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全球第4大货币,全球支付占比3.2%,那前3名都是谁?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持续增长。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0%,收付额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跨境收支实现总体平衡,全年累计净流入4044.7亿元。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增至2.7%,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2022年1月进一步增至3.2%,创历史新高。

懂经济的人都知道,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经济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在近两年疫情爆发的背景下,由于应对措施得当,我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将疫情对我国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水平。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在其他国家经济复苏之前,全面复工复产。在经济发展中获得了优势,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再一次得到了提升。正因如此,使得人民币在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目前,已有68家国际经纪公司推出用人民币进行原油交易服务,俄罗斯、瑞士、阿联酋等25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进行了交易。2021年12月,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2603.12万吨,大部分交易是以人民币或欧元进行,这意味着人民币在伊朗石油贸易中已被用作交易货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也保持着较高吸引力。截至2021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和存款等金融资产合计10.83万亿元,同比增长20.5%,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接近1.5万亿元。

不仅如此,我国还与许多国家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截至今年5月,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并且,人民币在许多国家都非常流行。例如,以色列银行4月份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国家外汇储备资产,最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以美元换取人民币的;在新西兰,人民币已成为新西兰元贸易加权指数中权重最大的货币,占比升至22.9%,而澳元的权重降至19%。

此外,我国也在大力发展数字人民币,截至2022年5月31日,15个省市23个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交易约2.64亿笔,交易金额约830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到456.7万家。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同时支持线下线上场景,涵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诸多领域。“支付即结算”,不向用户收费,数字人民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安全便捷的新型支付方式,更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4大货币,那前三名都是谁?

根据SWIFT的最新数据,前三名的格局没有改变,分别是美元、欧元和英镑。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用于全球各种结算交易。自5月以来,美元的市场份额就不断提升,8月以42.63%的支付占比连续15个月高居第一。

欧元是世界第二大货币,今年2月,其支付份额仅比美元低1个百分点。但现在,随着创纪录的通货膨胀和因俄乌危机而加剧的能源危机不断肆虐,欧洲经济眼下已处于衰退的边缘,这也使得欧元在全球支付体系中失去了吸引力。相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转向更具避险功能的美元,这也进一步巩固了美元作为首选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

SWIFT数据显示,8月欧元支付占比已降至34.49%,为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较上月下降了整整一个百分点。今年7月,欧元兑美元汇率20多年来首次跌破1:1的平价关口,虽然此后曾短暂有所起色,但却好景不长。在8月下旬再度失守平价关口后,便始终承压至今。

不过,虽然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被美元进一步拉开,但暂时仍没有其他货币可以挑战其第二的位置。排名第三的英镑,8月在全球支付中的比重仅6.45%,与欧元的差距还很大。

所以说,美元的地位短期内难以动摇。首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元建立了强大的信用体系。虽然霸权行为很多,但一直没有违约。在一些国家,可以直接用美元进行交易,人们也愿意持有美元。当然,美国也在逐步消耗美元信用,比如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

其次,美国的综合国力依然无人能敌,这就决定了美元的稳固地位。军事上可以威慑,科技上可以禁售,金融上可以制裁。凭借其在各个领域的优势,可以让很多国家“臣服”。当一个国家不再依赖美国的技术,不再惧怕美国的军事,不再持有美元,或许就能与美元的霸权相抗衡。

对此,大家认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货币   人民币   美国   疫情   欧元   美元   我国   数字   国家   经济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