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亏就好?想得美!大多数投资者今年亏损已超过20%

A股回落到3000点以下,支撑力量在哪里?是否还会继续跌下去?即使没买股票,买了基金也是亏损。原以为做理财至少可以抗通胀,没想到财越理越少。

今年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收益率是负值。今年国内债市、股市波动较大。截至到10月10日,从主要市场指数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下跌18.29%,深证成指下跌29.18%,创业板指数下跌32.70%,沪深300下跌 24.68%;从11个Wind一级行业指数表现来看,没有一个行业能实现上涨,全部下跌,多数亏损在20%以上,其中万得中概股100下跌34%,半导体指数下跌33.25%,券商指数下跌31.27%;在基金方面,深证ETF、乐富指数、国证ETF、国证基金及基金指数大都下跌20%以上。

当前亏损在20%-30%的投资者较为普遍,但要想涨回去就得涨40%以上,根据历史数据,一年内很少能取得这样高的收益率。在房地产市场低迷、金融市场波动、收入放缓等影响下,今年不同收入群体的投资理财产品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居民家庭有多少钱?不同机构给出的结论大同小异。

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为241万亿人民币,预计2021年底,可投资资产总规模为268万亿人民币,其中,现金和存款大约110万亿元。

泽平宏观和新湖财富联合发布《中国财富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居民财富总量达687万亿人民币。其中,实物资产占比69.3%,主要表现为房地产,金融资产占比30.7%。也就是说,金融资产为211万亿元。金融资产中现金和存款占比达到了54.9%,为115.8万亿元,还剩下近95万亿元。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叠加当前“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房地产投资高收益、低风险的属性正被逐渐弱化。可以预见,我国居民的家庭资产配置将持续从房地产等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

“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蛋糕不断做大,居民部门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大部分集中在房地产、银行存款等领域,分散性欠缺、大类资产配置意识较为欠缺,抗风险能力不足,这很大程度上与金融体系尚未成熟、金融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居民财富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等因素相关。”任泽平称,中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不断完善,资管新规后,打破刚性兑付、净值化转型等一系列举措有助于提升大资管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居民财富质量未来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虽然居民财富整体规模较高,但普通投资者拥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并不高。按照招商银行的口径,241万亿人民币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中,高净值人群共持有84万亿人民币,而这一人群的数量仅为262万。也就是说,除高净值人群以外的投资者人均可投资资产仅为11.21万元,如果再除去大众富裕阶层,普通投资者的可投资资产则更低,并且可投资资产中超过一半为现金存款类产品。

也就是说,目前人均可投资资产已低于10万。再除去6个月的备用金,很多家庭可投资资产已经所剩无几。

“从投资者的角度,中高风险资产配置还有很大空间。”9月24日,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GAMF) 举办的“2022秋季峰会”上称。

受益于《资管新规》的影响,近年我国资管行业的规范性、透明性、主动性不断提升,行业呈现出开花开放的发展态势。申万宏源证券董事长刘健在上述峰会上表示,从2019年以来,从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到,全国的公募基金规模翻倍,目前已达到26.79万亿;私募基金增长60%,达到20.35万亿;银行理财增长了31.8%,达到近30万亿元;保险行业的总资产增长了45%,达到了26.6万亿。证券公司的资管规模相对小一些,但也在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主动管理的资产规模不断提升,外资资管机构加速扩容,资管行业的多元、开放、差异化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

虽然我国资管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居民投资理财意识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但今年以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居民收入放缓,居民投资理财的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降低债务,如提前偿还房贷,一方面增加家庭备用金、增配低风险产品、减少收益浮动的权益类资产。

人民银行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居民占58.1%,比上年末上升6.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居民仅占22.8%,比上年末下降1.9个百分点。

“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居民有家庭备用金的比例从去年的72%增至73%。”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和蚂蚁理财智库联合发布的《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显示,较高的备用金准备率有助于居民更好地应对短期风险,例如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的短期停工和收入减少的问题。今年备用金准备率略有上升,显示出居民对突发风险导致的收入减少的警惕性增强。

上述报告还得出另一结论:居民理财投资风格相对保守,权益类配置(股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整个投资品类的配置情况来看,相较于去年更加分散。2022年居民投资比例较高三项资产分别是银行存款类、公募基金和债券。其中银行存款类占比63%,略低于上一年1个百分点;公募基金占比38%,较上一年度降低6个百分点,而债券类资产配置比例为21%,相较于上一年的15%有6个百分点的上升,取代股票成为2022年居民配置最多的三类资产之一。

该报告于2022年4月通过支付宝消息盒子对18周岁以上的活跃用户随机投放;参与调查的居民中,78%的居民年收入分布在0-20万;70%的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收入;可投资资产在30万以内的用户占比超过60%。

除了更多家庭准备了3-6个月的备用金,普通投资者选择更为保守的投资风格外,“不亏就好”也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心态。上述报告显示,去年选择投资的年化期望收益在5%以内的受访用户占比为37%,今年增加6个百分点,达到了43%,其中持有“不亏就好”态度的高达30%,比去年增加3分百分点;去年收益期望在5%-10%的用户占比为23%,今年为28%;去年收益期望在11%-20%的用户占比为20%,今年这一比例为16%。尤其是具有高收益期望的人群数量明显减少,今年收益期望超过20%的用户仅占13%,相较于去年20%的占比有大幅降低。实际上,收益期望超过10%的人群规模也在下降,去年占比为40%,今年仅为29% 。

可能要实现“不亏”,也有一定难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蚂蚁集团研究院、蚂蚁理财智库联合发布《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2022Q2)》显示,上半年家庭投资理理财明显较差,平均收益率为-0.08%,较上季度的0.88%有所下降,同时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2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备用金   百分点   中国   投资者   收益   居民   资产   指数   财富   基金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