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俄乌冲突后,你才能看到中国70年来对粮食命脉的布局有多深远

一、衡量世界大国的新标准:饭碗、油枪、大炮

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辽阔黑土带,乌克兰尤其盛产小麦、大麦和玉米,素有“欧洲粮仓”之誉。

乌国自独立以来就一直是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2020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

一份统计显示,2021年乌克兰小麦出口量为2036万吨,占全球小麦流通量的10.54%,大麦出口量600万吨,占全球大麦流通量的18%,玉米出口量3161万吨,占全球玉米出口量的16.85%。

同时,乌克兰还出口大量的葵花油、甜菜、大豆,这意味着乌克兰人就像是躺在了粮油堆上,而且就算几年、十几年不施肥,照样能收获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

主要进口乌克兰粮食的国家包括德国、西班牙、荷兰、波兰、意大利、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等欧洲国家,以及索马里、埃及、土耳其、黎巴嫩、巴基斯坦、突尼斯、印尼等亚非国家。

部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粮食的依赖度甚高,倒不是因为需要吃乌克兰小麦,而是需要乌克兰出产的大量玉米和大麦来饲养猪牛羊等家畜。

农业是乌克兰人最为自豪的产业

特别是西欧发达国家的民众严重嗜油、嗜糖、嗜肉,导致乌克兰咳嗽一声,欧洲大陆就得抖三抖。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大约有55个国家的4亿多人口依赖乌克兰的粮食,特别是有许多国家的农业生产被新冠肺炎侵袭,不得不加大进口力度向乌克兰付钱买粮。

然而正所谓祸不单行,同为粮食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爆发战争后,两国的粮食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次最悲催的是非洲,在主要依靠乌克兰小麦制作面包和其他主食的尼日利亚,人们发现自己已经快买不起面包了。

而依靠乌克兰小麦制作传统食物大饼的埃及人民也是怨声载道,仅仅从2月到3月,大饼的价格就从1埃镑涨到了1.5埃镑,而该国家庭的平均月收入只有5000镑。

因为粮食不够吃,埃及政府只能紧急从印度进口了18万吨小麦,但就算这样也挡不住该国粮仓分分钟见底的节奏。

俄乌冲突在很多地方导致恐慌性购粮

突尼斯也急了,由于粮荒已经不可避免,该国出现了大量倒卖粮食的投机商,总统不得不上电视宣布“要对投机者发动战争”。

从叙利亚到肯尼亚,从利比亚到坦桑尼亚,一场巨大的粮食危机正席卷亚欧非大陆,而且对于许多粮食不能自给的国家来说更坏的消息是:没有国家能够替代俄罗斯和乌克兰在世界粮食出口市场的地位。

那些粮食稍微有些富余的国家早就禁止自己的粮食出口了,比如下手早的塞尔维亚,从3月10日就禁止面粉、玉米、植物油出口。

此例一开,阿根廷、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全球20多个国家纷纷跟上,陆续实施了粮食的出口限制令。

面对严峻的形势,联合国估计今年将有2.5亿人面临饥荒,有近17亿人将因为粮食陷入贫困边缘。

其实对于有钱进口粮食的发达国家来说,2022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食不果腹的痛苦

从2022年2月到5月,国际市场的小麦价格上涨了60%,刺激从面粉到面条的价格一路狂飙。

虽然从6月份开始麦价有所回落,但随着乌克兰东南部四州入俄公投和俄罗斯部分动员的消息发布,小麦价格又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猛涨。

这让日本这样有点钱但粮食自给率超低(2021年粮食自给率只有38%)的国家非常紧张,至于那些粮食自给率超低但却又没有钱的国家,则早已经在残酷的事实面前躺平了。

像坐过山车一样的粮价告诉我们:现在衡量大国强弱的标准根本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你有多少粮食,有多少资源,以及捍卫你的粮食和资源的武力。

因为一旦爆发大规模冲突,真正关系到国家存亡、人民温饱的东西你有钱都买不到,什么豪车、豪宅、飞机、游艇,都没有一袋粮食值钱。

美国3亿多人口却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28亿亩耕地,粮食自给率达到了惊人的147%,石油和天然气更是多到天天出口,真要与世隔绝只消自己把大门一关,靠国内的资源就能满足老百姓温饱的需要。

美国人就是这么对待吃不完的蔬菜水果的

美国企业可能生产不出一件衬衫,但从F-35到步枪子弹都能生产,他们的战略就是用军事霸权支撑金融霸权,再用金融霸权掠夺世界,所以只要军事工业牢牢握在手中,民用工业分流到哪里美国资本家们其实不太在乎。

俄罗斯的粮食自给率比美国还高,能源自给率超过100%,是粮食和能源净出口国,加上其先进的军事工业和坐拥海量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世界大国之所以能成为大国,都得看这三样硬货:饭碗、油枪、大炮。

而我们国家近代以来的惨痛教训和新中国70多年为了粮食安全不懈奋斗的经验更深刻地告诉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地捧在自己手里,才能够真正实现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

二、让人民吃饱饭,是新中国努力了七十多年的事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可能是很多人会背的第一首诗。

在中国有句传了几千年的老话“民以食为天”,因为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只要人活着就得吃饭,所有的社会稳定都建立在老百姓吃得饱饭这个基础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古代粮食产量有限,在宋朝以前老百姓一天吃两顿饭,士兵吃得多一些,因为古代的肉类和副食品都比较少,人吃的食物以大米、小米、小麦为主,而且量比较大。

根据现代出土的《居延汉简》考证,在北部边塞地区的汉军士卒一天要吃一斤八两的粮食,而老百姓是吃不到这么多的,一般每人每天一斤四五两就不错了。

一斤半粮食看起来多,吃起来可真不多,以大米为例,一斤稻谷里起码有二两的稻谷壳是吃不了的,还有半两的灰土和沙子,半两的草籽和其他杂物,打出来能吃的大米有七两都是正常情况。

这里面还会有半两左右的米糠,我们现代人一般是不吃的,当然古代没那么讲究。一斤大米煮熟了大概有一斤半,如果没有别的菜吃,其实还是不太管饱。

现在我们一日三餐吃的饭菜都在两斤左右,这还不算零食和油脂,如果再加上水果,几乎等于古代老百姓口粮的两倍。

但这就是古代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如果连一天一斤半口粮都保证不了,那也没有关系,还可以吃野菜,吃杂粮,但如果一天一斤口粮也没有,闹到了要饿死人的程度,这个国家就基本完蛋了。

赤地千里

我国古代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其中提到了35次“人相食”,41次“大饥”,平均30多年一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筑长城,南征百越,西修阿房宫,巡游无度,田地无人耕种多抛荒,老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天下响应,秦朝很快灭亡。

东汉末年中原连年大旱,瘟疫横行,终至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隋朝末年、唐朝末年、元朝末年、明朝末年,无一例外地都是天灾人祸导致饥荒肆虐,最终农民活不下去爆发起义,葬送了当时的王朝。

到了民国时期,饥荒这种人间悲剧依然一再发生。

1938年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寇从东面入侵湖北炸开花园口大堤,导致涛涛黄水改道,近九十万人成为鱼鳖,随后中原各地大疫,死者近百万。

逃荒的灾民

由于黄河所过之处土地严重盐碱化,河南连年粮食歉收。1942年又发生了一场特大蝗灾,蝗群遮天蔽日,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终于酿成了骇人听闻的大饥荒。

史载此次饥荒使河南全省3000多万人成为灾民,死者300余万,各地树皮草根吃尽,白骨曝露荒野,野狗吃得肚皮滚圆。

而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却并不相信河南在闹饥荒,还叫河南征兵征粮,等到发现河南已经出现人吃人的惨状时才拨下去8000万赈灾款,其中大部分又被各级官僚吞没。

简直是人性泯灭,良知全无。

1948年12月30日,毛主席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气吞山河地宣布:“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天成立了!”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

毛主席十分清楚新生的人民政权接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这一年的中国人口为5.42亿,粮食产量却只有1.1亿吨,相当于每人每天的口粮只有1斤1两。

刨掉坏的烂的、被老鼠麻雀吃掉的、再去皮去沙,这样的粮食供应水平意味着起码有一半人天天在饿肚子。

毛主席和他的同志们为之浴血奋战了二十二年的梦想,就是建立一个人人能吃饱、能穿暖、有书念、有医看,在世界上不被人看不起,不被人欺负的新中国。

可是当时的中国没技术、没设备,仅有的钱也都被蒋介石席卷到台湾去了。怎么办?只能咬紧牙关,重新创业!

吃饭的事情可等不得,1951年9月,抗美援朝的炮声依旧激烈,新中国走出了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的第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前,中国差不多所有的农村经济形式都是各干各的小农经济,这种情况下农民个人的资源有限,买不起设备和种子,抵御天灾的能力也比较弱,所以收成确实不怎么样。

北京农民报名参加合作社

在农民加入类似于大集体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之后,土地、种子等生产资料公有、收成按劳分配,而且合作社还能拿出一部分集体的资金去购买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这时,原来比较贫瘠的土地不再一人独担,原来比较肥沃的土地则是众人共耕,来了旱灾洪水可以一起扛,到了丰收年景则可以共享。

这恰恰就像《道德经》所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由于农业合作社制度确实给五亿多面朝黄土背朝天,苦了大半辈子的中国农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一开始见效普及很快,大伙都尝到了合作的甜头。

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6.3%,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并且几乎是立竿见影地发挥了显著作用。

1958年,全国粮食产量被硬生生拉到了1.97亿吨,增长80%,同年全国人口6.6亿,增长了22%,人均口粮却达到每天1.6斤,增长了45%,人民群众基本上是可以不饿肚子了。

50年代四川彭州农业生产热火朝天

三、农业工业化,是破解粮食难题的唯一选择

电影《毛泽东的故事》中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解放后毛主席回家乡韶山,用自己的稿费请乡亲们吃饭,他看到妇女们把菜都装到了自己的盘子里却一口没吃。

毛主席很奇怪,妇女们说:这样的饭菜她们好久都没吃过了,打算把这菜带回家里给孩子尝一尝。

看到家乡的情况后毛主席陷入了沉思:人民翻身解放了,可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只不过能吃饱饭,也吃不上什么肉,肚子里更没有油。

所以1950年代、1960年代出生的人们,对肉类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感情:肉不是过年吃不到啊!

你生产的粮食才刚够人吃,哪有多余的粮食喂鸡喂猪、养牛养羊?

从让人们生活越过越好的角度出发,决策者们曾经希望“大干快上”,结果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粮食产量是不可能摆脱自然规律的。

1954年毛主席在顺义推水车

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97亿吨这一年,实际上已经到了粮食作物能够自然生长,和农业集约化生产所能达到的产量极限。

中国的耕地面积已经到了极限,再也不可能大规模增长了,那出路在哪里?说到底,还是农业的工业化水平不够!

举个例子说,1952年我国的粮食产量约1.64亿吨,化肥的使用量只有区区7.8万吨,到了1962年化肥的使用量也才63万吨,相比于粮食增长量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既然知道使用化肥有助于增加粮食的产量,为什么不多用呢?

答案是造不出来!

你别说生产什么尿素、什么磷肥、钾肥现在看来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尿素生产是在高压、高温条件下由二氧化碳与氨合成,其中间产物氨基甲酸铵等对不锈钢有强烈腐蚀性,用一般的不锈钢做容器和管道还真的吃不消。

所以,国际上生产尿素用的钢通常是“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这种钢对铬、镍、碳、硅的含量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中国当时的工业水平有限,无法生产这样的特种钢。

化肥不够,粑粑来凑

在化肥紧缺的年头,中国出现了一种带着明显时代烙印的全民运动——捡粪,从人粪到猪粪、牛粪、鸡鸭粪,统统都可以再利用。

只是粪肥毕竟效率太低,一袋化肥能解决的问题起码要一吨大粪,但要是给菜上那么多粪肥,菜都要被粪“埋”掉了。

因为中国无法大规模生产化肥,只能靠进口,1970年我们总共使用了351万吨化肥,其中向国外进口的就有近200万吨,当然就算用了350万吨化肥,对于中国超过15亿的亩耕地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不够用的。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呈现全面改善的态势,引进西方技术成为可能。这一年国家计委大着胆子给周总理打了一份报告,计划使用6亿美元进口一批化肥生产设备。

要知道,那时候中国一年的进出口总额只有48.4亿美元,而其中进口额只有22亿美元。

结果周总理直接拍板了总价值高达43亿美金的引进项目,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化肥生产设备。从1973年的沧州化肥厂开始,一大批化肥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铺开了。

云天化始建于1974年

到毛主席逝世前,三年中我们一共建成了13家大型化肥厂,合成氨装置采用美国凯洛格生产工艺,尿素装置采用荷兰斯塔米卡邦二氧化碳汽提生产工艺。部分企业采用了日本东洋工程公司的合成氨/尿素工艺。

以1973年为分水岭,这一年之后中国的化肥使用量开始狂飙,1979年突破1000万吨,1988年突破2000万吨,2011年突破6000万吨。

与化肥用量一起狂飙的是粮食产量,从1949年到2021年,72年间我国的人口增长了160%,而粮食产量增长了520%!

这是什么概念?中国的耕地面积大约只有美国的65%,而去年粮食产量比美国还多1亿吨,耕地面积比中国还多10万平方公里的印度,去年粮食产量只有中国的44%。

因为我们现在除了够吃,还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去喂牛、喂猪、喂鸡,使得畜牧业得到很大发展,2021年中国猪肉产量4750万吨,是排名第二位的欧盟的2倍,排名第三的美国的近4倍,我们的肉类总产量也是世界第一。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以前国人餐桌上一肉难求,现在吃肉都吃腻了!

1973年后中国化肥产量一飞冲天

中国去年还生产了10.7亿吨的蔬菜、水果、食用菌类,妥妥的世界第一,禽蛋产量世界第一,食用油产量世界第一,棉花产量世界第一,水产品产量还是世界第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全世界的西瓜差不多都被中国包场了,我们2021年的西瓜产量,是世界排名第二的伊朗的20倍……

“有能力保障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这句话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胜似一千句、一万句豪言壮语。

既然中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人口大国,农产品产量不数一数二怎么行?!

四、“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尽管粮食够吃,不用挨饿了,中国依然在一心一意地扩大自己的粮食储备。

归根到底我们人口多,家底不厚,世界上真要有什么不测发生,我们不怕别人在其他的事情上卡脖子,就怕人家用粮食卡脖子。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

对于粮食自给率高的国家,没人能拿粮食卡你脖子,对于在世界上无足轻重的国家,没人会拿粮食卡你脖子,但很遗憾中国不属于这两者。

在全球粮食紧张的大背景下,中国一面努力扩大粮食储备,一面积极收购粮食,这让一些西方媒体又坐不住了。

比如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美国彭博社就发牢骚说:“中国追求粮食自足的国家战略囤积了很多粮食,因此推高了全球粮价。”

英国《泰晤士报》则发文:“中国誓言要通过扩大粮食生产和增加能源储备来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

随后日本《日经亚洲评论》又说:“中国囤了全球51%的小麦,69%的玉米和一半以上的其他谷物储备,足够14亿人一粒米不收吃18个月,所以“中国需要对全球粮价上涨负责”。

真的,要是西方媒体不说,我们还真不知道自己的国家居然这么给力,不声不响地就囤了够全国人民吃18个月的粮食。

这三个字重逾千钧

而且中国囤自己种的粮,爱囤多少囤多少,又碍着谁了?

不是我们对囤粮这事有多执着,而是真的饿怕了,也被人欺负怕了!

50多年前,美国政治家基辛格曾经非常露骨地说:“如果把主粮作为武器,对于那些被援助的国家来说,要么屈服,要么绝育,要么饿死。”

所以,你能相信那些到处打着“粮食援助”旗号给人送粮的所谓的“善人”吗?也许有人对“善人”们的动机看不清楚,但有一个人是看得非常清楚的,他说:

“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饭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袁隆平。

先生大德

那么,我们应不应该把维护国家和民族粮食安全的事业坚决进行到底呢?不妨来读读这样一段话:

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

不知不觉间,距离毛主席说出这段话已经有80多年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中国   乌克兰   粮食   口粮   命脉   美国   小麦   化肥   深远   大国   布局   产量   冲突   年来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