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商超倒闭潮

跟以前相比,都说现在超市生意不好干了,确实是这样,未来超市会怎么样?看两点:

1、消费信心会在什么时候恢复?就要知道信心为什么会下降,因为挣得少了,观念悄然变化,恢复遥遥无期。

2、购物渠道的无限细分。线上线下等垂直细分行业对商业的侵蚀。团购、锅圈和蜜雪冰城等等等,细分在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化。


增量被锁死,而存量又在被不断消耗,两头一挤,呜呼哀哉。


一、实体店卖的贵?为啥?

都说是因为房租贵,其实也不全是,线上的流量费也很贵,主要是溢价值不一样。

1、实体店销量上限有天花板,但是网上的销量是可以 。受限于地段、城市、面积等等,实体店有多赢共存的性质,没办法做的很大。

2、品类性质不一。品牌服装、电子等体验性较强、价值较高的商品,线上卖的并不好,而主要还是靠线下渠道。主要是实体店提供了另类的体验、闲逛、休闲场景等“服务”。而对于那些高度标准化的商品,不需要体验的,没有软性增值服务的,自然拼不过线上。传统流通渠道走下来,就会显得很贵。


超市正是小价值、高标品的重灾区,线上的社区团购是超市的头号杀手,不容乐观。


二、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倒闭潮呢?

大中型基本都在亏钱,为何不关门,资本运作,投资太大。不会因为一两个月亏损而倒闭,会等生意好转,等人接盘,等旺季周期后才会死了心。

什么是最先一批?两头吃的,银行拿贷款,货款压长账期。供货商价格会比现金要高,价格竞争力也会差,潜移默化。银行+账期 = 加杠杆,拿别人的钱搞生意,风雨欲来先跑路。


三、零售最终比拼的是供应链,谁的供应链最短,谁活的更久。


原本的零售供应是有五个环节:品牌商,省代、二批,县代,超市,团购逐步形成从品牌商直接到县级代理直接到超市,核心都是缩短供应链,不要经销商,1、直接从品牌商到超市(大张超市);2、直接从生产商到超市(胖东来);3、直接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服装——个人)。


市场演化都最后,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会是巨头化,是对原有体系的洗劫,也可以叫“优化”,不过差别在于,线上的巨头化会更可怕,因为没有位置限制,流量趋向于无穷大。这个趋势最初是符合消费者要求的,用消费者倒逼原有体系改革,增进效率,防止原有体系躺赚,但现在巨头也开始躺赚了,所以反垄断也就开始了。


行业业态最终的道路都是从分散到统一


行业业态:分散——到统一。


宏观层面

一、抽水管道改变


对于国家来说,集中统管,线上巨头也是获取抽水管道的便捷化方式!房租、线上流量费,哪一个更容易?最初房产是一次性买卖,国家搞一锤子买卖,想要更多收入就要拉高,拉高后,那些买了房子的,买了商铺的水涨船高,等于国家虽然最初拿了大头,但是其实更多要被迫分享给更多人利益,因为他们可以持续性收租。这个地主当的不咋地,持续性的收税越滚越大,最后只能崩溃。

但巨头的流量费就不一样了,系统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把大部分的生意都抢过来,利润集中咋几个巨头,只有巨头的人才能跟着上车,要抽水只需要搞定几个巨头就可以了,出了问题,巨头背锅,还不用亲自下场,跟卖地卖的民怨沸腾根本不一样。更何况,巨头一旦搞成,流量费可是源源不断的,要做生意,要买东西,都得到我碗里来,坐地生财,一个又一个巨头,就是一个个地主。每一个行业都是一块地,把地搞出来,靠着阳光雨露就可以生长,躺赚的生意。即能聚拢生财,又能方便统管,避免利益集团做大。商鞅的垄断做法不要太香。国家太鸡贼了,怪不得要大力扶持巨头与民争利。


二、挖财和算账


1、挖财

财富是什么?是产品,是能够创造出来的量,是在当前科技水平下能够产生多少的消费品。


土地+资源+劳动力+科技=财富。


所有的资源加上科技才能变出财富。为什么要改开?因为手握着巨量的资源但是却穷的叮当响,为什么?因为没有能力把资源变成财富。

四十年改开,基本上把能够盘的行业都盘了出来,广度有了,深度还不够,比如汽车、手机以前都是奢侈品,在科技加持下,所谓财富就是这些产品,这个财富形式出来了,也就是有了“1”,如何更多的发财,自然是加“0”,0越多,说明财富越多,GDP也就越高,发展也就越快,国家富强也就在此。所以创造财富的主要矛盾就是,如何快速的让更多人用上更多的产品?


靠缓慢积累扩大增长当然也可以慢慢的把财富释放出来,原有的经销渠道,四层,乃至五层甚至是更多层的经销渠道,壁垒太多,扩大太慢。怎么办?


信息技术进步,流转效率突飞猛进,直接打掉很多渠道,变成三层,甚至是两层。效率大大提高。让产品越来越便宜的同时也将越来越多的人纳入这个消费圈,反应到生活上就是近年来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手一部手机,户均一部车。生活看起来喜气洋洋,歌舞升平。


不过原有流通体系上的从业者就笑不出来了。从电子、服装、箱包等各种代理商,各种批发商洗牌越来越快。毛利也越来越低。


过去互联网火爆的十年,是渠道变革的十年。18年之前基本都是在做增量——即更多的人用上产品,新渠道和旧业态矛盾还不激烈,凑合着过,18年之后进入存量时代——啥都存量,流量存量,手机存量,汽车存量,陷入全面存量的争夺。矛盾陡然升高,线上降维打击,实体店越来越残破。称之为打劫也不为过。


科技水平下的财富形式是一定的,可以比作一个财富池子。从稀缺到饱和的过程就是慢慢挖财的过程。本来是依托现成布局慢慢外延,原有商家可以躺在渠道上等待流转改进,坐地收钱,但是半路杀出了个互联网,变革渠道,直接绕过他们,,加上快速反应,重塑产业链,直接把挖财效率提升了几个数量级,疯狂争夺原有实体的蛋糕,挖掘+争夺,实体上哀嚎遍野,一片狼藉。现在的争夺更是到了白热化——直接伸手到以苦活、脏活、累活著称的卖菜生意上。


之前阶段,线上所做的产品高溢价,从业群体也多算富裕,顶多是少挣点,还能存活,影响不大,直到流通体系的改革触手伸到社区团购,对菜饭等血汗钱且从业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的劳动群体下手,说明存量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

时代的韵脚在这里,个人命运随之浮沉。


2、算账


大明亡了,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有钱收不上来。商鞅的直营制度为何战斗力超强,因为他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资源,还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多少资源,并且能够调动这些资源。


而现在亦如是,科技水平下的挖财接近尾声,要想国力增强,自然要统管起来,越集中,自然就越好统管。巨头化,集中化,是必然之路——管几个巨头,总比直接面对万千小民要容易,大英帝国每到一处都要找代理人而不是直接统管就是这个意思。

靠巨头把最大范围的人纳入现代生产——消费体系,论规模,随随便便都是世界第一,规模又催生效率,效率又反过来扩大规模,越滚越大,直到挖尽潜力;而后数据化、信息化系统更是盘清楚了有多少家底,一个又一个的“大地主”又能够坐地生财,源源不断的给帝国输送营养。

重要的不仅仅是创造财富,更是运用财富,郭嘉拿到这些数据,资源,就知道自己能够办多大的事情,打多大的仗,能够抽水到多大程度而不至于影响稳定,自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三、阳谋

巨头崛起是一个阳谋,联合消费者,打击中间商,化分散为集中,一石三鸟。让你不得不拥抱。现在巨头挣了钱,可是不想被权力摆布,想跑,老王讲:我挣得钱,想怎么花怎么花。啪啪被打脸。马老师也被走下神坛,张一鸣、黄峥、东哥等一众大佬功成身退,不退也得退,大手笔资源整合已经完成。新时代开启。


四、效率和公平

一管就死,是巨头化,垄断化的通病,如何既能做大财富,又能保证稳定,即是如何能扩大增量。

只守着存量是要被时代抛弃的,两千年历史基本就是存量斗争血泪史。增量哪里来?只能向新业态,新科技里边找,但是新,也就决定了试错成本巨大,国家输不起,赌不起,怎么办?


双轨制:

靠民企杀出一条血路,提升效率,挖出财富了收归国有;

靠国家垄断稳住基本盘,外御强敌,内防新地主做大,动摇国本。

两相结合,冰冷而残酷。


五、挣钱?

成熟的行业都要被收回去做分配,而只有新兴的,冒险性强的行业才会有翻身机会。想挣大钱,两条路:

1、成熟行业的核心位置,在成熟的规则里玩,靠优化链条升迁,靠重复刨食,因为是被分配,主动权在他,自然是离中心越近,钱越多,但这个普通人往往难以企及,原因都懂。

2、创业,打造自己核心位置,获取主动权,也就是不再存量里刨食,创造增量,对认知、运营、执行力、毅力等要求极高,且九死一生,在越来越讲究专业化、协作化和灵活性的当下,门槛越来越高,普通人更是难以胜任。


多数人注定只能在旧的体系里刨食。热闹而压抑,位置决定一切,这个死局,不得不进来。

用时髦的话,内卷,不得不越来越卷。谁都躲不过。


刨食真的是一门枯燥而刺激的功课,基础在心态,能做到平静而安详的观察,难能可贵。

原作于22年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存量   增量   巨头   效率   渠道   生意   体系   超市   财富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