颠覆国内锂电池产业的全新技术在美国被华人专家研发出来

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来自哈佛大学的华人教授李鑫与其学生叶露涵,研发的新型固态电池可重复使用1万次,充电速度最快3分钟,相较而言,目前最好的固态电池循环次数为2000-3000次。两人于2021年5月将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是到目前为止接近商用的新型电池技术的突破。

其中,叶露涵为论文第一作者,他本科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2017年,叶露涵顺利拿到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直博,于是放弃研究生保送资格,选择留学深造,在哈佛李鑫教授课题组研究锂金属电池。

李鑫则于2003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2010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后来进入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现为副教授。从2015年起,李鑫的实验室开始研究固态电池。该实验室目前共有11人,其中9个为华人。

哈佛大学

这一报道无疑令国人甚为敏感:华人教授在美国研发出了颠覆中国当下领先行业的技术。所以,我特别想问两个问题:

1、是什么吸引国内的人才到美国效力?

2、我们为什么不能复刻美国的高等教育?

我在《张维迎:对我的批评比我的观点还要流行》一文中曾特别介绍:

1997年,张维迎内部调动至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他以哈佛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的商学院为参照系,提出 “十年内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商学院”的目标,在国内大学中率先废除 “近亲繁殖”,不留自己的博士生,率先停招在职博士生,这让“光华”很快成为中国商学院的翘楚。于是很多人希望把“光华”的成功复制到整个北大,让北大重焕青春,也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于是,2003年张维迎以北大校长助理的身份参与 “北大教改”,成为改革方案的主要起草人。但让许多人始料未及的是,张维迎倡导的“不升即退”、“终身教席 ”等诸多措施并没有如他在经济领域的主张那样顺利得到落实,他的“癸未变法”方案最终在一片反对声中不了了之。甚至在此期间,还出现了光华学院离职教授对他的攻击。

关于李鑫和叶露涵的这个技术突破的影响,或许我们还有可庆幸的地方。因为,投资李鑫实验室的资本里有国内的春华资本。但这或许也只是国内私人资本无法复制的一次幸运而已。当下国内对于资本出海的管控是越来越严了,以后我们大概率能看到国有资本在境外大展拳脚。

PS:当下以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企业采用的还是“液态电池”,容易引起安全忧虑,如爆炸。固态电池则是行业内公认的具有“更安全,不爆炸,续航时间长”的下一代电池技术。目前日产、大众、福特、通用、丰田等跨国车企都已经发布了固态电池的投资或商业化计划,且在该领域领先国内车企。日产汽车就表示将于2024年在日本横滨建立首家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


如果您喜欢草根的文章,请"关注、点赞、转发"!谢谢!或许在我的主页能发现更多你喜欢的内容!(特别强调:近期发现有其他自媒体转载本人文章,请务必标明原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推荐我的其他文章:

张维迎:对我的批评比我的观点还要流行

张维迎学会了沉默,说明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哈佛大学   光华   国内   固态   美国   锂电池   商学院   北大   电池   资本   教授   产业   华人   专家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