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暴跌背后,隐藏着惊心动魄的较量

跌破7.2!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从最低6.3,最高贬值到了7.2,创下14年新低。

尤其是最近两个月,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


9月28日,人民币更是一度暴跌超过1000基点。

9月28日当晚,央行紧急发声:


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美国加息、人民币快速贬值、央行发声……这一切,和几年前的人民币保卫战,简直是如出一辙。


那么这一次,人民币为什么会快速贬值?


新一轮人民币保卫战,我们又有多少胜算呢?


贬值根源


汇率战争,不见硝烟,但是这场战争的胜败,却关乎国家和个人命运,影响深远。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们小老百姓只管相信国家就好。其实要打赢人民币保卫战,不只需要国家的运筹帷幄,也需要我们了解其中的逻辑,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别有用心的人随便忽悠,坚定地同国家站在一起。


先说这轮人民币贬值的根源,汇率是货币与货币之间的比价,背后的决定因素就是两个国家的经济基本情况,经济越强,货币就越强。


美国GDP在全球中的占比越高,美元指数就越高,二者走势高度一致。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和这家公司的股票,公司的业绩好,大家自然就愿意买这家公司的股票。


同样,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好,资产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人们自然更愿意买进这个国家的货币,去投资这个国家的股票等资产。


那你说美国经济一片乱套,咋美元还是噌噌涨?


其实,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基本面是根本决定因素没错,但是在短期,还有很多因素也会影响到汇率的走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率。


今年美国通胀爆表,美国被迫加息来应对。


利息变高了,美国资产的吸引力自然相对也就高了。所以今年全球的美元都在向美国回流,放眼其他国家的货币那是一片哀嚎。


比如日元兑美元跌了16%,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都跌了30%,斯里兰卡卢比最惨,兑美元跌了接近80%。

也有些国家选择先下手为强,美联储还没开始加息,就提前加息,应对美国加息导致的资本外流。


图里对美元升值的几个国家,都是从去年就启动了加息,今年美国加息5次,这几个国家已经加了十几次。

提前加息,对冲了美国加息的负面影响,但加息却是饮鸩止渴。


因为提高利率对企业和居民来说,意味着借贷成本增加,打击经济活力。


反观国内没有那么大的通胀压力,所以在美国加息的同时,国内为了稳经济在降息,此消彼长,利率差距扩大,也就加大了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但即便如此,人民币的表现依然很坚挺,虽然相对美元在贬值,但央行发布的文件中也说得很明白,贬值幅度只有美元升值幅度的一半,而且相对欧元、英镑、日元等是明显升值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与2021年末基本持平。

那为什么还要如此谨慎呢?


答案是贬值预期。


之前咱们就说过,怕就怕在一些人别有用心的炒作下,人们心中形成人民币的贬值预期:


预期人民币还会贬值,就会有更多的人卖人民币、买美元,结果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形成恶性循环,这种预期一旦形成,再想扭转就难了。


央行的文件里明确提到了这一点,要“加强预期管理,遏制投机炒作”。


尤其是8月中下旬国家宣布降息之后,人民币开始快速贬值,连续突破7.0、7.1甚至突破了7.2。

这种情况下,央行被迫出手了。


央行出手


首先是劝退投机者。也就是28日的发声,明确警告投机者不要赌人民币单边升值或者贬值,久赌必输。


在这之前的9月5日,央行宣布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8%降到6%。

意思就是说银行收到外币存款,比如美元存款,需要交8%的准备金存到央行,准备金率下调,银行手里的美元就多了,市场上的美元多了,能够缓解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2%虽然听起来不大,但是7月末,外币存款规模大约是9500亿美元,2%就是190亿美元。


9月26日,央行再次出手,宣布从28日开始,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这个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又是什么意思呢?


远期售汇,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工具。

比如企业现在用不到美元,但3个月之后要进货,以美元支付货款,如果3个月后美元升值了,企业买美元的成本就会增加。


这时候银行就会给企业一个报价,企业觉得能接受就和银行签约,交一笔保证金,约定3个月后买入美元,不用再担心汇率的波动。

但银行也不是慈善机构,如果3个月后美元升值了,银行就亏了。


所以银行签约后就会在市场上按照现在的汇率买入美元,然后把美元贷出去赚3个月的利息,3个月后再把美元卖给企业。

但是如果远期购汇的企业多了,银行就要不断在市场上买入美元,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结果也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多的企业担心人民币贬值,开始远期购汇。


这时候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就起到作用了。


这个准备金和前面提到的存款准备金是一个意思,就是得交一部分存到央行,用来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


之前是0%,意味着银行开展远期售汇业务不需要交钱,调到20%,假设银行远期售汇100亿美元,就要存20亿到央行手里,银行的业务成本就增加了。


成本上涨银行怎么办?


自然是将成本转嫁给企业,这样企业远期购汇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减轻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首战告捷


这两招下来,效果也是立竿见影,9月28日到10月4日,人民币一周大涨2100基点,从7.26升值到了7.06。

不过现在只能说是首战告捷,因为美国加息、美元回流的趋势不会迅速扭转,而我们为了稳经济采取的又是与美国相反的货币政策。


但是也应该看到,央行对此早有准备,而且目前还只是使用了两种稳汇率工具,另外还有逆周期因子、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加息等工具,历史上经历多轮外部冲击,央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汇率战争虽然不见硝烟,但却极为残酷,关系到国家未来,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一直以来,我们绝大多数人其实都被国家保护得很好,但不代表我们可以对此漠不关心。


非常时期,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逻辑,更需要保持定力,不惊慌失措,不盲目跟风。


相信国家一定能打赢人民币保卫战,至于那些对警告置若罔闻的投机分子,也终将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最后,别忘记点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参考资料

1. 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召开

2. 金融战争——李翀

3. 货币的教训——周其仁

4. 货币战争——詹姆斯·里卡兹

5. 热钱阴谋——段育文

6. 离岸人民币四小时收复1000点!外汇局通报:最高罚款4266万元!——张锦河

7. 全球汇市风雨飘摇,谁是麻烦制造者?——央视新闻客户端

8. 央行稳汇率再出招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范子萌

9. 年内再出手!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至6% 专家:下一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会趋于温和——肖世清

10. 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上调,专家解读影响几何?——万可义、董湘依

11.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额历史演进与展望——王鹏

12. 汇率波动及其行业影响——邓利军

13. 离岸人民币定价权及其对在岸人民币的影响——郑联盛、董裕平

14. 汇率的本质——管涛

15. 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强化机制及其风险防范——连平、刘健、鄂永健

16. 回顾与展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肖立晟

17. 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仍表现出稳定强势——吴雨

18. 张礼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经验与前景展望——张礼卿

19. 人民币汇率:机制与走势——张明

20. 三大变量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连平

21. 人民币走稳有底气——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走势——许志峰等

22. 汇率变局——兼论人民币汇率的前世今生——解运亮、张云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人民币   远期   央行   美国   惊心动魄   汇率   人民币汇率   货币   美元   银行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