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之十七:徜徉于“八一”广场

来到英雄城南昌,我的第一瞻仰地就是“八一”广场。这可是我心中向往的又一片红色土地。于是,我徜徉其间,瞻仰纪念塔、注目军史浮雕和军史石刻、观看升旗台、浏览金水河,久久不愿离去。

这座宽广的八一广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是江西省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南昌市的心脏地带。她由中心广场、主席台、东西两片游园组成,她的原名叫人民广场。

还没走进广场,远远就看见那座矗立在广场中心的纪念塔。这无疑是广场中的标志性建筑。

我直奔这座纪念塔而去。渐渐看清了纪念塔塔身正面自上而下的一行“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九个鎏金大字。

仰望塔顶,则是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步枪和一面“八一”军旗组成,造型粗壮坚实,雄伟挺拔。

除了上面的塔顶、塔身,它的下面有台基、塔座,共四部分组成。

走近前来,可以看清塔身大字是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我也看到花岗石塔座正面镌刻着“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碑文。

踏着塔身基座的台阶慢慢上去,共有27层台阶,这肯定是意指一九二七年。我围着塔身慢慢踱步,仔细观望,见到塔的东、南、西三面依次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

绕完一周后,我又回到正面仔细观看简介。

介绍说,1977年8月1日“八一”起义50周年时,南昌市在这座当时叫做人民广场的地面开始破土兴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同时,广场进行大整修,人民广场也随之改名为“八一”广场。

1979年1月8日,“八一”起义纪念塔建设落成。屈指算来,虽然这座纪念塔才有35个春秋,但它已经成为南昌英雄城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名声也已经传扬四海,吸引了众多的崇拜者前来瞻仰。

从基座下来后,再观看塔身的地面四周。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

从纪念塔往北走,就是广场中心。首先要经过一座小桥。

这便是长120米,宽14米的金水河,寓意军民鱼水情。

金水河下,百米长的音乐喷泉在金水桥两旁河床铺排各种造型的喷头,高低起伏的喷泉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走进新时代》、《黄河颂》、《咱们工人有力量》、《咱当兵的人》等著名歌曲组合成水舞歌飞、色彩斑斓的视听景观。

随后,穿过两座宽5米的金水桥进入广场中部文化区。

站在这里,回身注目纪念塔,整个塔身庄严,肃穆,令人心中涌起仰慕之情。

这里,以围合式广场的形式展示了8块“八一”军史青铜浮雕。浮雕按照“展示军史,凸显江西”的思路,再现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红都瑞金、万里长征、敌后抗日、解放战争和钢铁长城的历史画卷。

它们的背面是江西现有的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以井冈山、庐山、三清山、三百山、龙虎山、仙女湖、梅岭、龟峰为题材的山水浮雕。

接下来就是一座高高的升旗台。无疑这里是举行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授旗仪式和升国旗仪式的地方。

升旗台的北侧,一方高大的汉白玉镌刻着“军旗升起的地方”大字,突出南昌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南侧,在与之相对称的汉白玉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了井冈山道路对于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在广场南部轴线直通升旗台的地面上,铺设了一条由透明玻璃构成的步道。这是一条军史的长廊,展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长的闪光足迹。

整个步道的双层透明玻璃下面,用白玉石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大事记。时间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至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据介绍,这篇解放军历史大事记全文八千余字,堪称一幅雄浑壮观的军史石刻和军史碑廊。

广场北部还建设了一座现代旱喷式水幕电影屏幕,介绍说可供上万人观望影片。

从南侧的纪念塔到中部的文化展示区、军史石刻、升旗台,我瞻仰了全部内容。

随后,我又看到广场四周立着几块高大的宣传牌,便漫步过去。

我发现纪念塔正前方,竖立着三座大型牌匾。上面分别是“日出东方红”、“开创新时期”和“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大字,而且分别有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肖像。

我再次回身仰望着高耸的纪念塔,心头不由地又泛起了87年前那段历史的澎湃大潮:

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后来的井岗根据地,有了瑞金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预演,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了八年抗战胜利和三年解放战争,有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事实上,南昌自古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据介绍,早在公元前二百零一年,这里即设郡建城,西汉时因“江南昌盛之地”得名南昌。

光绪年间(1875—1908),清政府在这片沼泽地开辟出训练新兵的大校场。

1911年,国民革命军于大校场整集,推翻了清政府在江西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江西政府。

1912年10月28日,孙中山亲临大校场检阅了李烈钧部的江西革命军。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此领导武装起义,向国民党打响第一枪,这里就成了中共“军旗升起的地方”。从此,这座英雄城市即与“八一”结下了不解之缘。

解放后的1956年,人民政府在城建工程中命名这片土地为“人民广场”。

后来的近20年中,政府又对这里进行了两次改造。新增了东西两侧的绿色游园,扩大广场绿地面积,使之成为突现“八一”南昌起义中心主题的大型现代化城市广场,能容纳10万人。

现在,南昌八一广场是全国第二大广场, 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这儿也因此成为人们缅怀英烈、进行革命教育的场所。

南昌人似乎都有浓浓的“八一”历史情结。这里许多建筑物、街道、学校、商场等均以“八一”命名。

是的,除了这片“八一”广场之外,西侧就是南昌市区南北的一条主干道——“八一”大道。周边还有“八一”商店、“八一”中学、“八一”小学;北面有南昌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八一”公园、“八一”剧场等。再往西去就是横跨赣江的“八一”大桥呢。

据说,南昌这里甚至连孩子出生都有以“八一”命名的。这不就是在显示淳朴的民众对过去那段光荣历史的自豪吗?

4月的南昌,天气已开始闷热。这里,人声鼎沸,更呈现一派繁华景象。一群身着中国传统运动服装的老人,正在这儿举行木兰拳比赛。

广场四周,巨大的气球悬浮半空,“人与自然共存、爱与世界分享”等标语漂浮空中。黑白两色和平鸽随意在广场草坪上嬉戏追逐,间或又振翅向广场四周自由地翱翔。

原来,南昌市首届老年人“健康之星”汇演活动和“中国南昌首届城市候鸟节”正同时在这偌大的“八一”广场展开。

徜徉在这座大广场之中,真是陶醉于此,不舍离开了。

这样亲临其境地徜徉其间,可以尽兴浏览。我走了一圈,再走一圈;看了一遍,再看一遍;疲倦了,饥渴了,可在绿荫下的座椅上小憩,补充养料。然后起来,觉得那片景观还想看看,就再漫步过去,新潮逐浪高,接着看吧。

就这样,我几乎忘了返程的时间。眼前,心里,只有这“八一”的景观、八一的意蕴。

红色的天地尽在我心胸。

2014年8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南昌起义   金水   井冈山   南昌市   广场   纪念塔   军史   南昌   江西   浮雕   游记   红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