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多,怯寒,进温阳之品,难见其效丨“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叶天士的《温热论》: “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然较之杂证,则有不同也。”

盖此症专属湿温,热处湿中,湿蕴热外,湿热交混,遂成蒙闭,斯时不开,则热不由达,开之以温,则又助其热。


对于临床治疗湿热结合之症,欲求阳气运行畅通时,不可妄用辛温之药,因其湿与热合如油入面,难解难分,无形之热多以有形之湿为依附。


即《内经》所云: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利小便为治湿的大法,诚如后世医家陈光淞所言: “通利小便,使三焦弥漫之湿得达膀胱以去,而阴霾湿浊之气既消,则热自透,阳气得通矣。”

方某,男,34 岁。主诉汗出反复发作 5 年余。患者于5年前开始出现易汗出,以头面、背部汗出为主,曾前往医院检查,未见异常。


曾因盗汗医者以滋阴之药治之,又因怯寒、下肢冷而用温阳之品,不效。亦曾服用西药及行拔火罐等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易汗出反复发作至今。

症见动则汗出,时而盗汗,怯寒明显,易腰酸、感冒,尿频,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白略厚、唇红,脉略弦,沉取有力。


辨证属湿邪郁遏、气机不畅、郁而化热,治以透湿清热利小便、宣畅气机为主。


拟方:杏仁、薏苡仁、白豆蔻、姜厚朴、法半夏 、通草、滑石、淡竹叶、麻黄、炒苍术、炙甘草

服上药6剂后,盗汗减少,怕冷较前减轻,大便转软,无挂厕,予前方加小茴香,继服7剂后,汗出可彻全身,怯寒一症已除,余无明显不适。


而后巩固治疗一月,随访1年,易汗出、怯寒等症几除,已无不适,与常人无异,病未复发。


麻黄发汗解表以发卫阳之郁;杏仁宣利上焦肺气;薏苡仁、滑石甘淡性寒,清热利湿,疏导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去。

白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通草、淡竹叶味甘淡寒,清热利湿,利小便以助利湿;法半夏、厚朴辛苦性温,行气散结。


苍术、甘草补脾胃,药后终使湿祛热清,阳通阴复,诸症即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淡竹叶   通草   苍术   厚朴   麻黄   半夏   滑石   阳气   湿热   甘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