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生命不息

“我们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却在别人的哭声中与世长辞。”相信我们大多数人从儿时起就思考过“死亡”及“为什么活着”,这是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第一次懵懂叩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认知愈发成熟,但对于生命意义的认知却逐渐迷惘。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也热衷于在别人的见解里寻找疑问的出口,确似乎寻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把意思给改了。”这句话来自网友的一句迷茫调侃,第一眼看到这句话时不免觉得有些滑稽,后来几经斟酌又不禁觉得心酸像是一位耄耋老人,历经无数沧桑与坎坷,佝偻着腰,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在迷宫中用尽一辈子精力寻找出口。与自己和解,与生命和解,生命的意义也许从来都没有刻板的认知,更没有固定的终点,只有不断探索的你我,终其一生,寻找答案。



谈起人生,热烈窎远


三毛在《写给不快乐女孩的那封信》中写道:“告诉她,去寻找真正的自由,然后享受生命。”这也是三毛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她的人生谈不上波澜壮阔,却可以是浪迹天涯。她抱着自己的书踏遍了整个世界,足迹留在了每一个有自由的角落,她的爱情在漂泊中开满了花朵,每天都在上演着现实的悲欢离合。三毛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就在她的足迹里应运而生,那些远在远方的琐碎,以及民族之间的趣闻,有孤独,有伤痕,有漂泊,有自由。她用文字的力量向世界被束缚着的人呐喊: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电影《春天不是读书天》里讲到:“人们不应该太相信各种定义,更多的是应该相信自己。”如若一直闷头往前,生命就似走马观花,如若适当放慢脚步,生命将会收获风景如画。生命不该被定义,正如《易经》中所说:“世间唯一永恒不变的道理,就是万物无时无刻的都在发生变化。”人在不断自我成长,对生命深度的理解也在递进改变。生命的长度也许不会发生变化,但只要我们在生命的认知中不断探索与发现,就会找到生命的终极奥义。



论起生命,镜花水月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不被定义的,但每个生命的个体不同就体现在及其微观意义上自己赋予的价值。我们都太执着于去拥有那些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画地为牢,又试图说服并放大外物的缺一不可,而事实上,不役于外物,评判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来源于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都有自己内心迷茫又想悬壶济世的感叹,而没有将自己内心看个分明的人,怎能寻求解脱,又何谈帮助他人获得自由呢?读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时不难联想到作家太宰治、芥川龙之介,终其一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最终却都无独有偶地以自杀诠释生命的终结。“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自卑的人不断周旋徘徊于善恶之间,一个孤芳自赏的人又或者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很难真正快乐的。任何励志的话语文案,归根结底都只是外力,内心的蜕变只能来自于不断不接受教育的熏陶和外界大环境的影响。意识到“我身如芥子,心却纳须弥。”建立起自我的认知价值体系,再与外界搭桥,多看世界推移,再慢慢审视自己。

生命的意义好似轮回,每个人都重头寻找,唯在这找寻中才能与前贤汇合,唯有自己走过林莽,走过激流,走过深渊,走过思悟一向的艰辛,步向山巅时你才能说继承。幸有世世代代不懈的攀登者,才使梦想照耀了实际,才有信念一直缭绕于生活的上空。



“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这世上,就是看这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杨丽萍这句话送给身处迷茫的你我,也许,我们都是生命中舞出自我的旁观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奥义   生命   步履   认知   迷茫   内心   定义   意义   价值   自由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