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3天3发,长征六号创最短间隔记录,为何能成运星达人?

图为长征六号发射


近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着长征六号顺利升空,中国航天成功在三天内实现了三次发射,并且长征六号还创造了连续发射最短间隔记录。据统计,长征六号已先后将八十余颗卫星送入太空,那么,长征六号到底使用了怎样的技术,它为何能成为运星达人?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八院进行研制的低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其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灵活实现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于2009年正式立项,立项之初,研发部门便坚持“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的发展原则,力图研制一款,满足小型有效载荷发射需求的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应运而生。相比长征五号这一高57米,重880吨,拥有25吨最大载重的大国重器来说,长征六号就显得“迷你”了不少,它高29米,重100吨,最大载重约1吨,这样一款小型运载火箭,为何能成为运星达人呢?对此,我有以下三个观点。


图为长征六号运载火箭


首先,长征六号采用了新的设计思路,发射可靠性达到了98%。长征六号在立项之初,就秉承着高可靠性的设计原则,以简单即可靠的设计理念,在多个环节进行简化设计,比如在控制系统方面,长征六号的控制和遥测信息通过1553B总线传递,它仅靠两个脱拔装置就可以完成相应任务,设备的减少使系统可靠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一体化测发装置也简化了地面设备的数量,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设备故障,保障火箭安全发射。 其次,长征六号运用了新的测发系统,缩短了准备周期。长征六号创造性地采用了“三平”测发模式,即在水平状态下,完成火箭整体总装测试、星箭对接和运输起竖。按照这一设计,长征六号的发射准备周期仅需要7天,大大缩短了其准备时间,此外,长征六号还采用了具备高精度自主导航定位的自行式运输及起竖系统,能够实现火箭自动化测试。种种新技术的运用,使长征六号可以完美适应卫星发射低成本、短周期的需求。


图为长征六号运载火箭


最后,长征六号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了火箭运载能力。长征六号采用了国际首创的液氧箱自增压技术,技术人员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氦气增压技术需要在火箭上安装氦气瓶及增压设备,在增加火箭重量和体积的同时,还增加了许多风险点,不利于长征六号系统的维护,因此,研发团队提出使用自增压的方式,从发动机主泵轴承后引出一小部分液氧,经氧蒸发器加热汽化后送至液氧箱中增压,经过艰难的技术攻关,研究人员在2009年完成了自增压系统的地面试验考核,并于2012年顺利完成试车,这一技术为长征六号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避免其自身负荷的增加,有效提高了运载能力。


图为长征系列火箭模型


综合来说,长征六号正是凭着这些技术的加持,才成为了多次执行“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运星达人。而且对长征六号来说,携带三颗卫星并不算太大的挑战,早在2015年,长征六号首飞时便携带了二十颗卫星进入太空,到目前为止,长征六号已经出色完成了十次发射任务,并且其中九次都是“一箭多星”发射,在这一领域,长征六号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在近日的发射任务中,长征六号再度进行技术创新,采用了煤油提前加注技术,使发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相信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航天技术会继续发展,长征六号也定能再创佳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运星   氦气   液氧   运载火箭   载重   间隔   周期   火箭   中国航天   设备   系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