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卧看一秋山

高玉霞

秋天到,一定要看山。

看山就如同看一个四十多岁醉了酒的男人,漫山略显沧桑,沟壑被木色填平,满脸胡茬,没了少年俊郎的清秀,却在酡红的脸色下,看到了他眼波如水的温柔。

秋日看山,一定是随性的。或许是正好着了红妆,一瞥窗外,秋色渐浓,就想携几个好友,戴了天蓝色的帽子,去沾沾山的英朗之气。也或许一个人走着走着,被一朵云裹携着,追逐着,去采一把蒲棒时,就瞥见了山高大威猛的胸肌,被秋山轻揽入怀。

女人看山,山是一位将军;男人看山,山是一位知己。山中静坐,一盏茶,一本装帧旧书,茶香袅袅,钟声悠悠,目光落在书上,也落在山尖,人与书语,更与山语;一件素衣,一把扫帚,黄叶纷纷,扫落叶也扫半生杂念。人默默,山也默默;人欣然,山也欣然。

陶渊明看山,看的是悠然,东篱把酒,仙风道骨,与世无争;李白看山,看的是深情,与山对坐,两两相望;杜牧看山,看的是烟火气,石径斜斜,白云生处,炊烟袅袅。或许沿路过于嬉闹,或许山的落叶与鸟啼都格外纷扰,与山的相逢竟是那般脉脉含情,万般柔情。沿路山色醉人,山穿了秋色的铠甲,凛然而深情的目光,让人频频举目。

秋色!秋色!在女人眼里,秋山的颜色,具备了所有爱慕之色。漫山黄叶,纷纷扬扬,这黄黄得渐变而有层次。“九斤黄、杏子、媚蝶、韎韐”是草木黄落之起承转合;“苍烟落照,藕丝秋半,蜜合,沉香,烟墨……”单念这秋色的名字,哪一个女子不想伸手揽一件秋锦,裁开作裙作袄作绢帕,念着相思,于知心人前,奉茶承欢呢?

秋色仿佛具备了中国所有传统色。“色有杕之杜,其叶菁菁”里的“杜”就是棠梨,其叶又绿又密,干枯后就是红褐色,而这棠梨色于秋山,简直是漫山遍野,而“十样锦”,更是薛涛制笺用草木染成的颜色。看吧!悠远的浪漫,全在秋山!

看秋山,看秋山,秋山之色有着不言而喻的美感。《红楼梦》里贾母说起“软烟罗”的四种颜色,其中便有“秋香色”。“秋香色”随时间而变化,初秋为秋香绿,深秋则为秋香黄。只名字,读来就让心染满秋香。

更有一个段文字甚为醉人:“秋风从禾木村的林间拂过,白桦林、草野、甚至图瓦人的木质小屋,就都镀上一层浓郁的秋香色,一池水皱皆风乍起,那是秋的独家色号。”而我家乡的小山,没有图瓦人的木质小屋,它坐落在几户废弃的人家门前,红瓦白墙,长长的门廊伫立在山脚,人去山寂,长长的山路,漫山的秋黄、木褐、果红,让我这个常年漂泊在外的异乡人,忽然就有了一种倦鸟归巢之感。

王太生说“中年看山,与少年不同。少年的山,是青山,如古代文士扪虱面山而坐;中年的山,是秋山,抱膝闲看,听山中松子落。”而如今又有多少中年人,可以无忧无患一身轻,没烦恼地抱膝闲看呢?

陆游写诗:“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卧看山,卧看山,想必是人生最好的意境了。我想人到中年,如果三餐不愁,也该学学古人,放下尘间烦忧,饮一杯小酒,享儿女绕膝之福,闲来翻一翻书,卧看一秋山。



作者简介:

高玉霞,爱文字,爱生活。文字沉浮飘渺,空灵轻蒙,意境深幽,恣意曼妙,把文字赋予灵性,把诗意融于笔端,素简以舟,以笔驾云。有作品刊发于《故事世界》《爱人》《现代妇女》《私人坊》《现代快报》《吴江日报》等多家杂志报纸副刊。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文士   达州   棠梨   副刊   秋色   黄叶   沿路   散文   颜色   少年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