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纪念地,纪念张灵甫之风盛行,粟裕之子为此写信怒斥

在山东省临沂市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这里伫立着高大的纪念碑与解放军雕像,巍峨的纪念碑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战士注视着远处的那个山岗,而远处的这个山岗也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此地叫做“孟良崮”,是国共双方在山东省决战的重要战场之一

在孟良崮战役的旧址之上,人们建起了战役纪念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此地纪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解放军先烈。

但是,在这些前来参观的人当中,还有一些行为怪异的家伙。

这些人号称是来祭奠所谓的“抗日名将张灵甫”,他们对于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犯下的种种罪行闭口不提,站在革命圣地大谈特谈张灵甫的“功绩”,很快他们的举动就受到了粟戎生将军的关注。

作为粟裕将军的后代,粟戎生将军也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

粟戎生得知了这番“怪像”以后,立刻感到激动愤慨,他必须站出来为这场战役中的解放军战士“正名”!

那么,粟戎生到底会如何完成自己的目标呢?历史上真正的张灵甫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当年孟良崮战役的真相又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如今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这一切,还要从当年那场英雄的战役开始讲起……

一 孟良崮上的传奇战役

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当局调集了大批兵力企图对陕北和山东进行重点攻击突破。

然而,毛主席早就料到了蒋介石的这点把戏,他当即指示华东野战军:“敌人现在太密集,不好打!我们需要忍耐等待时机。只要时间够久,总有歼敌的机会。”

为了诱敌深入,陈毅和粟裕命令大部队故意做出一幅败退的样子有序向后撤退。

结果蒋介石真的上了当,命令其手下的王牌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对解放军展开所谓的“大追击”。

陈毅和粟裕见敌人势头正盛,便商量着先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军的七十四师。这样一来可以打击敌人的士气,二来可以最大限度地夺取战场的主动权。

毕竟,张灵甫是蒋介石的爱将,他一旦被我军围困,蒋介石一定会调集重兵去救他,到了那时候,国民党军队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张灵甫


1947年5月的一个晚上,我军向七十四师下辖的几个据点发动突然袭击。完全被打懵了的张灵甫还以为这只是我军的小股袭扰,准备命令部队继续朝着既定的方向追击解放军的主力。

但是,第二天张灵甫就被手头的战报给惊呆了,一夜之间原本由七十四师守卫的桃花山、鼻子山、磊石山等十几处阵地全部被我军攻占。

而且,先前负责与七十四师配合作战的国军第25师也和自己失去了联系。张灵甫顿感大事不好,命令部队向孟良崮地区撤退,避免被我军全歼。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我军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小小的孟良崮即将成为他和整个七十四师的坟墓。

同年5月14日,国军七十四师的士兵们刚在张灵甫的指挥之下全部撤往了孟良崮地区,次日我军就攻占了孟良崮周围几乎所有的战略要地。

(正在奔袭途中的解放军战士)


至此,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已经被切断了所有的退路,被悉数全歼也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张灵甫每天看着作战地图发慌,他实在是想不到我军居然会不惜代价与他决战,先前他向蒋介石保证会重创山东地区的解放军。

如今自己却成了瓮中之鳖。无奈之下,张灵甫只好向蒋介石发出了求援的消息。

蒋介石对于自己的这个好学生果然看重,他立马命令附近的所有部队赶往孟良崮解救张灵甫。

但是,在关键的时候,那些驻守在孟良崮周围的国民党将领却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李天霞的八十三师是离孟良崮最近的一支国军部队。而且,李天霞在抗战时期也跟张灵甫一样在七十四军(后来的整编七十四师)当过高级军官,甚至一度做到了副军长的位置上。

(国民党将领张灵甫)


虽然同为黄埔系出身,但是蒋介石却更欣赏张灵甫。抗战胜利后,张灵甫当了王牌师的师长,自己则被调到了别的部队。

这段经历让李天霞一直怀恨在心,所以李天霞在情感上并不是多想支援张灵甫,甚至巴不得张灵甫被我军歼灭。

不过,既然蒋介石下了“死命令”,八十三师还是不能按兵不动。

李天霞思来想去派出了自己手下的一个团,并告诉他们:“如果没有必要,朝天放几枪就好了。不必真的去救张灵甫。”

派出部队以后,李天霞立刻就给张灵甫发去了电报,告诉他自己已经派去了整整一个旅,让他坚守待援。

(国民党将领李天霞)


也许是李天霞和张灵甫都低估了国军士兵的“懒惰程度”。被李天霞派出去的那个团长本就对这次任务心怀不满,一边走,嘴里还骂骂咧咧的:“明知道前面都是共军,还派我们兄弟出来送死,你说我们咋就这么倒霉啊!”

到了指定的地点以后,这名团长干脆命令大部队原地待命,自己派出一个连去孟良崮周围做做样子。

至于方法,还是老一套:朝天上放几枪,不要真的跟共军打起来,只要对得起国民政府发的军饷就行了。

同年5月15日下午一点,粟裕命令解放军部队向孟良崮发起最后的总攻。

一时之间万炮齐鸣,虽然七十四师装备精良,但是在被围攻了几天之后,他们的士气早已崩溃。

而我军的将士们则表现出了一副视死如归的架势,歼灭七十四师指日可待!

战斗持续了十几个小时,无论是粟裕还是张灵甫都守候在作战地图前一步也不敢离开。现在几乎到了最后的关头,连空气里都充满了浓厚的火药味。

被围困在山上的七十四师此时已经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张灵甫看着被炮火点亮的夜空,心里更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痛感。他明白,事到如今已经不会有人来救自己了。

但是,为了对得起所谓的“军人荣誉”,他还是下令让部下拼死挡住解放军的进攻。

“命令各个部队,如果手头上的粮食都吃完了,就杀马!吃马肉!我们七十四师一定要与阵地共存亡。”张灵甫一边用沙哑的声音下达着命令试图掩盖自己必败的事实。但就在他说话的那一瞬间,山下又响起了无数解放军的炮火声。

战场上的张灵甫


最终,张灵甫还是在绝望中死去。时至今日,依旧有很多人相信张灵甫是自知败亡的命运,不肯投降而后举枪自杀的。

但根据解放军找到的张灵甫尸体来看,张的致命伤口位于他的左后脑,子弹从后方打入、从右下颚穿出——这明显不是自杀。

至于“张灵甫自杀说”,无非是蒋介石和国民党高官在孟良崮战役失败以后,编造出来粉饰战绩的“谎言”罢了。

不得不说,国民党的宣传部们在“自我陶醉”这方面向来做得非常出色。

孟良崮一战,我军成建制地歼灭了整编七十四师的3.2万余人的部队,俘虏了将近1.9万人,而我华东野战军的伤亡只有1.2万人左右,其中还有9000多名解放军只是在战斗中受了伤。

所以这一战,我军与张灵甫的部队打出了一个惊人的战损比!

(描绘“孟良崮战役”的油画)


另外,先前被八十三师李天霞派来支援张灵甫的那个团也被我军悉数歼灭。他们一见解放军真的打过来了,吓得几乎没有了任何抵抗能力。

后来,粟裕回忆起孟良崮战役的时候,还笑称这一个团队国军是“送上门来到补给”

至于孟良崮战役中见死不救的李天霞以及其他作战不利的国民党军官,几乎没有得到蒋介石的严惩。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民党在战争时期确实需要大量的指挥官来作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民党政权本身已经腐败透顶了,这一点蒋介石的心里也是再清楚不过了。

客观地来说,孟良崮战役为我军的大规模歼灭作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极大提升了我军在“协调作战”方面的水平。

这一战使得我军士气大振,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连续几天向全国播报了关于孟良崮战役的情况。这场战役给全党全军带来的力量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可是,几十年后有一群人打着“反对内战”的旗号开始为国民党军队唱赞歌,甚至赞扬当初被我军歼灭的七十四师以及张灵甫本人。这样的歪风邪气立马就引起了粟裕将军之子粟戎生的注意。

那么,他到底会用什么办法去破解这些荒诞的“谣言传说”呢?

(粟裕等同志正在指挥孟良崮战役)


二 将门传人破“谣言”

粟戎生出生于1943年,是粟裕将军与他的夫人楚青的长子。虽然出生于“将门”,粟戎生却没有得到父亲多少的帮助。

从小粟戎生便受到了父亲的严格训斥。粟裕希望儿子日后能够像自己一样成为一名军人,为国家效命疆场。

粟戎生也确实如父亲所愿报考了军校,成为了我军的一名指挥员。

在成为指挥员的第一天,粟裕就告诫粟戎生道:“你现在是指挥员了,你必须要爱护自己的士兵,你手下的这些兵都是别人家里的宝贝。所以在指挥战斗的时候,你必须格外小心!”

(粟戎生将军)


父亲的这些话伴随了粟戎生的整个“军旅生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开始在西南地区组织“援越抗美”运动,粟戎生主动请求调到了第一线,随时准备为了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部队里,粟戎生与战友们相处得也十分融洽。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粟裕的儿子就摆出一副“公子哥”的架势,反倒是主动深入基层营地,跟战士们一起同吃同住,积累了不少声望和基层作战经验。

慢慢地,粟戎生爱兵如子的美名也在部队里传开了。

从前线回来以后,粟戎生对于战争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体会。他决定去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孟良崮看一看。但是,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在孟良崮战役的纪念馆外,居然有一群人大张旗鼓地在纪念张灵甫和七十四师的国民党士兵。这让粟戎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粟裕与自己的两个孩子)


参观完了纪念馆以后,粟戎生一直没有说话。他回到自己的家里翻找着父亲当年留下来的东西,试图从其中找到一些关于“孟良崮战役”的真相。

万幸的是,粟裕晚年曾经有过写回忆录的打算,他的很多手稿就存放在家里。

粟戎生赶忙打开家里的书柜,找到了几张尘封多年的稿纸。

在粟裕自己的回忆录里,他详细地记载了自己是如何指挥孟良崮战役的、这场战役过后我军又是如何处理国民党战俘的、后来他又是如何配合我军宣传的。

找到“真相”的粟戎生感到欣喜若狂。他决不能容忍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对父亲和当年那些英烈们的玷污和诽谤!更不能眼珠子地看着曾经的刽子手摇身一变成为“英雄”。

(粟裕将军与妻子同孩子们在一起)


几天以后,粟戎生将手里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整理,然后给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山东省委写了一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说明信”。

在信里,粟戎生非常动情地说道:

“当年张灵甫确实死在了孟良崮上,如果是他的家人前来祭奠他,摆放一些贡品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着祭奠张灵甫来否定历史,否定我们的人民军队,这就非常值得警惕了。而且,这些贡品不宜长期摆放在那里。否则,我们就对不起那些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烈士!更对不起那些为了建立新中国牺牲的英雄!如果今天的人们还去纪念张灵甫,难道我们当年打七十四师打错了吗?”

(粟戎生与父亲在一起)


粟戎生的话仿佛一记又一记的重拳砸在了人们的心上。为什么没有人去纪念那些为了和平与独立而战的勇士,反倒是有这么多人跑来纪念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呢?

最终,山东省委对粟戎生的来信给予了恳切的回复,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也撤下了那些为了纪念张灵甫而摆放的贡品,试图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无论如何,革命圣地都不是那些跳梁小丑们登台表演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近些年以来会有如此多的人突然开始祭奠甚至是吹捧张灵甫呢?从军事能力和个人品质的角度上来说,张灵甫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击毙张灵甫之地)


三 张灵甫的“功过之问”

其实,关于“张灵甫是抗日名将”这样的说法几乎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些报刊杂志为了博人眼球选择将张灵甫“神化”,甚至将一些根本不属于他的战绩归在他的名下。

比如1944年的常德战役和1945年的雪峰山战役,国民党的七十四军都有参与。

但当时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根本不是张灵甫,而是另一个国军名将王耀武。

后来在王耀武的回忆录与认罪书里,他也对于自己曾经在抗日战争期间立下的战功做过详细的描述。

在王耀武带领之下的国军第七十四军几乎成了日寇的一块心病。以至于每次跟七十四军作战之前,日本指挥官都会将其作为攻击的重点。

雪峰山战役期间张灵甫确实担任了七十四军辖下第五十八师的师长,也取得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战绩。

但是,将整个七十四军的战绩全部算在张灵甫一个人的头上也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

(国民党将领王耀武)


按照才能来看,张灵甫其实也并不算多出众。根据后来担任过蒋介石侍卫长的翁元回忆,蒋介石用人主要看重三点。

一看此人是不是黄埔出身、二看此人是不是浙江老乡、三看此人是不是外貌出众,有一个军人的“精气神”。

张灵甫几乎完美地契合了蒋介石用人原则里的第一条和第三条。所以,比起能力更加出众的其他人,张灵甫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这也是后来他在孟良崮战役之后拒不向我军投降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表面上张灵甫是现代军校里走出来的军官。但他的脑子里其实还是“忠君爱国”的那一套封建思想。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蒋介石确实对张灵甫恩重如山。

蒋介石


蒋让他从一个基层的小军官变身为了“王牌师师长”,对于这一点张灵甫虽然心知肚明,但是他手下那些七十四师的军官却不是蒋介石的“死党”。

根据后来被我军俘虏的七十四师军官回忆,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总是对手下的军官说一些类似于“不惜一切代价突围”的话。

但是,整个指挥部里相应的人却只有寥寥数人。可见张灵甫在带兵的能力上也远没有一些人吹嘘的那么神。

而且,张灵甫不仅在军事生涯中没有过什么亮点,在个人生活上他的行为也非常令人不齿。

上世纪三十年代,张灵甫甚至还因为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子而登上了新闻。

不过,国民党官方人士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却是耐人寻味的,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蒋介石正在检阅部队)


四 张灵甫“杀妻”疑云

1935年,张灵甫杀害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吴海兰。因为张灵甫当时已经官至上校团长。这件事情立马就引来了各路媒体的关注。

在大家的争相报道之下,张灵甫直接去了军法机关自首。随后便传出好几种“张灵甫杀妻的原因”。

其中一种说法认为,是张灵甫的妻子先有对婚姻不忠的行为,后来这件事被张灵甫发现,张一气之下杀死了妻子吴海兰。

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张灵甫的妻子背着张灵甫偷偷地窃取了军事机密文件。

这些文件涉及到了国民党的军队调动、兵力配置等等情况。张灵甫为了不泄露机密,最终选择“大义灭亲”开枪杀死了妻子。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事实,无论外界的传言到底如何。人们总是试图将张灵甫杀妻的罪责转化为其妻子吴海兰单方面的错误。

这也给人造成了一种错觉:张灵甫杀害妻子不仅没错,还变相为国民政府立了大功、维护了其作为一个男性的尊严。

(张灵甫)


从事后国民政府尤其是蒋介石夫妇对于此时的处理态度上来看。张灵甫的“杀妻”很有可能就是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考量

因为在张灵甫杀害妻子吴海兰不久以后,宋美龄就通过多方走动让张灵甫重获了自由。

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抗战胜利以后,几位国民党高官还主动为张灵甫介绍了他的第三任妻子王玉玲。国民党当局对于张灵甫的这“一释放、一介绍”几乎可以被看作是他们默认了张灵甫杀妻的这个事实,并且试图将此事化解于无形之中。

不过,纵使国民党的宣传机器再怎么能够制造谣言,张灵甫人生中的污点也是绝对无法抹去的。

只是恐怕连张灵甫自己都没有想到,在他死后的这么多年里还一直有一群“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媒体与看客为自己的行为叫好,甚至是要为自己树碑立传。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

(张灵甫与妻子的婚纱照)


毫无疑问,张灵甫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纵使他早年间曾经为了保家卫国而战斗在抗日的第一线,但是他所维护的还是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利益,并不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他可以因为一些原因杀死自己的妻子,他也能因为内心的阴暗将屠刀挥向无辜的老百姓。

这样的一个人担不起一个将军的称号,甚至不配被称为军人。

有人认为张灵甫在内战中死亡,只是因为信仰不同,而不是单纯的邪恶。这样的观点实在是有些高抬张灵甫以及他的那些国民党同仁了。

如果国民党内部真的还有所谓的“信仰”,那么他们何至于对老百姓残酷至此?

一个抛弃了自己人民的政府也必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样的政府已经彻彻底底地丧失了灵魂,更不配谈什么信仰!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的上空冉冉升起时,人们才明白什么是“人民当家作主”,什么是“人民的共和国”。那些曾经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选择与人民对抗的家伙不过只是浩瀚历史当中的一粒沙。终究会被淹没在时代的大潮之下。

而当大潮退去,那些闪闪发光的名字却不会被人们所遗忘。因为他们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人民也必将永远地崇敬他们……

参考文献:

《我所亲历的孟良崮战役》鞠开

《神枪手将军粟戎生》郭建跃 邹维荣

《国民党名将张灵甫之死真相》周炳钦

《粟戎生将军的军旅故事》将帅传奇

《国民党七十四师覆灭的真正原因》谭苏朋 范朋欣

《再说张灵甫与孟良崮之战》杨闻宇

《粟裕与粟戎生的别样父子情》孟昭庚

编辑:浊酒

责编:林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战役   之子   作战   国军   我军   蒋介石   国民党   解放军   将军   部队   妻子   孟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