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今探古旅行记(东行记)-游山东曲阜孔子故里(8)

穿过前上房,进一小门,是孔府住宅的前、后堂楼院。在前上房后有院落两进,前后对称,有前堂楼、前东楼、前西楼和后堂楼、后东楼、后西楼等建筑,均二层楼阁,飞檐起脊,画栋雕梁,朱栏漆柱,古色古香。这里是衍圣公与眷属居住之地。后东楼为仆妇、丫环下房,

余皆为孔府主人及内眷居室,还有佛堂楼,原称枣槐轩的“后五间”等。

孔子76代孙孔令贻及孙、陶、王、丰四夫人,曾住前堂楼。室内陈设豪华,多贵重家俱、珍宝妆奁、金银器皿、帐幔五彩绣花,衣衾绫罗绸縀,历代书画古玩不计其数。西内间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生母王氏宝翠的卧室,室内至今原样陈列着其当年生活用品和大幅照片等

遗物。

孔令贻字燕庭,孔子76代孙,1919年去世。墓在孔林环林公路东侧,墓碑由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孙宝琦手题:“孔子七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燕庭先生墓”,下款:“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立石。”墓前置石雕云龙花边供案香炉拜坛等。

后堂楼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室。民国年间,孔德成结婚时的新房即此处。现在室内陈列着当年其结婚的“天作之合”在红喜帐等原物。

孔府后花园,清仁宗颙琰嘉庆(1796——1820)年间,73代衍圣公孔庆鎔扩建,并置几块如山峰大型铁矿石装点园景,故名铁山园。园内有花厅、凉亭、假山、曲桥、兰圃、菊坛、松径、竹丛、鱼池、荷花池、牡丹池、百花池等,设计奇巧,盆景山石穿插其间,错落有致。古朴虬藤,奇花异草,满园清香。稭树、水晶树为北方罕见;200多年的山枣树,葱翠如盘;此处还有“五君子松”,一株五干,内抱一槐树,又称“五松抱槐”,亦为园中奇景。

孔府西路有孔府西学院,主要建筑自前而后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东花厅、学屋等。前后回廊、透雕花栏连续其间。《忠恕堂记》载: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分别为衍圣公学诗、学礼、读书、燕居吟咏处。南北花厅用以招待宾客。东西花厅和小客厅在安怀堂后,是孔府当年会集宾客僚属“燕房吟咏”之处。东花厅为孔府秘书室,孔子77代孙孔德成童年曾在学屋读书。两侧东、西厢房与其形成一个连一个的四合小院。厅堂建筑设计精巧,回廊环绕,曲折迷离,缀以松竹、幽兰,间以太湖石盆景,显得淡雅清新,古朴典雅,后庭有园门可通,亦具假山,壁镶石刻,有花木之盛,清幽绝俗。解放后,又将轩堂及东西厢房内部设施稍加改造,适宜旅游接待。

孔府东路是慕思堂,门面五间,内祀孔子72世孙衍圣公孔宪培及夫人于氏。于氏本姓爱新觉罗,系清乾隆帝之女,清高宗弘历欲与孔府联姻,因宥于满汉不能通婚,特命其女先认汉族大臣于敏中为义父,然后下嫁孔府,故称于氏。其后朝廷对孔府赏赐有加,荣宠无比。孔府后人为报答朝廷,特建此堂。堂中旧有孔宪培及于氏画像、牌位,东侧原有夫妇对坐木雕像。

游孔林出曲阜 县城北门,过孔林神道中段,有一座精雕的“万古长春坊”,俗称五门牌坊,初建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二年(1594),六柱五门石坊,飞檐起脊。中间两柱浮雕盘龙,刻工精美。坊额镌“万古长春”楷书大字。清世宗胤祯雍正帝又命臣下加“奉敕重修”字样。坊两侧各有明世宗朱厚熜嘉靖(1522——1566)年间御碑亭一座,东亭碑题“大成至圣先师神道”,西亭碑题“重修阙里林庙”,内载林庙一次修葺即花费黄金二万两。石坊建有十二面夹抱石栋的石鼓,分雕盘龙、舞凤、骏马、麒麟。石鼓之上,各雕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孔林亦称至圣林,在曲阜县城北1.5公里。孔林第一道大门,俗称大林门。门前有双层飞檐,多层斗栱木结构门坊。门坊建于明神宗朱翊钧永乐二十二年(1424),清代圣祖玄烨康熙(1662——1722)重修。木构,四柱三间式,飞檐双重,彩绘斗栱,绿瓦朱甍,坊额楷书“至圣林”三金字,宏丽壮观。坊前有圆雕石狮,独有气势,坊后建门,坊门相联,绿瓦朱栏,别具风格。

坊前有林前村,过去守护孔林的劳役户即多居于此。过坊,穿过长约1里神道,有红墙夹道直通二林门。二林门是一座洞式拱门,建于清世宗胤祯雍正十年(1732)七月。据传,此门原为古鲁城北门,由此门分向东、西延伸的林墙,就建在原古鲁城墙遗址之上。二林门正名称为至圣林,所以坊楣楷书“至圣林”三字。入二林门不远,是洙水河横贯而过,千百年来被渲染为“圣水”。据传乃古鲁城北排洪护城水渠,源于现曲阜县城东北五泉庄,西注沂水。沿河西行百米,河上拱一石桥,桥前立有石坊,楣镌“洙水桥”三字,是明代明世宗朱厚熜嘉靖(1522——1566)年间所建。跨过洙水桥进入通往孔子墓的甬道。四对巨型宋、明代石雕,夹道而立。这些石雕均各有传说故事。华表亦称“望柱”,是进“天门”的标志;文豹,形体如豹,腑下喷火,温顺善良,用以守墓;角端,为想像中之怪兽,可日行一万八千里,能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翁仲,据传乃秦朝骁将,曾威震边塞,雕像守墓以资镇慑。通道尽头,洙水桥北,建有享殿,亦称享堂,是祭祀孔子时设香坛于此。《孔氏祖庭广记》载,孔子殁后,“弟子于冢前以瓴甓為壇,方六尺,與地平”。东汉时始易之以石,至唐则易以封禅石坛。

享殿为明神宗朱翊钧万历(1573——1620)年间敕建,清世宗胤禛雍正(1723——1735)年间重修,门面五间,飞檐起脊,黄瓦朱甍,是孔林内最大的建筑。殿内现存供案及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手书《谒孔林酹酒歌》碑等石刻。殿前松柏蓊郁,遮天蔽日,砖砌甬道两侧,石雕翁仲、角端、玄豹、华表对列,形制古朴,为宋、明旧物。殿东南一院为昔时主祭官斋厅,元代名“思堂”,后通称更衣亭,为大祭时官员更衣处。

享殿之后,是红垣环绕,与享殿相连的独立墓区,正中大墓为孔子墓,在孔林内东周墓地西北部。墓前有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八年(1443)所立石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据《孔氏祖庭广记》载:墓曾遭秦始皇发掘。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在孔子墓东,其孙沂国述公孔伋墓在孔子墓南,据传此种墓穴布局称“携子抱孙”。孔子墓有二碑;后为宋碑,篆书“宣圣墓”三字;前为明碑,黄养正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余墓亦各有碑石。

孔子墓东南有宋真宗赵恒、清圣祖玄烨康熙、清高宗弘历乾隆驻跸亭三座;再南为楷亭,亭旁有枯树,相传为孔子弟子子贡手植楷树,故称楷亭。据传,子贡楷树从南方引来,植于孔子墓旁。“子贡手植楷碑”挡墓门外与享殿之后,记载此事。

《史记》载,孔子殁后,弟子皆结庐守墓,服丧三年,唯子贡思慕情深,三年之后复独居三年始归。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年(1523)御史陈凤梧于孔子墓西南建屋三间,并立“子贡庐墓处”石碑。

据郦道元《水经.泗水注》引《皇览》记载,孔子殁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诸异树”。史称“孔子死,葬鲁城北泗上。”即今山东曲阜县城北3里孔林处。孔林亦称“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当时墓地不过1顷,2400年来,孔子后裔及孔氏族人多埋藏于此,历代帝王又不断赐祭田、墓田,面积逐渐扩大,至清代已达3000余亩,周围筑墙,高近1丈,厚达数尺,林墙周长14余里。乔枝巨本,古木参天,中以楷树为多,柏、桧、柞、柞榆、雒离、女贞、五株味、枫、槐等数十种,延续至今,有古树二万余株,树种繁多,盘根错节,四季苍翠,四时不凋,乃一处古老人造园林。林下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

孔子出生在尼山之丘曲阜县城东南30公里尼山东麓。《史记.孔子世家》其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因故名丘,因排行第二,而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生于周灵王姬泄心(前572——前549)二十一年(前551)冬十月庚子,卒于敬王姬丐(前520——前519)、(前516——前477)四十一年(前479)夏四月乙丑。其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时迁鲁国,父叔梁纥作过鲁国陬邑大夫,曲阜县城东20余里有其父叔染纥及其母颜徵在的墓地,并有梁公林,南对防山,北阻泗水;宋明两代先后追封叔梁纥为齐国公,启圣王,明、清其间曾对梁公林仿孔林形式不断扩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曲阜   孔子   神宗   泗水   大成   孔府   飞檐   石雕   故里   县城   年间   旅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