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张家界、梵净山自驾游结束篇(第七、八天)

8月5号

今天开始,用二天时间返汉。

导航图上显示,从铜仁市出发,道路两旁有很多侗寨,选了三个,顺路看看,分别是敖寨侗乡、瓦屋侗乡、下溪侗乡。

出铜仁市,先走国道,后县道,最后进入乡道。

道路越走越窄,风景却越来越奇幻。美不胜收。

沿着乡道前行十多公里,看见一处老木房晾晒排排黄豆,很别致,马上停车照相。

图1 乡道路边的老木屋


图2 家家户户都把毛主席当神供


屋里走出一位大姐,二话没说,把手里的一根烤玉米掰一半给我。

图3 咱也不客气。接过来就啃,好吃!


我问,你们是侗族?

回答: 是瑶族。

哦?这里还有瑶族?好奇了起来。

跟着大姐进了伙房,灶台干干净净,二口大铁锅中的一口,正烧着一种像冬瓜一样的菜,大姐说这个叫瓜瓜菜。

图4 瓜瓜菜是个什么东东?


这时,她的丈夫也出来打招呼,并盛邀一起吃饭。

矛盾了。当然很想尝尝最接地气的“瑶餐”,可是刚吃早饭不久,而且还想去前面的侗寨吃腊味,还是“忍痛”婉言谢绝。

继续前行。

图5 路过的迷你侗寨


这次专门绕道走侗寨,是想重新体验一次2012春节的美好经历。

2012年春节,曾去贵州黔东南旅游。先乘火车到凯里,后租了一辆微面开始瞎转悠。

说是瞎转悠,其实是"有底放肆",去那些不是大名鼎鼎的旅游景点(西江干户苗族除外),所以去了几个原始侗寨,体验到了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和美食,遗憾的是,旅游回程在火车站手机被偷,里面的照片也永远地“拜拜了”。

好在因手机内存不够,先导出一部分照片,不过是革家寨——麻塘,不是侗寨。


革家人

小学生都知道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但是很少人知道个“革族”,即便是社会学教授也未必知道。不用去翻中国民族谱系,“革族”肯定不在其中。

为什么肯定?因为“革族人”自己告诉我的。

革家人虽然也把蚩尤、后羿供奉为祖先,但自认为与周围的苗族、侗族完全是两码事。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可以在身份证上标注“革族人”了。最后一步就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认通过,成为中国第57(或58)个少数民族了。

其实革族的革,应该带个单人旁“亻”,读第三声gě。因字库里没有“亻革”字,只好用“革”来代替了,还是读gě,这也是汉字形成“一字多音”的鲜活例子。

革家没有文字,确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目前人口约5万,主要集中在黔东南的黄平、凯里、关岭。

麻塘是“纯种”革家寨,位于凯里市城北的龙场镇境内,居住着400多革家人。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问:你是怎么找到这来的?

答案很简单。

2012年腊月二十九这天,天色已晚,准备找家旅店吃饭、过夜。

正好发现路边远处山坡有一古寨,于是方向盘马上右拐,行驶不远就到寨口,停车步行进去打探。

走不远,看到一座老房子前有位身着“奇装异服”的大妈,上前打听旅店?大妈笑着说这里没旅店,如果愿意可以住在我家呀?

就这么的,认识了大妈一家。从这时开始才知道,中国还有个“新族种”——革族。在贵州大山里。

晚饭是围着炉火盆吃的,与电影的场景差不多。父母、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带着媳妇和小孩,小儿子还单身,其乐融融的。

吃的是地道革家大菜,腊鱼腊肉腊鸡腊鸭——腊火锅。还有一种从来没见过的,叫血豆腐,猪血拌豆腐灌入猪肚子腊制而成,味道很别致,不过吃几口习惯了,很美味。

菜足够,还是必须“酒来凑”,喝的是自家醸米酒。

本来计划第二天去大名鼎鼎的西江千户苗寨过除夕。不想早上起来大雪封山,再加上昨晚炉火旁结成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浓浓情谊,咱也就接受了革家人真情邀请,在此过年了。

正可谓:天留人,人更留人。

美上加美的是,大年初三还参加了一场革家婚礼,体验了一次原汁原味的革家风土人情。照片为证。

图6 革家婚礼,抬嫁妆进新郎家


婚房堂屋仅摆两桌贵宾席,分别就坐男贵宾和女贵宾,贵宾年龄偏老。其余来宾在屋外就餐。

图7 我很荣幸地被安排到男贵宾席


图8 女贵宾席


享受“主宴席”必须付出“劳动”:对歌!

图9 对歌


且不说一句,半句我也听不懂。悄悄请旁人翻译,原来女嘉宾代表新娘出唱,比如貌美如花、勤劳吃苦,用汉语俗话就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当然还特别强调新娘生育力强。男嘉宾唱代表新郎。

不同的嘉宾唱不同的主题,比如新娘嫁妆丰富、新郎家产多多呀,等等。一轮一轮的,大家嘴巴都没闲着。

我呢?更没闲着了:嘴巴——大快朵颐;耳朵——尽享原生态山歌。

图10 新娘新郎。新郎是大妈儿媳的弟弟


图11 婚礼结束后的回家路上,背娃娃的是大妈儿媳妇


图12 革家男盛装。左二男主人,中为小儿子,右一为大儿子


图13 20150513带儿子自驾专门绕道拜访,后排中是大妈


第二次拜访时才知道,男主人曾经是当地的对歌王,大妈是革家蜡染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可惜两个已出嫁的女儿都不愿意传承革家传统蜡染。

有了如此美好、难忘的经历,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一定要去拜访少数民族村寨了吧。

好了,现在从记忆回到现实。

很快来到敖寨侗乡。很遗憾,眼前侗乡与贵州凯里完全不同,一句话,与汉族村庄别无二致。

好吧,也许下一个瓦屋侗乡,还保留侗乡鲜明特色?带着悬念到达后发现,也完全"汉化"了。

忍不住停车询问一个小伙子,哪里还有原生态侗寨?得到的回答是"我们这里早已大众化"。

把"汉化"泛指为"大众化",再现了中华文明不用武力用文化实现大一统融合的历史过程。

其实,这个过程在本人自驾游中屡见不鲜。记得2016年春节来到云南中缅边界怒江边的一个栗粟族小村庄时,曾经问过一小妹妹:本民族服饰好看又有特色,为什么不穿?答案再简单不过了: 太麻烦,干活不方便。

看看吧,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融合也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最终简单替代繁琐。而不是“一神教”的打打杀杀。

既然都“大众化”了,也就没有必要去下一个侗乡了。

带着没吃到侗寨美食的遗憾重新驶上国道。

老实说,虽然很遗憾,不过遗憾之后更多的是欣慰。

欣慰少数民族的生活居住条件,大幅度地提高,与现代物质文明接轨。

这次湘西、梵净山自驾游感受最深的是,少数民族住的几乎都漂漂亮亮2一3层楼砖瓦房,之前的破旧的木屋、泥屋几乎见不到了。

"官占城,汉占坝。苗人山上爬"的状况已彻底翻篇,56个民族(57?)真正像石榴一样,紧紧抱团不分离。

傍晚来到一个叫辰溪的湖南小县过夜。

第二天一早(8月6号)直奔武汉,晚九点到达。

结束这次自驾游。

关于本次纯电车自驾游的“物理参数”,请查看 67 纯电动车长途自驾游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凯里   侗族   铜仁   瑶族   西江   张家界   贵宾席   贵州   大妈   少数民族   新郎   结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