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重登富豪榜,许家印背负巨债,天壤之别的境遇究竟为何?

<一>

近日,笔者看了一篇文章《见识的差异:王健林的满血复活与许家印的苦苦挣扎》。

作者是孙立平。

文章分析了王健林、许家印二人的现状:王健林在雪崩前甩卖套现离场,而今万达挺过危机,丰厚的资金流使其重新扩张商业版图,再度进军房地产抄底,春风得意。

在最新的全球房地产企业家财富榜上,王健林位列第5,财富总值为1050亿元。

虽然这一数字,对于胡润、福布斯等首富榜单,已经不具备竞争力,比起其2016年2150亿元的身价,也有了较大幅度的缩水。但是王健林和他的万达,已然从危机中满血复活,成为当下国内房地产企业中最大的赢家。

许家印和他的恒大,则成为雪崩最大的承受者。2万亿的巨额债务无力偿还,复工复产保交楼只见打雷不见下雨。最后的救命稻草恒驰新能源汽车宣布量产,市场销售前途未卜。

在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趋于饱和,传统汽车企业和新兴汽车势力厮杀十分激烈的当下,恒驰的起步,显然为时已晚。

会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这样一家失信的企业埋单,充当第一批“小白鼠”呢?

当年恒大如日中天时,尚未做成“恒大冰泉”,而今时过境迁,这一次新能源汽车的跨界,又能有多少胜算,各位看官应该心中有数。

在孙立平的文章中,他使用了“在绝望中挣扎”这样的词句,来形容许家印当前的状况。对于许家印和恒大的前景,孙立平表示出了悲观,甚至是有点看衰:“挣扎出个什么结果出来,恐怕还不得而知。”

<二>


一番对比之后,孙立平认为,是王健林、许家印二人的见识存在差异,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王健林在雪崩到来之前,感知到了危险,疯狂甩卖万达广场、文旅项目、万达电影、商管股份等。

巧合的是,这些都发生在疫情之前,王健林甩卖的文旅、电影项目,都是受疫情冲击的行业。

许家印则没有这样的先见之明,早在2016年国家提出“住房不炒”要求,且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他带领恒大依旧一路狂飙,疯狂扩张。

甚至连许家印雇佣的智囊任泽平都在事后表示,当时劝不住了,提前拿钱走人。

恒大暴雷后,任泽平在自媒体大肆爆料内幕,声称自己如何英明,奈何许总不纳忠言,进而再度收割了一大波流量、粉丝。

孙立平说,造成王、许二人这样大的见识差异的原因是,二人的出身。

王健林出身自体制内,于上层决策部署、政策动向更加敏锐,而且其父辈,曾在党政军高层任职,人脉关系非寻常人能比。加上老王本人,一心忙于事业,几乎没有花边新闻。出来博出位、吸睛、搞事情,从来都是儿子王思聪。

孙立平甚至推断,王健林这样的背景出身,使他时时具有危机感,懂得在合适的时机断臂求生。

而许家印自小家境贫寒,与王健林的出身背景、成长的经历,大相径庭。恒大的辉煌,让他对过往成功的模式坚信不疑,沉浸在自己的商业逻辑中,以至于对个人能力、企业状况、政策大局出现了误判。

加上许老板本人在成功之后,乐于和文娱界人士交往,时不时被曝出花边新闻,高端奢华一度成为他的标配,这些都让他显得对事业的精力投入,不及老王。


<三>


在笔者看来,孙立平这话仅说对了一部分。甚至是,有点过于追捧、夸大王健林的意思。

时间回到2017年6月,王健林遭遇“滑铁卢”的场景。

当时王健林和他的万达,正疯狂地向海外投资。他意图将万达做成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

王健林雄心勃勃地拿下马来西亚吉隆坡“大马城”项目,并积极洽谈印尼某房地产项目。当年,王健林计划,万达要布局6个境外项目。网友们一度惊呼:“别让老王跑了!”

显然,上层听到了网友的声音。银监会给出当头一棒——排查授信风险。万达6个境外项目,融资遭到严格管控。

随后,危机接踵而至,资金断流,万达商业登陆A股计划泡汤。

在生死抉择时刻,王健林把13个万达城、70多家酒店打包甩卖给了孙宏斌和李思廉,把一堆万达广场甩给了朱孟依,把长白山度假区甩给了孙喜双,并且抛售掉了6000万平米的土地储备……

昔日的王首富,也一度被网友们调侃为“王甩卖”,并且编出段子称,王健林成为首富后飘了,这会正好落落地。

由此可见,王健林当初的“甩卖”,并非是事先预见到了房地产行业即将来临的危机,而是形势所迫 的无奈之举。在当时的境地下,只有将万达的资产打包卖掉,才能求得一丝生机。

就在王健林和他的万达鲸落的2017年,许家印登上了首富的宝座。

许家印带领恒大肆扩张,为了避免重蹈万达海外投资的覆辙,恒大将目光放在了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广大县城地区,重复着拿地、借贷、滚钱再拿地的游戏,无限复制粘贴。

从本质上说,王健林和许家印并无差异,两人都是商人,以逐利为最大目标。只不过,万达比恒大先踩雷而已。

但是,这个踩雷的时机,就很微妙。

试想,当初如果王健林和他的万达在东南亚布局的项目成功实施了,到如今,疫情后,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一大批旅游房地产项目一地鸡毛,沦为鬼城、无人区,烂尾楼成片,变成废钢筋、烂水泥。

果真如此,万达爆的雷显然要比恒大今天爆的雷,更大。

从这个角度分析,是国家、是银监会在关键时刻拯救了王健林和万达一把,而不是他预见到了危险,自救成功。

在疯狂扩张这件事情上,老王同样是疯狂的,而今他满血复活,最应该感谢的是国家、是银监会,而不是他自己的英明自救。

而许家印,更多地是像被房地产业暴涨的趋势所裹挟。虽然人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泡沫,而且越吹越大,随时会有爆破的风险,但是从2017年至2020年,房价仍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不断飙升,很多城市,甚至是县城,都实现了房价翻倍……

这样的局面下,就算许家印和他的恒大不拿地,不扩张,依然会有别的房地产企业一拥而上。只是其他的这些房地产企业没有恒大的实力,拿不到那么多地,竞争不过恒大而已。

已经登上了房地产业这辆充满利益却又绑满炸药的列车的许家印和恒大,坐在 车头 上,只能悲壮地往前冲,再难回头了。

形势如此,无论是谁,也拯救不了。

而资产已经卖完,用以偿还债务的王健林,此时因为没有能力再上车,侥幸逃过一劫。

经常关注王健林动态的读者应该注意到,短短时间内,王健林肉眼可见地衰老、消瘦了很多,甚至一度传出病重、离世的新闻。

这段时间,眼睁睁看着房价飙升却又不得不把优质资产打包甩卖的王健林,有没有动过拿地、扩张的心思,只有他自己清楚。

时代的浪潮下,不论是个人还是个别企业,其决策、影响终究是有限的。

房地产业走到今天这一步,亦是数十年发展的必然结果。夸大王健林的见识、决策,贬低许家印的目光、思维,将二人对比,并不可取。

王、许本人,以及万达、恒大创造的业绩,遗留的债务,只是房地产业发展大形势下结出的果实。

二人今天天壤之别的境遇,只能说是:时也,运也。

时势很重要,运气也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印尼   天壤之别   境遇   新能源   疫情   首富   债务   出身   见识   富豪榜   差异   危机   项目   王健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