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量子纠缠研究 天目新闻对话专家解读诺奖物理学奖

获奖者肖像

来吧,今天让我们一起懂点量子力学。

北京时间10月4日17时45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三位研究量子纠缠的科学奖获奖。

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John F. Clauser)以及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利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证明了贝尔不等式不成立,并以此开创量子信息科学。

量子纠缠很“神秘”,爱因斯坦曾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纠缠也很“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两个“纠缠”的量子,无论被分隔到多么遥远,都可以“保持联系”,并瞬时共享它们的物理状态。

关于量子纠缠的研究有何意义?天目新闻记者采访了之江实验室量子传感研究中心研究专家董莹。

量子纠缠示意图

“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量子的概念,与分子、原子等“粒子”不同,它是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基本单元。比如,“光的量子”就是光的最小能量单元,简称光子。

在量子的世界,当两个量子发生“纠缠”,无论相隔多远,如果一个量子的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也会“瞬时”发生相应变化。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爱因斯坦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他认为这种行为违背了定域实在论,称量子纠缠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按照经典物理规律,信号的传播速度不能超过光速。董莹表示,但在量子物理领域,当两个量子发生“纠缠”时,这种“瞬时”速度甚至超过了“光速”,会“同步”发生。

物理学家们怀疑,按照经典物理论,是某种隐藏的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因此假设存在隐变量。但到底隐变量是什么,不得而知。

直到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约翰·贝尔(John Stewart Bell)提出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数学不等式,可以应用于任何由两个相互纠缠的粒子所组成的量子系统,通过实验结果去验证。

“在经典力学中,即使存在隐变量,这个不等式也严格成立;而在量子力学中,这个不等式则有可能不成立。”董莹说。

量子纠缠示意图

三位科学家做了什么?

今年获奖的三位科学家中,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纠缠光子验证了量子不遵循贝尔不等式,开创了量子信息学。

上世纪70年代,约翰·克劳泽进行了一个实际的实验,来检验贝尔不等式。他向相反的方向发送一对纠缠粒子,并进行测量。实验的结果违反了贝尔不等式,并与量子力学的预测一致。这意味隐变量的理论无法取代量子力学。

不过这个实验存在一些漏洞,在制备和捕获粒子方面效率低下,测量也是预设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2年,阿兰·阿斯佩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可以检测到更多的光子。相关的测量结果也更加明确了,量子力学是正确的,不存在隐变量。

对量子态及其所有属性的测量和操纵,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对量子纠缠等特性的应用层面,安东·塞林格和他的同事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发现纠缠的量子态具有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的潜力。

董莹说,通过精密的工具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小组展示了一种被称为“量子隐形传态”的现象——即利用了量子纠缠特性,在一定距离上,可以使得量子态从一个粒子移动到另一个粒子上。

量子纠缠示意图

进入新的量子信息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获奖科学家之一,安东·塞林格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奥地利学习时的老师。

1997年,安东·塞林格和同事首次完成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性实验验证,成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潘建伟也是这一个实验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沿着量子纠缠的基础理论研究,能带来哪些应用的空间?

2018年,潘建伟团队对外公布,利用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实现了相距7600公里的中国和奥地利完成量子保密通信。这一探索正是与导师安东·塞林格教授合作完成。

在量子纠缠现象中,如果赋予量子态中的信息以含义,将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不仅可以用于特殊信息的传递,还能用于量子计算。”同时,董莹还以电子为例,分享了个略带“科幻感”应用,“如果想把地球上的电子搬到火星,一种方法是把实体运输过去,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量子纠缠,把地球上电子的信息状态传给火星上的另一个电子,也就相当于把实物传递了过去了。”

董莹还表示,自己所在的之江实验室也在做量子精密测量方面的研究,利用量子纠缠原理,可以让测量灵敏度实现质的提升。

“众所周知,用100台测量仪器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但如果可以让100台仪器实现“纠缠”,再去做实验,则可以进一步将测量灵敏度再提升10倍,所以纠缠还是实现精密测量的有利工具。”董莹说。

如今,在这些用来操纵纠缠粒子系统的新技术的帮助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量子信息时代。

(图片来自诺奖官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量子   安东   贝尔   奥地利   量子力学   不等式   光子   粒子   变量   测量   专家   物理学奖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