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轴线 - 景山:紫禁之巅看中轴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规划格局最完善、景观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这条全长7.8公里的古都之脊,串联起钟鼓楼、景山、故宫、天坛、永定门等历史文化遗存,为世人铺展开一幅千年古都的壮美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今年10月1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为其保护和申遗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10月1日起,北京交通广播推出“行走中轴线”系列报道,探寻这条空间与文化之轴700多年的历史时光。

第3期

景山:紫禁之巅看中轴

故宫以南,地安门大街向北,是北京中轴线的制高点——景山。除了山顶的万春亭可以俯瞰美景,一览中轴之壮美外,景山里的寿皇殿、观德殿等建筑,也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景山万春亭/来自“微景山”公众号

日落时分,在北京中轴线的制高点——景山万春亭上向北看,地安门大街上车水马龙,钟鼓楼静静矗立;向南望,故宫建筑群整齐对称,气势恢宏。市民们极目远眺,将中轴线的壮美尽收眼底。

市民:挺壮观的,之前很少会以这种视角去看,有一种俯瞰的这种感觉。

市民:既是古老的园林,又是著名的地标,在中轴线上,感觉心旷神怡。在这儿看那种远的建筑,古代和现代艺术上的结合,有穿越历史的感觉。

寿皇殿/记者拍摄

景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建成后是北京内城的中心点,也是明清两代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朱祖希说,景山实现了紫禁城“背山面水”的格局。

朱祖希:明朝迁都北京之后,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紫禁城必须有“后靠”,背山面水。紫禁城没有山怎么办?我堆起一座山来,这个山堆在哪儿?元大都后宫的主殿延春阁上。从西边来的河流经过这儿,午门后边就有一个内金水桥,天安门那儿叫外金水桥,这样紫禁城就背山面水、背风向阳。明朝当时叫做万岁山,是希望明朝的江山永固,清朝入关以后把它叫做景山了,是观景的了。

殿内恢复的陈列/记者拍摄

1955年,经过整理修缮后的景山公园正式对外售票开放,从皇家御苑成为了人民的乐园。景山公园工作人员陆岳说,景山还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

陆岳:寿皇殿是一座皇家祭祖的场所,像观德殿建筑群曾经是皇帝观看臣子骑马射箭的场所,古代的时候射箭是“六艺”之一,可以通过射箭来考察一个人的品德。除此之外还有关帝庙,摆放关公像,崇尚忠义以及尚武的精神,包括在景山北上门的左右两侧,还建有官学堂,崇尚儒学。

展览模拟祭祀场景/记者拍摄

走进位于公园北侧的寿皇殿建筑群,正殿里复原陈列了清朝时祭祀祖先的场景。从1956年起,寿皇殿由北京市少年宫使用,2013年底腾退,历经5年修缮,2018年面向公众开放,标志着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首次实现整体亮相。寿皇殿的整体建筑仿照太庙规制而建,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也是中轴线上除故宫之外的第二大建筑群。陆岳说,现在的寿皇殿全面恢复了清乾隆十四年(1749)的历史面貌。

陆岳:古人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说古人将祭祀和战争作为国家的大事,非常注重祭祀敬祖这样的文化,那我们就通过这个展览去展示皇家祭祖的形式,弘扬祭祖和敬祖的孝道文化。

在寿皇殿可遥望万春亭/记者拍摄

景山和故宫神武门隔街而望,沿着中轴线跨进高高的城门,关于历史、建筑、文化的华彩乐章仿佛演奏到了高潮。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文丰说:

刘文丰:故宫是起源于元代,现存的是明永乐十八年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最后的宫殿建筑群。它的建筑式样、建筑等级、建筑的奢华跟精巧的程度都是举世无双的。故宫里藏的这些珍宝、金石玉器,还有字画都是稀世珍宝,皇家政治、坛庙文化、宫殿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祭祀文化,中国传统礼制、宗法、社会、政治,都能在故宫能找到体现的地方,有说不尽的传说跟历史。

故宫/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登景山,逛故宫,行走在北京中轴线上,700多年的历史时光就这样呼啸而来。

故宫藏品——《千里江山图》卷/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记 者 赵明聪 编 辑 朱艳婷 主 编 程 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钟鼓楼   紫禁城   故宫   明朝   建筑群   祭祀   北京   建筑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