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华被国家队劝退后,入籍瑞士获得奥运冠军,为何获得国人赞扬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有这么一个人,他曾离开自己的祖国为其他国家争取荣誉,也曾因为爱情放弃了自己的“面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人多数时候是会被大众所不屑的,但这个人却赢得了国内外极大的尊重,他就是——李东华。

李东华是什么人?他有过什么不同的经历?他又凭什么获得了国人和世界人民的赞扬呢?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李东华坎坷的一生。

意气风发的少年

1967年,李东华出生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家中父母抱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上对李东华非常严格,希望他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或许是出于孩子天生的逆反心理,李东华并不是大众意义上乖巧的孩子。

相反,他时常在教室中上蹿下跳,在一众年幼尚且没有能力完全独立进行校园活动的孩童中,他显得格外突出,精力旺盛到让人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在李东华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精力旺盛的李东华引起了学校体育老师的注意。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有意锻炼后,体育老师认为他在体操方面或许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天赋。

为了不埋没孩子的任何一种可能性,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李东华的父母。

虽说李东华的父母一直都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是他们并不想放弃孩子每一种潜在的可能。

加上李东华表现出对体育方面极大的热情,两人便一拍即合,决定送李东华到体校学习。

因此,1974年,刚刚7岁的李东华被送到了成都体校专门学习体操。

这个时候的李东华尚且十分懵懂,他并不知道,这里将成为他一生真正的起点,一个几经波折,却仍愿意为之奋斗一生、追逐一生的起点。

初来乍到,李东华对体校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新奇,不同于普通小学基本上都是教授文化知识的课堂,这里的一切都更加的符合他想象中对学校的期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落幕后的枯燥席卷而来。

每天无甚差别的训练让李东华第一次体会到了学习生涯的漫长。

更加痛苦的是,由于体操运动员需要极大的柔韧度,因此他们除去每日的运动练习外还要进行开髋等一系列的柔韧度训练,这对于李东华来说才是真正的“地狱”。

但即使再痛苦,李东华从来没有放弃体操,或许在这个时候,就注定了他将要在这条路上绝不回头。

李东华确实是有天赋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高压训练后,成效很快就凸显出来了。

与同时间入队的队员相比,李东华能更好地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因此在进入体校的当年,刚刚训练了一段时间的李东华便被派往成都市参加儿童体操比赛,并斩获了这场比赛的冠军。

但是李东华并没有骄傲,他回到体校后仍旧勤勤恳恳地练习。

1978年,李东华获得了四川省青少年体操比赛三个项目的冠军,两年后,他又再次获得了中国少年体操比赛全能第二名。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诚然不欺众人,李东华的优秀吸引来了外界的目光,而这之中便有国家队。

三年后,李东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国家队。

至此,这个年仅16岁的少年十分顺遂地度过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十年,而他也从未想到过,下一个十年,对他来说会是那样难熬。

辛酸的体操路

进入了国家队以后,李东华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他清楚地知道,在这里,他已经不是那个在体校中被身边人称赞的“天才”了。

这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身边人的优秀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或许是压力的驱使,进入了国家队后的李东华大大加强了自己的训练强度,他知道机会难得,因此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虽说天道酬勤,但是命运馈赠的礼包向来不知好坏,而李东华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磨难。

1984年对于中国体操队来说发生了两件悲喜交加的大事。

这一年,李东华在体操队的师哥李宁出征美国洛杉矶奥运会,获得了三枚金牌,摘得了中国在奥运体操项目上的首金。

也是在这一年,厄运降临在了李东华的身上。

那时距离李宁夺冠没过多久,李东华看着师兄站在领奖台上时心中就有着压抑不下的澎湃。

他暗自下决心,总有一天,他也要站在那个位置上,但是,意外发生了。

在一次体操鞍马训练中,由于李东华在练习跳马之前习惯性地需要一段大概25米的助跑,但是当时恰好换了一个新的踏板。

没有完全适应好新踏板的李东华不小心滑脱,一下撞在了马头上,体内大出血。

尽管当时抢救及时,没有危机到生命,但是李东华的体内失血达到了50%,手术后切除了左边的肝脏和脾脏。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李东华的运动员生涯可能就要到此结束了,甚至连他的诊治医生都建议他休养,但是李东华拒绝了所有人对他的退役提议。

他和医生达成了一个半年恢复计划,再次开始了机能训练,这次的李东华在训练时十分小心。

他放下了自己之前迫切想要做出一番成绩的心态,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日常训练,最终,他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恢复到了受伤前的水平,让身边的人叹为观止。

可是祸不单行,意外再次发生了。

那是一次队内比赛,李东华需要完成两周自由后空翻,眼见所有的动作都完美地完成了,但是在最后落地的时候,李东华感到脚下传来了一阵剧痛。

由于用于过猛,李东华的双脚跟腱断裂,这样沉重的一个诊断结果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是身为运动员的李东华。

这一次的受伤直接导致李东华不得不长时间坐在轮椅上,而李东华也只好暂时专心地休养伤情。

命运的两次捉弄让李东华产生了一种挫败的情感,自我怀疑和彷徨充斥着他整个人。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一次针对他的更大打击已经在悄然酝酿了。

患难中的生机

命运多舛,尽管再一次的受伤让李东华产生了自我怀疑,但是他很快就调整了过来,热爱可抵万般磨难。

李东华再次踏上了康复训练的道路,而他的努力也并没有被辜负,在他伤病后恢复的第二年,他就再次站在了领奖台上。

此时国内体操项目已是人才济济,而李东华仍然能够带着一身的伤在众人中夺得一席之地。

足以见得他的勤奋和努力,而这些,也终于让李东华换取到了汉城奥运会的入场券。

这个时候的李东华距离当初看着师哥站的那个位置前所未有的近。

他已经能够想象到自己站在那里接受掌声和喝彩的画面了,万分激动的他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为了备战1988年的奥运会,李东华加强了自己的训练力度,他深知在台上展现出来的那短短的一段时间,是无数运动员在台下苦练的数年。

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无论是对于他还是对于国家,但是意外再一次悄然而至。

或许是天妒英才,早早成名的李东华在成年后总是得不到命运的偏爱。

在奥运会开幕前夕,李东华再一次受伤,在双杠训练时,他的颈椎和胸椎发生了多处错位,而这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李东华有可能颈椎以下全部瘫痪。

期盼已久的奥运会最终还是与他无缘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终于攻破了李东华的心理防线,回顾三次的事故,李东华怎么也不能以运动员本就多伤的借口安慰自己了。

尽管在治疗下身体已经好转,但是绝望的压迫感让他整个人日渐消沉。

为了将李东华的注意力从多次的不幸上转移开,队内便推荐他到高校读书。

希望他能够在同龄人的身上感受到人生的丰富,找到对生活的希望。

李东华也终于等来了命运对他微乎其微的眷顾,为了摆脱掉自己心中那些消极的想法,李东华时常会学习新的东西来消磨时光,而这也帮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1988年6月初,李东华在北京天安门闲逛时遇见了一个瑞士女孩儿向他求助,在休养期间学习的外语解决了李东华和这个女孩之间的沟通困难。

一场无意间的邂逅,将李东华和那名叫做柏兰莎的女孩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一个是心如低谷的“天才”,一个是背井离乡的旅客,多次交流后,两个人很快走进了彼此的内心,没过多久,两个人就领证结婚了。

运动员的恋爱和结婚情况向来都需要和队内汇报,但是当时国家队并不能接受队员和外籍人员结婚,因此体操队的领导便让李东华在爱情和事业中选择一个。

事实上,当时的李东华已经对自己的职业心灰意冷了,让他放弃自己的家庭他更加不能理解,最终他还是被劝退开除了。

不得不暂时放下对体操的执念,李东华认真地停歇下来开始回顾自己的过去,是心意难平,是万般不甘。

他不忍就这样与痴缠了十几年的运动告别,他决定尝试最后一次。

归来仍是英雄

恰好这个时候柏兰莎表示自己并不能习惯成都的生活,经过一番思考后,夫妻二人决定移居到瑞士。

在瑞士定居对于李东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时刻都在折磨着他。

因为这些年来一直都在练体操,他并没有额外的技能来谋生,也只能做一些诸如洗碗工和搬运工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很辛苦,但两个人仍旧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井井有条,李东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体操梦想。

他想过要加入瑞士的国家队,他了解过瑞士国家队的基本情况,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进入,但是因为瑞士的国籍问题他暂时并没有资格申请。

李东华只好在日常工作之余自己锻炼,用手机录下视频,一遍又一遍的纠正自己的动作,五年内,他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训练计划,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他给了自己最后一次机会,而这个机会马上就要来了。

李东华在瑞士居住满5年后终于获得了瑞士国籍,5年来的训练也让他成功恢复到了以前的水平。

尽管这个时候的他已经27岁了,这样的年龄对于体操远动员来说已经算得上是“高龄”人员了,但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成功进入了瑞士国家队。

好事多磨,在经历了多般的磨难后,李东华终于迎来了自己职业的“春天”。

在他进入瑞士国家队不久,他就获得了世界体操锦标赛鞍马铜牌,或许这对于国内算不上什么。

但是,对于一个45年都无缘奖牌的国家来说,李东华瞬间成为瑞士国家队中的焦点。

然而,李东华的能力绝不止于此,1995年,李东华在同样的项目上斩获金牌,成为了世界冠军。

这一年,他为瑞士赢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他成为了瑞士的英雄,也成为了自己的英雄。

1996年,这一年的李东华已经29岁了,他终于站到了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他以9.875的高分获得了鞍马冠军。

为瑞士拿下了第一枚奥运体操金牌,那个在十多年前的梦想他最终还是做到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国内,众人了解到李东华的经历后,都被他顽强的毅力打动了,十年磨难,不忘初心,他值得这枚奖牌。

但李东华的格局不仅于此,在他代表瑞士获得金牌后,他就转战经商,并且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为中国的体操队拉来了百万之多的赞助。

他还承担着中瑞两国之间沟通的桥梁,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祖国的回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祖国永远在他心里。

结语

李东华曾经说过:“瑞士是我新的家,中国是我永远的家。”

蒙受深恩,他从未忘怀祖国对他的培养,移居他国,也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十多年的苦练,他值得那枚金牌和周遭的掌声,落幕之后,他仍旧是人们心中的英雄。

苦难和折磨向来都伴随着李东华,几经风雨,他终于给了17岁那年的自已一个完美的交代。

他曾多次站在命运的岔路口,当下的情景逼迫他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但他从未想过退缩,拒绝在命运的折磨下落荒而逃。

他向所有人证明了,热爱,足以抵消岁月漫长和无尽磨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瑞士   国家队   体操队   体校   磨难   体操   运动员   国人   奥运会   命运   孩子   李东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