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2诺奖|中国科研工作者也开始了古DNA研究,未来或许能找到“华夏人”

10月3日,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开奖。瑞典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专家斯万特·帕博,因为在“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方面的贡献而最终获奖。他的研究成果,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古基因组学”,解释了人类为何独一无二。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科研工作者也开始了古DNA的研究,探索人类进化历程,未来,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个“华夏人”。

他创立的“古基因组学”是干啥的?

研究我们身上的DNA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人类一直对自己起源深深着迷。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与地球上此前的生物有什么关系?是什么让我们——智人——与其他古人类不同?

斯万特·帕博通过他的开创性研究,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对人类已经灭绝的亲戚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公开资料显示,帕博是第一个测出3万年前已经灭绝的古人类DNA序列的人。这门开创性研究催生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古基因组学。通过揭示现今人类和已灭绝人类的遗传差异,他的发现为人类探索自身的独特之处奠定了基础。

什么是古基因组学?这要回溯到一个概念,古人类学。在知乎“2022诺贝尔奖巡礼”中,知乎答主郭昊天这样解释道,古人类学有一个很长的英文名Paleoanthropology,很有哲学意味,是研究人从哪来,到哪去的一门学科,而加上了“基因”二字,研究的方向则更加细致,是研究我们身上的DNA从哪里来,到哪去的学科。

古基因组学采用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对过去人类的进化、历史、和重大变迁,进行推测。通过提取古代人类化石样本的DNA,然后重建他们的基因组信息,并从中分析出一些问题来。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在《古DNA实证中花源流史》中介绍,帕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古DNA研究以来,一直在为探索古DNA实验技术和建立古DNA研究标准而努力。随着分子克隆、PCR、二代测序技术、引物延伸捕获和液相杂交捕获等扩增和测序技术的不断涌现,古DNA研究已逐渐成为一个用途广泛、极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他研究的“尼安德特人”和我们有啥关系?

有着共同祖先,现代人类还有他们的基因

知乎答主郭昊天表示,斯万特·帕博的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主要有这样几项:1997年,首次测序了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基因组。2002年,发现了FOXP2基因。这个一度被认为是“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让我们有语言功能的基因。2010年,完成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测序草图。

这里的“尼安德特人”,很多人也许第一次听说。研究证据表明,解剖学上的现代人类——智人大约在30万年前首次出现在非洲,而我们最亲近的“亲戚”尼安德特人则在非洲以外发展,并在大约40万年前至3万年前居住在欧洲和西亚,之后便灭绝。大约7万年前,智人群体从非洲迁移到中东,并从那里迁徙散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因此,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共存了数万年,但是,对于我们与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关系,我们了解多少呢?

作为知名古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并在2010年发布了第一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80万年前。比较分析表明,比起居住在非洲的现代人类,欧洲或亚洲的现代人类的DNA与尼安德特人的DNA更相似。这意味着在数千年的共存过程中,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相互杂交。具有欧洲或亚洲血统的现代人类大约有1%-4%的基因组来自尼安德特人。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古人类?

探索人类进化历程,未来或许能找到“华夏人”

帕博的另一个震惊世人的成果是,发现了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帕博还发现,在大约7万年前从非洲迁徙出来之后,从这些现已灭绝的古人类到智人身上已经发生了基因转移。这种古老的基因流动对当今人类仍然具有生理意义,例如可以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反应。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在现在人类中存在的丹尼索瓦人的EPAS1基因,它赋予了个体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优势,并且在当今生活在西藏的人中很常见;另一个例子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影响了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产生免疫反应的方式。

诺奖官方表示,帕博的发现使我们对人类的演化史有了全新的理解。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资源,能被科学界广泛使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演化和迁徙。由于斯万特·帕博的发现,我们得以了解,来自我们已灭绝的近亲物种的古基因序列,影响了当今人类的生理机能。

斯万特·帕博还有个著名弟子付巧妹,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付巧妹在德国马普学会莱比锡进化人类学研究所获演化遗传学博士学位,帕博正是她的导师。知乎答主李雷通过知乎“2022诺贝尔奖巡礼”介绍,一直以来,我们的古人类研究,要不就是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或者是丹尼索瓦人,对东亚、东南亚、美洲和澳洲土著人有基因贡献。现在付巧妹主导国内的古DNA研究,说不定能找到一个“华夏人”。

(来源:扬子晚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华夏   诺贝尔奖   智人   基因组   非洲   人类学   中国   基因   科研工作   年前   人类   古人类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