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发兴团队的成果能获诺奖吗?

不能得诺奖吧?诺奖一般都是量子物理、天体物理、场论等。


从受压膨胀、受拉收缩出发,中某大学丁某兴教授团队创立的损伤比强度理论,解决了200多年来的世界性难题点赞。这是继1807年提出的弹性模量参数、1829年提出的泊松比参数之后的第三个基本参数,实现对脆性与塑性的统一解释。这是有了可以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基本物理量纲。


这个研究成果,对于土力学,特别是基础的持力层破坏,有了颠覆性的提升和认识。


认为重力作用下不同深度的地壳岩石分别处于弹脆性、弹塑性和塑性流动等三个阶段状态。弹塑性和塑性流动,导致耗能,使得岩石内部温度增加。


还以为有人把哥德巴赫猜想给解决了。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原创性力学理论的普通力学中推导的一些公式,也许根本评不了诺贝尔奖吧?


对地震研究借鉴意义,“损伤比”或许对存量建筑的改造利用更具价值。损伤比参数的发现能否使得混凝土结构物的疲劳破坏计算变得更加简单?


如果基于损失比的损伤比强度理论能够在指导具体工程实践时使很多科学问题工程难题迎刃而解,如果实践证明真的像泊松比系数、弹性模量系数那样有效的话,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不是妥妥的吗?即使一般不评一等奖,至少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没问题吧?


#中南大学#

#脆性材料#

#钢筋混凝土#

#铸铁#

#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哥德巴赫   弹性模量   脆性   塑性   力学   岩石   损伤   成果   团队   物理   参数   理论   丁发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