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美日贸易摩擦,日本楼市崩盘,中国不会放弃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近年来,世界经济动荡变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卡脖子”不仅仅在制造领域,而且包括科技发明与专利、制造技术与工艺等科技方面,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方面,交通与运输通道等地理空间方面,贸易与金融等国际规则方面,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资源与平台等五大方面。

2016年以来,美国政府封杀华为、中兴等企业,对我国高科技领域实施“卡脖子”日趋频繁,视我国为主要竞争对手,网罗其盟友对我国的遏制、封锁、打压将长期存在,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和机构不断增加。

1、破解“卡脖子”的手段

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我国高端芯片90%需要进口,要从创新驱动入手,补齐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中的若干短板,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命脉与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尽快实现自主可控。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中国C919能够成为在欧美俄之后,第四个开发成功现代商用大飞机国家,相比日本、加拿大和巴西,他们的技术环境和供应环境比中国好多了,根本没有什么“卡脖子”,但最终功亏一篑。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切实增强我国产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前“卡脖子”的科技、资源、交通、规则和平台等五大领域,从数字经济时代“卡脖子”的特点、形式和手段,如何应对大国崛起中对“卡脖子”的破解之道?

纵览世界各国兴衰起伏的历史,大国突围破解“卡脖子”的四种手段:一是自主替代;二是国际替代;三是交换制衡;四是夺取控制。

“卡脖子”并非新现象,而是从古至今国家间竞争与博弈的常见手段。先发国家有优势也有劣势,后发国家有劣势也有优势,“卡脖子”现象就是国家间的垄断与反垄断、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

对于科技垄断和产业链的规则垄断,大国之策是以自主能力为先,建立国际联盟,构建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分工合作的垄断替代网络。在全球化大趋势下的新时代,创新既需要有全人类的积累,也需要有多元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碰撞,还需要全球更广阔范围的资源和市场。

对于关键的科技和供应链环节要有多方竞争、多点备份、多种替代。从经济学视角、从容易达成共识的国际合作规则视角,将自主创新和新全球化结合起来,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结合起来,是探索化解“卡脖子”难题的新路径。

对于特殊垄断资源或特殊领域,寻找可以交换的差异“卡脖子”垄断环节,以此垄断交换彼垄断,相互制衡。

从根本上看,还是以科技和正义建立最后的武力保障底线,将硬实力与软实力、明实力与暗实力结合起来,以“卡脖子”的主动方实力应对被“卡脖子”的挑战。

以当前世界合作抗疫、合作应对环境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的中长期机遇为契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步构建、优化新的国际秩序体系和格局,将民族复兴和世界发展统一起来,打造世界命运共同体。我国当前面临的“卡脖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从学习、追赶向创新领先转型升级的重要外部因素,事关中华民族能否实现复兴。

2、500年来国家间的竞争

卡脖子的本质是国家间的竞争,国家安全观的边界不断延伸,不仅有国防安全等传统安全,更有经济安全、产业安全、技术安全和生物与生态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其内涵包括了制度与体制竞争和动员能力竞争等深层次。

大航海时代以来,1519年,麦哲伦正式开始远航。巴拿马运河通航前世界最重要的海上通道,就是麦哲伦发现的太平洋的入口(麦哲伦海峡)。1521年3月27日,麦哲伦船队完成横渡太平洋,他要求随行的一位亚洲奴隶阿旺带队上岸探路,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

15世纪以来的世界舞台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等各个大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

500年的时间长河中,前浪与后浪发生了16次重要的交会。8次实现了后浪的成功跨越,另外8次则多为前浪对后浪的挫败。其中11次由经济冲突上升为军事冲突,从而引发了大规模战争。另外5次通过政治操控、贸易战、科技革命和外交手段等方式,挑战者赢得了国家的崛起和跨越。

15世纪末,葡萄牙和西班牙迅速崛起。葡萄牙控制通往非洲的新航路,曾经垄断全球的香料生意,并在几内亚从事胡椒种植和黄金开采。西班牙控制前往美洲的新航路,羊毛出口和造船是该国除农业之外的重要产业。

竞争的本身,就是双方对殖民和国际贸易竞争的过程。两国的木匠、石匠、瓦匠都是法国人,食品、铁器等均从荷兰、英国进口,两国被这些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牢牢地“卡”住了“脖子”。最终两个殖民大国在短暂登顶后,迅速走向衰落。

1494—1559年,意大利战争爆发。西班牙、奥地利与法国之间长达300年的争斗拉开了帷幕,拉开了近代欧洲第一轮霸权战争的序幕。欧洲政治经济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一个以西欧为中心的欧洲国家体系初步形成。

反观奥斯曼帝国,15世纪崛起,16世纪极盛,17世纪由维持走向崩塌。来自西欧地区的骑兵已经进行了典型的近代化配置,火药对冷兵器的胜利,是限制对奥斯曼帝国出口欧式火枪后带来的实力差距。

17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日趋没落,诸侯林立,纷争不断,天主教和新教尖锐对立,周边其他欧洲国家纷纷崛起。欧洲进行了三十年战争。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成第一次全欧洲大战,包括波希米亚战争、丹麦战争、瑞典战争、全欧混战等四个阶段。法国取得了欧洲霸权,荷兰、瑞士、葡萄牙获得独立,德意志、西班牙衰落,基本上奠定了近代欧洲各国的国界。

17世纪,“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取代盛极一时的西班牙,成为最发达的国家。英国爆发了17世纪革命,三次英荷战争爆发。17世纪后叶,法国坐收渔利,成为欧洲最强霸主。18世纪英国打败荷兰,获取世界金融霸权。

1756年,英法七年战争爆发,欧洲主要强国均参与了这场战争,欧洲的殖民地也受到波及,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和菲律宾群岛均卷入战争。通过战争,英国成为最大的赢家和全球海外殖民地霸主,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

从1799年“雾月政变”到1815年战争结束,法国与第一到第七次欧洲反法同盟多次激战,最终拿破仑时代落幕,反法同盟取得胜利。英国不仅仅是军事实力,还有一个国家工业硬实力的水平,这个时期的英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到了世界的1/3,且具有世界性的殖民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世纪拉开帷幕。

19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成为近代科技战争的开端,火炮、枪械、水雷、加农炮等武器相继登场,南丁格尔护理制度诞生,技术成为决定战争结果的关键。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撒丁王国先后向俄国宣战,俄国战败,签订《巴黎和约》。

这个阶段,本质上就是一场贸易战带来的全面军事冲突,是一场“卡脖子”与反“卡脖子”的交互博弈。

世纪中叶,法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处于世界第二位,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王国完成德意志统一,取代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德国经济一翅冲天,居世界首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了中国,又于日俄战争中打败了俄国。通过两次战役,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世界大国,控制了朝鲜和中国东北。

20世纪初,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德国成为主角,其中美国的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等均取得了重大进步。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英德、法德和俄奥三对矛盾成为欧洲的主要矛盾,同盟国和协约国形成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同盟国阵营与协约国阵营开展战争,主战场在欧洲,共有6500万人参战,3000多万人伤亡,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战后的20年间,德国和日本的工业显著领先,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国、法国、美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德国采用“闪击战”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在苏联受了阻。二战中,“卡脖子”与反“卡脖子”的博弈发展到了极致。国际联盟对德国的封锁导致德国很难获得武器生产所需的铜。1945年德国战败,苏美柏林会师,希特勒自杀,二战结束。世界进入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冷战拉开帷幕。

20世纪中期,在美国经济制裁之下,日本能源匮乏,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启动,以1945年日本投降为终结,历时3年零8个月。日本失去1894年以来侵占的全部土地,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3、借鉴美日贸易摩擦

1946年3月5日,“冷战”启幕。1947—1991年,以美国为主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主的华约组织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前后历时44年,对抗方式包括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

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成立,这是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重要成果。后英国脱欧,德国成为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统一的主导者。

二战后,日本经济开启了高速增长模式,仅仅用了20多年便超越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法国和英国,于1968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西方国家震惊。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日本与美国先后在纺织、钢铁、彩电、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发生了五个回合的贸易摩擦。

这与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模式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值得借鉴与参考。美国采取了“卡脖子”的手段遏制日本技术的发展。

1985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广岛协议”,增加了汇率的灵活性。日元对美元和欧洲货币开始走强,日元在随后三年内升值一倍,导致大量国际游资涌入日本楼市及股市,造成地价暴涨和股市暴涨,出现虚假繁荣。

1989年,日本芯片全球占有率为53%,而美国仅为37%,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中日本占据6席。美国华尔街金融巨鳄倾巢而出,动用巨额资金,大肆卖空日本股市,经济泡沫破裂,房地产崩盘。

在贸易纠纷之下,日本发展内循环模式,电子产业的内需从1985年到2000年扩大了超过两倍;提升核心零部件的价值,转向较高的生产附加值,日本的电子设备和零部件在该国创收中占据约80%的比例;加大海外投资,规避出口限制措施。

1989年,日本开始实施紧缩货币政策,股市和地价暴跌,企业大量倒闭,日本陷入20多年的停滞期。

2400年前,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铁律。

在美日博弈之后,中国成为最新的一个GDP总量超过美国2/3的国家,中美博弈迅速升级,冲突一触即发。美国几届政府一直在采用组合拳系统地对中国进行压制。

美国将中国作为战略上的竞争对手,更大的可能是展开持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遏制。中国应在地缘、经济、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制定系统应对的组合拳。

中美物质实力差距将持续缩小,中美冲突与摩擦不会消失,有时甚至会强化。美国不会容忍中国在短期内超越,中国也不会放弃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在百年一遇的疫情冲击下,作为后浪的中国将成为更孤独的赛跑者,在时间的长河中,跑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与美国、与世界携手共发展,为人类找寻一个更好的明天!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麦哲伦   日本   中国   美日   法国   欧洲   德国   英国   美国   摩擦   楼市   战争   世纪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