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宁远九疑山打卡记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唯一把旅游考察作为毕生事业的人。徐霞客即徐弘祖。明代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生于成历十四年(1586年),死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他幼年博览图经地志,自少就负有奇志,曾说:“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而自限耶?”(《徐霞客墓志铭·陈函辉》)眼见明朝末年政治黑暗,党争激烈,因而不愿入仕,“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鸡足山志·高隐》),而刻意远游。从二十二岁开始,他钟情于自己所选择的事业,南涉粤闽,西北达燕晋、太华之巅,西南抵达云、贵边陲,历经三十余年,足迹遍布十六个省。55岁时身患重病,“两足俱废”,才被人送回家乡,不久去世,从真正意义上把终生献给了旅游考察事业。

  徐霞客的旅游考察绝非游山玩水。他态度严谨,对所到过的山川地貌风水景观都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其作风有如当年司马迁为写史而作的漫游。他追求真知,不迷信典籍,比如,对大禹所作的“禹贡”中所肯定的“岷山导江”,就提出了怀疑,并且通过实地考察,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岷山导江是泛滥中国之始,酿成了多年水患。他通过考察得出的是“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金沙江)为首”的结论。

  为了得到真知,徐霞客勇敢无畏,多少次陷于“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的绝境之中,而且人祸不断。楚地游时,一次在湘江上“群盗喊杀人舟,火炬刀剑交丛而下,”徐霞客掀起舟蓬跳人水中,耳鼻灌满了水,行囊被抢劫一空,还差点丧了命。人们劝他不再冒险,他回答:“吾荷一斡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这种献身精神,才有了《徐霞客游记》。

  在《楚游日记》中,徐霞客详细地记载了他在湘南考察的路线和沿途重点考察过的景观以及顺路的一些观感。研究《楚游日记》,我们不难发现,徐霞客之所以不辞辛苦地到楚南考察,其诱因就是因为舜帝陵在宁远九疑山之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证这个结论。

  首先,从徐霞客楚南游的动因看,因为宁远九疑山是舜帝葬所,九疑山才成了徐霞客考察的重要目标地。

  据“徐霞客墓志铭”记载:“霞客先生,余石友,而其为人也雅善游。一生所涉历,手攀星岳,足蹑遐荒,而今则游道山矣!游帝所矣!”

  徐霞客楚南游始于丁丑年正月十一。《楚南游记》开篇记载:“丁丑正月十一,是日立春,天色开霁。亟饭,托静闻随行李从舟顺流至衡州,期十七日会于衡之草桥塔下,命顾仆以轻装从陆探茶陵、饺县之山。”

  从正月十一起直至二月二十九,除因雨因事外,徐霞客游过茶陵、攸县、南岳、衡州,在此其间,提到宁远九疑山与舜帝陵之处有多处。如:二月初七日,在衡州(今衡阳)游西一百里的雨母山时记述道:“雨母则大舜巡狩所经,亦云云阜。”三月初一,即将离别衡阳时记述道:“余乃议先往道焦,游九疑,留静闻候助于此,余仍还后与同去,庶彼得坐偿,余得行游,为两便云。”足见“游帝所”宁远九疑山是徐霞客的既定目标,尔后念念不忘“大舜巡狩”与“游九疑”。

  其次,从徐霞客楚南游的路线和考察时间安排看,宁远九疑山是其考察重点。

  丁丑正月十一徐霞客到衡州,尔后的游历路线和时间安排情况是:衡州境(1月11)—茶林、攸县(12~18日)—衡山(21~28)—衡阳(2月1~9日)—衡南(2月11日)—衡州(水路遇盗而返12~29日)—经桂阳西——经常宁水口——祁阳——经冷水滩——永州(13~14日)——双牌(15日)——道州(18日)——经江华境(19~20日)—过永明、富川、贺县交界之地(21日)—宁远路亭、九疑山(23日—4月1日)。

  由上可见,徐霞客所确定的楚南游路线体现了以衡阳为起点,以南岳衡山和宁远九疑山为重点这一特征。对沿途景观的考察多因顺路;其中让“托静闻随行李从舟顺流至衡州,”而自己则“轻装探茶陵”,然而没有提到过游炎帝陵;在祁阳境内虽“念浯溪之胜,不可不一登”,但是在2月10日考察沿溪,却“既午舟至,又行二十里”,只呆了半天;在永州,看过愚溪、钻姆潭、柳子祠、朝阳岩、香炉山,但是只是不足一天时间,即2月13日,“下午,舟过浮桥,泊于小西门。”14日上午早餐后,看过朝阳岩和香炉山,“下午过金牛滩”,“是晚宿于庙下,州行共五十里,陆路止二十里也。”

  其三,从对宁远九疑山舜帝陵考察之倾情看,徐霞客之所以到九疑山是因为舜葬宁远九疑山的缘故。

  3月24日,徐霞客从离九疑山山门不足五里的路亭出发到九疑山,扑入眼帘的景致使他情如潮涌,赞不绝口:“盖掩口之东峰,如排衙列戟,而此处之诸岫,如攒队合围,俱石峰森罗,窈窕回合,真所谓别有天地也。途中宛转之洞,卓立之峰,玲珑之石,喷雪惊涛之初涨,潆烟沐雨之新绿,如是十里,行至圣殿。圣殿者即舜载也。”在考察了九疑山玉琯岩和舜帝陵庙之后,徐霞客弄清了舜陵、舜祠原来所处位置以及陵庙合一情况,兴致勃勃地说:“始知在箫韶南者为舜陵,在玉琯岩之北者为古舜祠。后人和祠于陵,亦如九疑司之退于太平营,苍桑之变如此。”

  26日,“雨仍不止”徐霞客“下午持盖往舜殿,仍由来路北逾岭,稍东,转出箫韶峰之北。盖箫韶自南而北,屏峙于斜岩之前,上分两统,北尽即为舜陵矣。”徐霞客到了舜陵:“陵有二大树夹道,若为双阙然,其大俱四人围,庙僧呼为“珠”树,而不识其字云……由二珠树中入有屋三赢,再上一橡,上植额云:‘舞于遗化’,有虞帝牌位。下三楹额云:‘虞舜寝殿’。列五六碑…一碑已断,言此帝即古三苗地。帝之南巡苍梧,此心即‘舞干羽’之心。”

  在尔后的几天考察中,《徐霞客游记》还记载了关于舜在宁远九疑山解体升天以及舜鼎湖、舜桐、舜公石、舜婆石。直到3月30日西出娥皇、女英二峰间,过太平营,宿于路亭。4月1日游下灌后才离别九疑山。

  学者称《徐霞客游记》是一部集风景导游、科学考察、文学描写、历史实录于一体的“奇书”。由《楚游日记》透露出来的信息可知,徐霞客游宁远九疑山,全是因为舜帝崩葬在宁远九疑山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宁远   茶陵   攸县   苍梧   南岳   陵庙   衡山   永州   正月   游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