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南美(05)-高原帝国,失落之城,南美印加文明兴衰(中)

从库斯科奔赴下一个目的地“马丘比丘”,我们选择的路线是乘坐汽车,从库斯科到欧雁台,再从欧雁台乘坐火车抵达马丘比丘山脚下的温泉镇。

从库斯科到欧雁台一段,是印加人的圣谷,印加帝国粮食主产区,时至今日,很多印加村落依旧保持着千百年来传统的生活方式。

趁此机会,我们通过参访圣谷深处的五个村落,来初探印加人的农耕文明。

第一站钦切罗,号称彩虹诞生之地,海拔3762米,是原印加国王图帕克•尤潘基的一处行宫所在地,后被殖民者拆毁,现存最明显的印加遗址是位于村旁的梯田。

印加帝国农耕水准极高,所到之处,随处可见印加人依山修建的各类梯田。

印加人的梯田构造独特,梯田最下边用大石块,然后依次用中等石块,小石块和沙砾,立边砌修护坡,最上边铺土种植,这样的结构使得印加梯田旱蓄雨排,坚固通透,能经受长期的暴雨冲刷而安然无恙。

梯田旁是钦切罗的村落广场,墙基处另有一处印加遗迹,十二块内凹壁龛式石砌地台(蓝框内),据说是当年印加人的日历,根据太阳运行的轨迹,按不同月份,日出的阳光会撒在不同位置的凹陷处。

殖民者在行宫废墟之上修建了一座小教堂,围绕教堂逐渐形成了新的村落,混搭了石基白墙红瓦不同建筑风格。

今天村民大多以纺织加工羊驼毛绒制品为业,天然矿物染色是其主要特色。

第二站莫雷梯田遗址,我们最为惊叹的一处印加农耕遗迹,在海拔3500米山坳,三处圆弧形梯田、呈阶梯剧场式下沉,最大一处圆形直径约130米,蔚为壮观。

三块梯田之间的最大落差150多米,最大一块梯田自身落差约30米,由于梯田底部铺垫乌鲁班巴河床特有、不同比热容量的鹅卵石,使每一阶梯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的微气候,上下气温差可高达15 。

梯田的温度差,可以模拟多达20多种不同海拔的气候差别和生态环境,用于育种和选种,而且印加人娴熟掌握物种杂交的技能,为避免不必要的杂交,他们还会修建阻断花粉传播的隔离墙。

所以莫雷梯田被称为“印加的温室”,发达的耕作技能,让印加人培育出很多优质农作物,这里市售的马铃薯有上千种,玉米也种类繁多,其中一种大颗粒玉米,一粒就比一个成年人的拇指盖还大。

玉米,马铃薯,红薯等农作物,是中南美洲印第安人给予人类最厚重的礼物,十六世纪后这些农作物在世界的普及,为地球人口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仅中国一地,从明朝之前几千万级别的人口,到清初轻松过亿,这几种农作物功不可没。

稻米、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世界四大主粮作物,南美印第安人就贡献了两种,单就马铃薯一项的引进,在1700年至1900年两百年间,至少造成欧亚大陆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城市化进程。

所以小镇骄傲地把莫雷梯田作为城市标志,雕刻在镇中心广场上

第三站马拉斯盐田,历史极为悠久,早在印加帝国诞生之前就存在,后成为印加人的主要产盐区,半个山坡被改造成盐池,引入高盐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晾晒制盐。

当地人利用盐池的高低落差,将矿泉有意识地引入不同盐池,用以生产不同品种的食盐,这些工艺和设施直到今天还在正常运转。

不同盐池在太阳的折射下,泛着迥异的色彩,浓淡白黄,晶莹剔透,颇为壮观。

因其原生态的采盐方式2000年来从未中断过,这里也被称为“活着的印加遗址”。

第四站欧雁台大神庙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比钦切罗更加壮观的梯田。

可以说印加农耕文明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战天斗地,和崇山峻岭索要良田的艰辛历程。

梯田的顶端,是太阳神庙的遗址,神庙主体建筑因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半途而废,只剩下加工平齐的巨大石块,让人凭空想象它的辉煌。

印加人的建筑多为石墙木檩草顶,经过岁月冲刷,我们现在看到的印加遗址都是四壁坚石,无顶无门的石垒框架,考古学家在个别遗址上复原了当时房屋全貌,让游客有一个直观体验。

欧雁台原是印加帝国一位将军的名字,他因和公主的恋情遭遇国王反对,双双逃婚到此,最后被国王破城捉拿,棒打鸳鸯,大神庙对面的山上,一个形似怒脸的岩石,据说就是愤怒的将军。

山体上网格状建筑,是印加人储藏谷物的粮仓,崖壁之上,凉爽干燥,印加人通过盘山小路可以攀爬而上,人工背负粮食入仓。

当年印加皇帝曼科·卡帕克二世在库斯科抗争西方殖民者失败,曾暂短退守欧雁台,并一度击败过西班牙殖民者进攻,不过在西班牙殖民者反扑之下,欧雁台还是失陷,曼科逃进深山,最终遇害。

从山上向下眺望,原欧雁台古村落遗址,房屋、围墙、谷仓、水源一应俱全。

走出遗址,回到欧雁台镇,规模很小,明快整洁,游人如织。

欧雁台是进出温泉镇的交通枢纽,从库斯科而来的公路到此为止,欧雁台至温泉镇九十多公里不通公路,只能乘坐旅游观光小火车抵达,而这段昂贵的火车票价,构成了游览马丘比丘的最大成本。

火车沿着乌鲁班巴河谷蜿蜒而行,这条滋养印加人的母亲河,孕育出伟大的印加文明,奔腾洄荡,顺流而下注入亚马逊河,被印加人尊称为“圣河”。

午后时分,火车抵达温泉镇,这是一个因马丘比丘而兴的小镇,色彩缤纷。

群山环绕,乌鲁班巴河潺潺清澈,山坳之内,一主路、一车站、一广场、几条胡同,构成了小镇的全部。

广场正中,一尊印加武士塑像,他就是马丘比丘的建设者,印加第九代国王帕查库特克。

广场之上,当然少不了教堂,虽然很小,却是标配。

小镇东南另有一尊帕查库特克雕像,上面同时出现了三种印加人认为具有神性的动物:飞鹰、美洲豹和蛇,印加人尊崇它们分别掌管的天空,大地和地下,这是印加人三界宇宙观的直观呈现。

因为相信世界有三界,所以印加人认为“3”这个数字很神圣。他们重要的建筑一般都有三扇门或三扇窗。

夜色弥漫,灯火阑珊,夜晚的小巷,流光溢彩。


在此稍事休息,凌晨即起,去探访那座失落的天空之城。

马丘比丘,我们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帝国   加人   南美   盐池   殖民者   比丘   农耕   梯田   马铃薯   兴衰   神庙   遗址   高原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