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悲伤孤独比吸烟更加速衰老,你还要继续孤独下去吗?

昨天微博有个热搜,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团队研究发现,与吸烟相比,悲伤和孤独等脆弱的心理健康更能加速衰老。这意味着任何抗衰老方法都不能忽视心理因素。相关研究已经发表在近期的《老龄化》杂志上。

岁月大概是这个世间对每个人最公平的东西,不依贫穷或者身份高低。衰老是谁也逃脱不了的命运,但是有些人衰老的更快。

2009年曾有一本图书名为《孤独是可耻的》出版,作者之一约翰·卡乔波是世界著名社会神经学家、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主席、芝加哥大学认知和社会神经系统科学中心主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对“孤独”问题有长达15年的深入研究。

卡乔波的基本观点是人本质上是社会动物,要想获得理想的生活,就必须建立有意义的,令人满意的社会纽带。为此他认为孤独让我们对他人苛刻,在机会前畏缩,面对打击时脆弱,容易被岁月催老。

而社会动物的N条守则则包括亲缘选择,直接互惠,间接互惠,关系互惠,群体选择

所以你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孤独?

但是有些网友又坐不住了,他们又发挥自己杠精的本色反问道:“有什么用呢,我也不想孤独啊,没谁能和我社交啊”,言语中透出无限的酸楚。而还有网友说道这结论是吸烟的团队研究出来的吧,然后又促狭地表示,如果吸烟再加上孤独,会不会负负得正?也有网友表示怪不得有一些老人在老伴去世后明显老得比以前快,而且很多不久后也去世了。

实际上孤独,是生命的常态。

时间染白了我们的青丝,岁月让我们尝遍孤独。

李白的孤独是“举杯邀明月”,杜甫的孤独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柳宗元的孤独是“独钓寒江雪”,苏东坡的孤独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李清照的孤独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纳兰性德的孤独是“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

所以啊,孤独就是人生常态,孤独,不是没人可以说话,而是无人能懂。时间久了,也就失去了分享的欲望,没有了讲话的勇气,丢失了交往的热情。

不过任贤齐可能对此不以为意,因为多年前在他的成名作《伤心太平洋》里面他就已经喊出了,孤独的人是无所谓的。

离开真的残酷吗

或者温柔才是可耻的

或者孤独的人无所谓

无日无夜无条件

前面真的危险吗

或者背叛才是体贴的

或者逃避比较容易吧

风言风语风吹沙

往前一步是黄昏

退后一步是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芝加哥大学   斯坦福大学   衰老   孤独   常态   美国   互惠   悲伤   岁月   网友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