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470年古村因驮碳得名,曾店铺林立热闹非凡,现只剩老年人

近日,笔者从山西临汾的乡宁县去往运城的稷山县,在两县交界的路边,忽然看到左手处的山坡上有很多老旧的石头建筑,而山坡下则是鳞次栉比的现代民居,出于好奇,也出于平时摄影的敏感,笔者决定去探访一下,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古村落。于是,驱车拐上一座小桥,驶入了铺着水泥路面的村道。图为村中保存完好的石头房屋。

停好车,沿着两座现代的农家院之间的小路往里走,拐过一个小弯,发现小路竟是陡然向上的,好在坡道不长,缓步上去后,就来到了一条横穿村子的村道。村道两旁有一棵高大的国槐,树身上绑着一块村民敬献的黄绸布,上写“槐神老爷之神位”,而树杈与对侧民房之间拉扯了几根铁丝,上面挂满了新鲜度不一的红灯笼,想必也是村民的祭祀之物。在民间,据说百年以上的古树都有灵性,能保一方平安,故而都被百姓尊为神树,从而开始承载老百姓的精神寄托以及美好生活的愿景。

距离百年古槐不远,有一座石头砌就的小房子,房子对着村巷的一面是半截的墙,人们可以一眼看到房内的场景。一套圆木制作的房梁支撑着屋顶,房梁立柱边是一个敞开的门,穿门而进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口用石板砌成八角形井口的古井。探头看向井内,一孔清澈的碧水顿时映出了一个圆圆的大脑袋,惊得笔者赶紧后退。原来,这是村子的井房。

在石井旁边,一块碑记镶嵌在石墙上。抵近细看,发现这是村民建井时的记事碑,碑上写着这口井叫作“迁井泉”,村子从明嘉靖二十二年开始有人居住,而碑记的落款时间为道光十五年四月。如此看来,这口井距今已有187年的历史,村子的历史则为479年。

没想到自己不经意间走进的竟是一个400多年历史的古村,笔者感叹河东历史文化之悠久,随随便便的一个普通村子都已存在了数百年。虽然知道了村子的历史,但村名叫什么,碑记里却没有写清楚。笔者只好沿着这条不宽的应该是古村老街的村巷边走边拍摄,希望能够找到人问一问。走了大约两三分钟,很快就在道路的尽头看到了几位聊天的大叔大妈。

“我们这个村子叫铺头。”已经81岁的阎大爷告诉笔者,他的祖上是村子里第一批居民之一,家族传承到现在已经是21代,“我是第18代,重孙子是21代,如果按照每代之间20年计算,我们村的历史是400多年。”老人的推算基本和建井记事碑上的说法一致,也算村史的一个旁证了。

阎大爷介绍,他们村所在的这个峪口是河东最大的峪口,名字叫马壁峪,古时的人们常常从峪口进出大山,用牲口来往乡宁驮煤拉碳。驮煤拉碳是个苦力活,一般只要走出峪口,往往都是人困马乏,为此村里经营了不少店铺,供驮煤拉碳的人休息。另外,只要到达村子,就算走出了绵延百里的马壁峪,就算走到了峪口的尽头,久而久之,村子就被人叫作了“铺头”。图为铺头村的古戏台。

“那时候,人来人往的,很热闹,村里光大大小小的庙就有5个,后来被破了‘四旧’,现在你能看到的只有一个,另一个就是个搭了棚子的旧址。”阎大爷对笔者说,村里过去有两口井,但村民吃水都是靠山泉水,只有水不够吃的时候才吃井里的,现在也是这个样子,“井其实就是备用,是用来避天灾的,可见我们的祖先想得多周全啊。”图为村中一座庙的旧址,虽然已经没有了神像,但立个牌位后,庙就是那个庙了。

“咱们村以前的房子都是石头房子吗?”摄影师问阎大爷。“以前的房子大都是土坯房、土窑洞,也有石头房和石窑洞。靠山的,不是土窑洞就是石窑洞,山下的则是土坯房和石头房。”阎大爷说,改革开放以后,村民有了钱,开始陆续在山下盖了新房子,慢慢地都搬下来了,“都不住老房子了,毕竟新房比旧房子好多了嘛。”图为村内两孔已经坍塌的石窑洞。

据了解,现在的铺头村包含着小河自然村,共有214户人家。若单论铺头自然村,村子则有120多户,大都姓阎,另外的张姓、李姓和王姓,户数极少,都是深山中搬迁出来的山里户。“我们村地理位置非常好,氧饱和度非常高,又紧挨着云丘山景区,特别适合养老,但对村民来说,种庄稼不咋挣钱,所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全是年龄大的人。”阎大爷说,百年古村都是过去的事了,村子要想继续兴旺发达,还得看出去的年轻人是不是愿意回来了。图为村中一户人家挣钱后在盖新房。大河乡土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碑记   铺头   窑洞   山西   热闹非凡   村子   村里   大爷   老年人   村民   笔者   店铺   石头   房子   林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