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下滑、市值蒸发千亿!黑龙江首富的“杠杆”撬不动了?

作为国产奶粉“一哥”,中国飞鹤市值一度突破2200亿港元,将蒙牛拍在沙滩上

折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综合毛利率超70%婴幼儿奶粉市占率近20%,飞鹤奶粉将营销杠杆用到极致,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越贵越好卖。

然而,随着国内疫情爆发、出生率下滑、竞争对手竞相“复刻”,昔日的路子似是行不通了。业绩下滑、市值蒸发千亿,为挽救颓势,飞鹤只得频频回购,以增强市场信心。

中国飞鹤,有些飞不动了。

01

凭借一句“飞鹤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广告语,飞鹤以开挂般的速度,坐上了国内奶粉老大的宝座,也让冷友斌问鼎黑龙江首富

而如今,老大之位岌岌可危。

今年上半年,飞鹤营收96.73亿元,同比下滑16.21%;净利润22.72亿元,同比下滑39.66%;净利率下滑28%、毛利率下滑5.68%、净资产收益率下滑48.17%……

一连串下滑数据,将飞鹤萎靡的业绩展现得淋漓尽致。

回想此前5年,飞鹤爆发式增长,复合增长率43.65%。2016年营收还只是37.24亿元,到2021年,就翻了数倍,达到227.76亿元

然而,到达巅峰后,飞鹤开始走下坡路——增收不增利。

业绩下滑,反应最大的自然是资本市场。相较于2021年高点,飞鹤市值跌去七成。飞鹤自然也急,光是今年上半年就回购了1400万股。到了9月份,更是回购频繁。

但,市场终归是市场。

02

说起飞鹤,其发展也是曲折。1962年建厂,原黑龙江农垦建设兵团旗下企业,此后改名赵光农场老八乳品厂。1984年,乳品厂注册了飞鹤商标。

冷友斌便出生在农垦场,打小便学会了养牛、挤奶。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冷友斌回到农场,从技术骨干一路干到了厂长。

1999年,轰轰烈烈的国企改制拉开,赵光农场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开始股改。厂子步入正轨之际,农垦总局决定整合旗下奶业企业,组建完达山集团。

对“飞鹤”品牌感情深厚的冷友斌和其他工友共同出资284万元,收购国有股份,保住了“飞鹤”品牌。

此后,冷友斌带着100来号人出来单干,在齐齐哈尔克创立黑龙江飞鹤乳业。这一年,飞鹤的销售额达1亿元。

两年后,非典来袭,飞鹤转变经销模式,并寻求上市。

上市也是一波三折,从纳斯达克场外交易系统,到纽交所高增长板。直到2009年,才转到了主板。

与此同时,三聚氰胺事件波及整个中国奶粉行业,奶粉行业迎来一次彻底的改革与洗牌。而飞鹤凭借自建牧场,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严格品控,因祸得福,成为行业幸存者,口碑一时无两。

2013年6月,中国飞鹤完成私有化,从纽交所摘牌。自此,飞鹤启动“开挂”模式。

03

黑天鹅事件频发,奶粉行业重塑的背景下,催生了对奶粉安全性的高溢价需求。彼时,国产奶粉节节败退,市场份额由原本的70%跌至30%,外资品牌霸占市场。奶粉代购风潮迭起,洋奶粉卖到“天价”,香港更是一度限购

察觉个中商机的冷友斌开始调整品牌结构,撤掉低调产品线,专攻高端市场。2015年,飞鹤不断用超高端“星飞帆”替代低端“非凡”系列,“飞鹤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广告语随之响彻大江南北。

与此同时,飞鹤从三四线城市渠道突围,由商场转铺母婴店,并大力开展线下推广活动。

飞鹤的线下推广,正是常见于保健品、医药产品的地推:专家现场讲解,消费者现身说法。飞鹤在为宝妈宝爸提供育儿知识的同时,推广奶粉。2016年,飞鹤举办了4万场面对面交流会。

随着巨量的线下推广,飞鹤成功占领三四线城市市场,销量开始起飞。形势一片大好,飞鹤又请来章子怡、吴京代言,大手笔赞助冠名电视节目,广告轮番轰炸,让飞鹤奶粉的声势超越外资大牌。

2018年,飞鹤以115亿的成绩超越惠氏,成为中国奶粉市场第一大品牌。2019年,飞鹤正式成为国产奶粉“一哥”。2021年,飞鹤奶粉营收达227.76亿元。

大把大把的营销费用砸下去,飞鹤的毛利率却是不降反升,一路飙升至70.28%。而这得益于飞鹤奶粉卖得贵。

中国飞鹤有多贵?国产奶粉价格天花板。董事长冷友斌采访时说,飞鹤奶粉,折合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新加坡竞争局做过调研,如飞鹤星飞帆某款奶粉的价格,是我国奶粉消费均价的1.8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飞鹤真是将“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心理抓得牢牢的,颇有些割韭菜的味道。

04

2021年,飞鹤奶粉触及婴幼儿市场的天花板,开始增收不增利。2022年更是营收利润双双下滑。

先说说市场大环境,2016年到2021年,生育率是不断下滑,0-3岁的婴幼儿规模从5090万下降至3710万,一下子损失千万的市场空间,营收能上涨才有问题。

再者,受疫情影响,消费者消费观念转变。

作为“婴儿奶粉里我们研发费用投入绝对是全世界第一”的飞鹤,卖得是最贵。上市后一看报表,实际研发投入却是连2%都不到。2021年,4.25亿,近年来最高。往前推3年,1.71亿、1.09亿、0.15亿。

好家伙,再看营销费用,动辄几十亿。销售成本是研发费用的十几倍。消费降级之下,对于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而言,高溢价的商品接受度可不就不高了。

于是,飞鹤将目光投向成人奶粉。但市场规模小,无论是渠道建设,还是盈利空间,飞鹤都很难复刻在婴幼儿市场的好运。

说到底,飞鹤起飞得益于撬动了营销杠杆。而后疫情时代,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更加趋于理性。

再加上,乳制品行业竞争激烈,此前卷营销,卷配方,但终究无法逃脱供需本质

——卷价格。

就不知道飞鹤能否放下身段,迎合消费者需求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市值   毛利率   黑龙江   杠杆   疫情   奶粉   首富   婴幼儿   中国   业绩   消费者   品牌   行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