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赓续文脉 一眼望千年

风中之树,摇摆在古道垒垒石块上,是金秋阳光下最生动的风景。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李前程指着高处:“这棵野生的榆树,十多年还是细细的幼苗,现在已有碗口粗了。”路边的棠梨、近处的苜蓿、远处的菊花……在这里工作一年多,日复一日的巡护,李前程对这里环境的改善了然于心。

离石壕段遗址不远,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诗篇《石壕吏》故事的发生地。77岁的村民雷保军带领着访客,去看相传杜甫居住过的窑院,讲述起古道古村的故事。

崤函古道蜿蜒数百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条文明通道,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罕见的、最有影响力的古道。其中石壕段遗址周边拥有石质古道、土质古道、驿站遗址、烽燧遗址等,现存道路遗存1317米以上,考古发掘石质古道长约230米,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崤函古道历代沿用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33个遗产点里唯一的有大规模道路及支撑体系的遗产,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让三门峡市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深受激励、倍感振奋。此后一年间,三门峡市深入贯彻落实贺信精神,以崤函古道为纽带,进一步叫响“驿站文化”品牌,弘扬历史文化,整合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三门峡市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遗产集群发展。将崤函古道项目作为文旅业发展重要产品组成部分,进行悉心呵护和培育,从产业定位、项目建设、资金扶持、产品宣传等方面给予倾斜。在《三门峡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强调重点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构建“一带一廊六区”总体布局。其中,“一廊”明确提出以崤函古道为主线,构筑“早期中国文明长廊”,全方位展示“华之根、夏之源”中华根亲文化品牌。“六区”建设中明确提出建设打造崤函古道(石壕段)世界文化遗产集群,建设以文明展示、文化体验为主导的文化旅游集群,综合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

三门峡市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规划和保护工作,规划项目主要分为崤函古道世界遗产公园和石壕古村两大部分,成立专门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积极实施遗址本体保护修复项目、园区提升项目,建成停车场、园区道路、游客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观赏性和体验性。

三门峡市在保护的同时,更加重视历史的“活化”。以遗产文化为载体,依托遗产地良好的历史氛围,广泛举办各类文旅宣传活动,在旅游宣传推广、产品体系、空间线路、形象展示等一系列工作中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崤函古道历史文化地位,将崤函古道纳入主要旅游线路,推出以崤函古道、仰韶文化博物馆等文旅景区景点融合的文明溯源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满足游客需求,扩大三门峡影响力和知名度。把遗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此深切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协调配合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公众对遗产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擦亮城市文化的金字招牌。

湮没的古道、尘封的遗迹、漫野的生机,穿过架设于古道旁的栈道,即可走进被时间定格的一幕幕幽微的历史场景之中。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珍视历史,立足当下,我们在城市更新中赓续文脉,在一眼千年中拥抱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古道   遗址   仰韶文化   文脉   集群   中国   遗产   千年   项目   文化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