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你还在为感冒而苦恼吗?

感冒了,不舒服

金秋十月,天气忽热忽冷,阴晴不定,不仅衣柜很崩溃,还有一家老小被感冒整得也很崩溃。

然而最让人崩溃的是,大家对感冒的理解其实有很大偏差。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感冒做个完整的介绍。

一、什么是感冒

感冒是人体感受外邪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最常见的是,受风、受冷着凉。天气一冷一热、空调开得过低、衣服穿得少些、出汗后脱衣服被风吹到、昼夜温差大没及时加减衣服、被雨淋了等等,这些都会引发感冒。

二、感冒的症状

轻则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重则发烧、无力、咽疼、头疼,甚至全身疼,进而咳嗽,甚至哮喘。

三、感冒的常见分类

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大部分人往往分不清楚风寒和风热,导致吃错了药,感冒久久不好。其实一般感冒中大约百分之九十是风寒,百分之十是风热。

因吹凉风,受寒凉而得的是风寒感冒。主要症状:头痛、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咽痛。治法以去风寒为主。

因吹热风,或者中暑引起的叫风热感冒,主要症状:头微痛、鼻干、咽不适、口渴,没有鼻塞、流涕、咳嗽的症状。治法以清热疏风为主。

风寒之邪。突破一层层防御

四、感冒的原理

我们被风寒之邪侵入鼻部,使鼻部的气机不能蒸化,这部分不能蒸化的气机就以流清鼻涕的形式流了出来。

如果这股风寒之邪进一步阻碍鼻部气机的蒸化,则会渐渐使人鼻塞

如果这股风寒之邪约束在人的体表,会使毛孔闭合,人体不能正常"散热",体温就会上升,我们就会发烧

如果这股风寒之邪侵入到我们肺部,就会影响肺的宣降,肺会条件反射地进行抵抗,把这股寒邪咳出来,这形成了咳嗽

如果肺无力咳邪外出,那么肺就会因寒邪的压迫而喘促起来,这就会转成哮喘

五、感冒发烧的正确治疗方法

发烧是感冒的常见症状,尤其对于小朋友,真是操碎了老母亲的心。

素问的《玉机真藏论》写到“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这一句揭示了现在大部分感冒发烧的病因所在。

对治之法就是发汗,通过喝热水,吃发汗的药,促使人体发汗人的毛孔一打开,里面的热就通过汗的方式排了出来,烧很快就退了。一般大家都有体验,发烧了一两天几天后,半夜出了一身透汗,烧立马就退了。

但也有出汗后烧不退的,是病邪有变化,一部分病邪进入了身体里面。这时需要吃解病邪的药,清除身体里的病邪,然后再发汗,烧也就退下来了

其实不用喝太复杂的汤剂,熬一碗生姜红糖水,趁热喝下去,出一点汗,寒气也就排出去了。

暖暖的生姜红糖水

再就是,如果不发汗,等外邪慢慢衰落,正气慢慢恢复,毛孔自然张开,烧也可以退。

其实感冒发烧是可以自愈的,需要我们耐心地等等。

最严重的是第二天和第三天,很多人不敢再等下去,就在胜利来临前投降了。烧到39、40度了,心急如焚,再等的话害怕烧坏身体。这种错误观念导致大家不可能也不敢等到身体自愈的那一天。

烧不可怕,高烧更不可怕。发烧代表正邪在打架,能烧起来,说明正气不弱。大家比较一下身边的孩子和老人,一般老人即使发烧也烧不高,而小孩一烧就是39,40度。这正说明小孩正气足。发烧是人体自卫的一种表现,只要不误治,就没啥大问题。下面马上讲误治的情况。

六、感冒发烧常见的错误治法

很多家长包括部分西医,认为治疗发烧就要降温,用挂水和消炎的办法去强行退烧。这种治疗方式是正邪一起杀。身体强一些的人还好,身体差一些的人,就会引发很多麻烦

如果总是这样治疗,久而久之,正气就会越来越弱,病邪会不断地深入,使小小的感冒发烧发展成很多不可预料的疾病。

正气一塌,寒气就进去了,哪里虚去哪儿。

寒气入心有可能诱发心肌炎,入肾有可能诱发肾炎,入肝有可能诱发肝炎,入脑有可能诱发脑膜炎,入肺导致严重的肺炎,入肠导致肠炎。

寒气哪都能去,而且会压住人体的上焦、中焦和下焦,最后病重。

这种情况不胜枚举。一次小小的感冒发烧,尤其是小孩,通过挂水或者冰镇等方式治疗,导致小孩山根发青,或者爱挤眉弄眼,不爱吃饭,或者爱拉肚子,没劲儿,很多是因为感冒发烧误治导致的。

山根位置

所以各位家人朋友们,一定要合理用药,千万不要误治。

怎样积极地迎接感冒的挑战?

我们常说体弱多病,身体弱,感冒自然会找上你。因此强身健体就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只要坚持健身,身体自然不会差。得明健身是您的不二选择。

积极健身,少量多次

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与您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山根   风寒   寒气   正气   金秋   毛孔   苦恼   症状   小孩   身体   人体   常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