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乡村看振兴丨独具特色的长安“兴”在哪里

十月长安,秋意愈发浓郁,累累硕果高挂枝头,缕缕花香惹人流连,阵阵稻浪起伏连绵——这里是“神州首邑”,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长安样板”。

10月9日,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主办的西安市“行走乡村看振兴”系列新闻发布活动在长安区举行。活动中,中省市多家媒体共同来到秦岭脚下的长安区,通过多个点位的走访感受,探知乡村振兴西安实践的新发展、新模式、新气象。

画好山水画:花园乡村各美其美

“生态、宜居、宜业”是记者此行的最大感受。

在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的房屋错落有致,各类服务设施完备,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花园乡村生态格局,绘就了一幅“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

“作为易地搬迁安置新村,石砭峪新村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不断提升公共绿化率、打造景观节点、完善基础设施、实施垃圾分类,村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王伟介绍道。

好生态催生好经济。石砭峪新村在探索发展中基本实现了以中蜂养殖、油菜、羊肚菌、铁皮石斛种植为代表的一产,以蜂蜜、菜籽油精加工为主的二产,以民宿、特色餐饮、居家养老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村集体经济收益2019年10万元,2020年36万元,2021年达65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100万元。”王伟说。

山水相依、城乡相融、田塬相生的长安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树牢“乡村美学”理念,全域打造农村人宜居、城里人向往的“花园乡村”。

走进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四皓村,“花园乡村”的直观感受愈发强烈。“我们在花园乡村建设中,融入‘村口有公园、路边有花园、门口有菜园’的总思路,整合资源,废物利用,沿途融入‘秦保、垃圾分类、家风家训、新时代文明’等人文要素,致力于打造‘文人气质、优美胜地’四皓村。”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四皓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介绍说。

2019年四皓村被评为长安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长安区花园乡村建设先进集体,2020年荣获西安市美丽庭院示范村。

打好产业牌:农民收入华丽蝶变

秋风起,稻浪翻滚,连片的金黄泛起阵阵涟漪。放眼望去,远山连绵,峰峦如聚,山脚下,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秩,稻田边,渠水蜿蜒。这里不是盛夏江南,但这“稻渔共生”的景象却成了此间的秋日一景。

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清水头村稻渔生态养殖基地,采用“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养殖模式,分别规划建设了水稻种植、稻虾养殖、池塘精养、荷花观赏、休闲体验5大板块。初步形成了一个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赢的产业链。

“采用‘稻虾共生’这种模式,不仅使种植成本得到降低,大米质量也提高了。以前纯种水稻,一亩产值大约1500元,现在因为不施肥、无污染,绿色无公害的水稻亩产值达到4000元。澳洲淡水龙虾亩产约300斤至350斤,一斤能卖到50元到60元,一亩收益大概在15000元左右。综合下来一亩收益接近2万元,是原先单纯种稻米收益的10倍以上。”基地负责人刘晓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刘晓波也表示,在基地建设及一年的种养生产过程中,共招收了32名清水头村村民在基地内务工,发放工资6.3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在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通过民宿产业发展,解决了100多个村民“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增加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取管理费5万元,村民房租收益40万元,企业利益得到保障,真正实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

在1300多年的杏树下喝着咖啡、“溪水淙淙,青山如画”的景致中阅览各类书籍、传统关中民居院落里感受乡愁……这里有长安区规模最大的乡村民宿集群。

“‘云裳花栖’民宿是在闲置民居以及一处河滩垃圾场的基础上,按照关中民居风格改建而成,并且尽量保留原始风貌,体现自然村落里的原生态。在建设之初就定下了‘好山好水好空气,有书有茶有咖啡’的发展思路,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美丽乡村所呈现出来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带给大家,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云裳花栖民宿负责人项小羽介绍说。

此外,在抱龙村,还有一座望京·别院,在村民原有农宅基础上重建而成,按照修旧如旧的建设原则,保留了传统关中民居的院落格局。

在采访中,当问到民宿对当地的发展影响时,子午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了让村子环境大变样之外,抱龙村以“花园乡村”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村内旅游、闲置房屋和基础设施等资源优势,主动引入国企、个体经济等力量进村,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以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而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这里的人气旺了,年轻人都愿意回乡就业,村民的樱桃、杏、核桃、柿子也好卖了,村民干劲更足了,实现了良性发展。”

绘就新蓝图: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西安秦北世纪花园中心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黄良街道西古城村,集花卉培育、种植、销售为一体,近年来,“花经济”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好“钱”景。

“以黄良花卉产业基地为承载,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为主导,重点发展盆栽花卉、花卉种苗等细分类别,打造黄良花卉产业集聚区,面向西北地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扩大优势花卉出口,2021年盆花销售5800万盆,年销售额14亿元。”黄良街办副主任胡泊介绍说。

据了解,西古城村依托花卉产业打造“雨林花园”,打造出以花卉种植、中小学劳动实践,亲子研学、公司团建,露营派对,休闲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每年接待学生和游客十万余人。

“这里的花卉主要销往西北五省,成了远近闻名的秦岭‘花世界’”。胡泊说。

既提高环境“颜值”、做优人文“内涵”,又实现经济“增收”,让群众实现“口袋”和“脑袋”共富。围绕这一目标,长安区开展多项行动,让文明乡风培根铸魂。

建成村史馆72个、村史广场38个、村史文化墙55个、家风家训馆19个,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走进四皓村村史馆,家风家训文化长廊映入眼帘,长廊上悬挂着玉米、葫芦等,墙上是马车车轮、铡刀、纺车等农具,展柜里陈列着历史名人资料以及本村典范的家风家训,正厅展示着四皓村旧貌、新颜。

“四皓村因秦汉末年‘商山四皓’在此隐居而得名。村史馆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土文化传承的新创举,我们的村史馆不仅传承记载着村庄的乡愁记忆,也展示了新时代乡风文明。”四皓村党支部书记骆小爱说道。

除此之外,长安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18个,建立健全“四会”制度,推动民生福祉“厚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将全区划分为351个基础网格和44个专属网格,推行“党建+网格+警格”模式,筑牢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

“长安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通过深入实施‘六大筑基’行动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八大助力’行动,着力构建‘1234’新格局,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趟出一条生产生态生活融合、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城市乡村自然融合的发展新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长安区委副书记王韬介绍说。(李惠茹 强一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长安   关中   村史   乡村   西安市   家风   家训   独具特色   民居   花卉   花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