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脆弱,承受力差,背后往往有一个焦虑的家长


2019年4月17日晚,一个17岁的男孩,据说是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后,母亲载其回家。在途径卢浦大桥时,车子停在桥中间,被母亲不停地责骂后男孩冲出汽车,跳桥身亡……

继而是母亲捶地痛哭,悔青了肠子……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孩子生无可恋,如此决绝地离开?

很多人都在指责这个跳桥的孩子心理脆弱、轻视生命,承受力差。

若一个孩子真的抗压能力很弱,也并非一日之寒。

一个表面上抗压能力弱、行为极端冲动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焦虑的家长。多少父母焦虑、易激惹、动不动发火,听不到孩子的声音,看不到孩子的需要,甚至把焦虑传染给孩子。

当孩子情绪比较激烈时,一个懂得管理情绪的家长会恰当地示范,用平和的态度去倾听,孩子也会慢慢平和下来。

若家长情绪激烈,通过打、骂等方式来处理,孩子没有习得经营情绪的能力,反而学会用争吵、暴躁的态度、过激的行为来应对。

当一个孩子,承载着来自家长的负性情绪,日积月累却无法消化,终有一天会爆发。

让孩子跳下去的,本不是学校里经历的负面事件。如果这件事有如此的负面效果,那用不着等晚上车开到了桥上再跳。

跳桥前妈妈对孩子说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并非一次批评的后果,而是无数次打骂之后,积压在内心的情绪喷涌而出,那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若家长没有学会引导,孩子即便没有在这座桥上跳下去,也会在别的桥上一跃而下。

在心理咨询中会发现,当孩子受了委屈,很多家长只知道批评,没有想过去倾听孩子的内心。

一个17岁的男孩,在叛逆的时期,往往大道理都懂,他需要的,并不是说教,而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即使孩子真的有不当的地方,教育孩子也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法。

这位上海妈妈情绪焦虑、行为冲动,竟然打着双闪、把车停在高架桥上,还在不停地批评孩子,这样的行为本来就很危险了。从这个表现来看,我们可以猜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给了孩子很多负面情绪,没有教会孩子面对问题、调整情绪的能力。

很多时候家长教育孩子,只是停留在讲道理的层面,听不见孩子的声音,看不见孩子的存在,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感受孩子情绪背后的需要。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能获得勇气。

若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懂我、支持我的,他会获得力量的支撑。

当孩子犯错时,若是经常受到批评或是打骂,就会对自己产生无能的感觉,认为自己活着没有价值,从而自暴自弃。

或是产生报复心理,通过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自杀也是孩子报复的一种方式,它可以让伤害他的人痛苦、内疚一辈子。

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

可是,在孩子的眼里,那些以爱为名说出的话语,着急之时的情绪发泄,何尝不是无意、无心却又彻底、难忘的痛苦和伤害?

很多时候,毁掉一个人,一句话就够了。

密歇根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情绪伤痛和身体伤痛在大脑区域的反应路径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孩子在遭受到极其严重的语言侮辱时,会觉得全身颤抖,呼吸急促,身体疼痛,甚至有恶心眩晕的感受。

你或许觉得自己只是骂了孩子几句,又没动手,事后再哄哄就没事了。事实上,孩子早已被你的话“打”得千疮百孔了。

身体上的伤,尚且能够痊愈。

但语言暴力造成的伤害,几乎是永久地刻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上的。

24岁的女孩子小A说:

我忍受了24年的语言暴力,真的太想结束它了。但最心酸的是,这个完全不由我控制。

从小活得光鲜亮丽,事事优秀,并且高傲,是别人眼中羡慕的对象。

可谁知道,我内心敏感又自卑,非常孤僻,心事都是深藏于心底。以至于我现在虽然对工作不满意,却缺乏闯一闯的勇气与信心。

我妈经常因为一些小事骂我,她可以换着法子骂,从畜生到废物,从杂种到你怎么不去死,句句诛心。常在心里安慰自己说这是她一时的气话,可这些言语在我心底留下的印伤,真真是无法抚平的。

小时候想着自杀,还想过昏倒或得个癌症什么的,是挺幼稚可笑的。

真的,可怜的不是语言暴力本身对你心理的影响,是让你想用自身的伤疤换得别人的一点点同情。

我希望我能得绝症,是真的想让我妈明白,语言暴力,真的可以毁灭一个人的一生。

最痛楚莫过于,家人借着为我好的名义实施的语言暴力,我只能受着。但这一受,就是一辈子的黑暗。

哪个成年人不是“过来人”,太多的人经历过父母的“语言暴力”甚至“家庭暴力”。

希望家长会因为这个“跳桥”事件去反思,想想自己作为孩子时曾经被怎样对待,去深度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提升自己的情绪调整能力,学会好好说话。

这样,当孩子受了委屈时,你才能够理解他,体谅他;当孩子真的犯错了,才能够恰当地引导他。

若你曾遭受“语言暴力”的伤害,影响到了自己的自信、工作和生活,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疗愈内心,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焦虑   家长   孩子   暴力   脆弱   情绪   批评   内心   父母   能力   语言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