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你买的玉石珠宝是真是假


“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虚构产地、甚至编故事欺骗”。针对“十一”期间游客在旅游途中购买玉石珠宝可能遭遇的骗局,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29号发布今年第10号消费提示:玉石珠宝非普通消费品,消费者因缺乏专业知识难辨真假,极容易上当受骗。一旦受骗,维权难度大、成本高。

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和重阳节是玉石珠宝产品的消费旺季,每年假期过后是这类产品投诉和鉴定的高峰期。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消费指导部副主任禹静表示:“玉石、珠宝类的专业门槛很高,建议新手一定要先做功课,多看少买。对于产品的优劣等级、价格等有一个基本的概念,避免冲动消费。在市场上,普通消费者能够捡漏的可能性极小。”

据业内人士介绍,玉石珠宝类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通常价格昂贵、专业性强。玉石珠宝类产品的评价由材质的好坏,包括颜色、颗粒和结构、纯净度、重量大小和加工工艺等综合因素决定。禹静介绍,当前,玉石产品的造假手段高明,一般的消费者很难用肉眼识别出来。“一般来说是用低价的材质冒充高价的玉石,有的根本不是翡翠。是用玛瑙、石英石这种低档的玉石品种来冒充和田玉、翡翠等。有些甚至是玻璃、树脂等冒充玉石。”


注:图中1、10为玻璃制品仿翡翠,2、3、4为玻璃制品仿和田玉,7、8、9为染色、注胶翡翠,5、6为天然和田玉,11、12为天然翡翠。

常见的营销手段包括,编造故事、虚标珠宝玉石的产地、材质、工艺等,甚至利用假鉴定证书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武汉市老年大学“珠宝鉴赏”课程的讲师张浩提醒消费者,在旅游景区购买玉石珠宝时要慎之又慎。通常不良商家会通过所谓的概念营销手段来蒙骗消费者:“游客在旅游景点购买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一定要在正规店面,千万不要在路边的摊点、摊贩处购买;第二点,比如翡翠,很多商家会说是A货,其实所谓的A货只说是天然玉石而已,并不是质量等级是A级、B级的区别。千万别把天然等于价值高;小心有些商家夸大宣传,比如说这个能治病,那个能辟邪之类的。它也是商家的一种手段,让消费者掏钱。”


根据省消委处理投诉的情况来看,每年国庆之后的玉石珠宝类的投诉显著增加。一般情况下,这类投诉的调解难度大、成功率较低。普通消费品的投诉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而珠宝玉石的调解成功率只有85%左右,远低于普通商品的调解率。省消费者委员会投诉部主任聂喜洋表示:“维权不成功,就是因为消费者手中的证据没有保全。签订的协议里面没有约定清楚,致使调解成功率低一些。因为证据缺乏最后在调解时候,往往争议比较大。主要存在商家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隐瞒了一些消费应该知道的信息。”

根据以往的消费维权案例来看,各级消协组织在受理解决珠宝玉石消费纠纷投诉时,需要研判珠宝玉石首饰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经销商的经营行为是否不合法不合规、消费者主张是否合理。受专业知识、检测鉴定能力和行业规则的限制,维权人士也时常遇到一些困惑和疑难问题。以上综合原因导致玉石珠宝类投诉调解成功率偏低。


注:1. 玻璃制品仿和田碧玉项链。2.天然和田碧玉标本片。真假难辨

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在旅游途中购买这类产品时,一定索要发票、产品质保单、鉴定证书等票据。并要求商家仔细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品牌等重要信息。

我们在对消费者进行消费指导和教育时,也呼吁旅游景点的商家诚信经营,考虑长远的发展,别光想着能骗一个是一个的一锤子买卖。

湖北之声记者李一凡、通讯员陈畅、汪汇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玉石   珠宝   湖北省   玻璃制品   成功率   翡翠   鉴定   消费者   委员会   商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