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大地上雕刻出来的城市

文|卞文志

中国西部的古城遗址沉淀了厚重的岁月沧桑,它们是一段段历史的标签,更是古代中原王朝与西域文化经贸交流的直接见证。在这其中,交河故城就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座经典城墟。它自创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宏伟规模、深厚底蕴、奇特的建筑艺术以及重要的文物价值,令人称奇。

交河故城是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的重要中心城镇,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最早的主人是战国后期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人。汉代以来,交河扼丝路要道,成为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代初期,这里是管辖西域的最高机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繁盛时期,交河人口有一万余人,成为东西方物资交换的中转站,多元文化的汇集处。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处,犹如耸立的一处高台。故城两头窄、中间宽,形如柳叶,又似扁舟,其建筑特色和风格闻名于世。“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正如《汉书》所载,今天的交河故城位于雅尔乃孜沟两河床之间,百米宽的河道从台地北面分流而下,又在南面合二为一,成为城市的天然屏障。故城台地高出周围河床约30米,刀劈斧削,临高据险,凛然不可侵犯。故城长约1650米,中间最宽处约300米,中有笔直宽阔的中心大街,将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交河故城保留下来的城市形制布局,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中随处可见的佛寺佛塔遗址,表现出佛教的盛行;出土的骆驼金饰,勾勒出丝路上往来交通、商旅云集的繁忙图景。正因为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楼兰古城等遗迹的存在,丝绸之路不再是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这些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闪亮坐标,串联起了文明交流互鉴的脉络轨迹。

同时,交河故城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筑城市,是一座在大地上直接雕刻出来的城市。与大多数城市不同,整个交河的建筑依自然地势,自上而下掏挖窑洞,开掘街巷,减地为墙。房子是挖出来的,大街深嵌地下六七米,临街厚厚的生土层充当高墙。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既能抵挡风吹日晒,也便于抵御外界侵袭。

如今立于交河故城高处,映入眼帘的依然是“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景象。看着那些古老斑驳的建筑遗迹,很难不生发出怀古之情。诗人艾青曾游览过交河故城,在游览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仿佛有驼队穿城而过,人声喧嚷里夹着驼铃,依然是热闹的街市。车如流水马如龙,不,豪华的宫阙,已化为一片废墟。千年的悲欢离合,找不到一丝痕迹。”

神秘的雅尔乃孜沟在交河故城北端分流,又在南端合流,经历岁月的洗礼后,交河故城的布局在今天看来仍旧较为清晰。南门是城池主要的进出口,此外还有西门、东门两座门。一条笔直的中央大路,从南门出发,纵贯全城,大路两旁建有高耸的街墙,将城池分成了东西两大部分。纵横交叉的道路系统,将城池中的住宅、官署、仓库、作坊等建筑分成若干小区,令人想到唐长安城的坊巷。中央大路通向北部规模巨大的寺院区、高耸的中央大塔,在历史悠久的大佛寺内,因年代久远,战火骚扰,加之风沙侵袭,高台之上的壁龛中,佛像已大多不存。细看之下,黄土夯筑而成的房屋,已不见任何砖瓦和木构件,但遗骸仍坚实而顽强地屹立着。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那些深深嵌入地下的大道、封闭的高墙、干涸的水井、迷宫似的深院,写满沧桑的故事。

考古学家1994年在交河故城西北部发现了一座地下寺院,出土了女供养人壁画、写有汉文和回鹘文题记的泥皮、菩萨头像等文物。尤其难得的是女供养人壁画,让我们得以知晓交河故城居民的模样。据考古学家研究,地下寺院的始建年代不早于公元8世纪末,大致在9世纪或稍晚,此后经历了全面改建,大概在13世纪被废弃,逐渐被风积沙土掩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故城宛如一位孤苦伶仃、饱经风霜的老者,愈显苍老与破败,被风沙彻底凝固与尘封,这一废弃便是五百年。

今天的游客如果有充足的想象力,在游览故城时,或许能为这些残破的建筑,构想出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在富有联想的想象中,你或许构想出的是官员在此办公的场景,他们手中的毛笔在簿册上记录着各项数据:这里是交河故城的官署区,该区有一座面积约1150平方米的院落,院落中部是一座庭院,南部是一组地坑式窑洞,北部是地上厢房。这座院落就是唐代安西都护府的官署所在地。也就是在这里,公元640年所设立的安西都护府,逐渐发展成为唐朝控制天山南麓乃至西域广大地区的重要行政、军事、交通、宗教中心。

其实,这座历经千年风霜的故城,曾一度陷入保护与发展困境。1961年,交河故城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3年,一百多位中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联合开展了历时8年的保护修缮研究项目。尽管如此,由于年久失修、自然环境恶劣、文物保护人员资金紧缺、现代生产生活发展等原因,上世纪90年代交河故城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挡”了回来。按照世界遗产公约,一处历史遗址只有一次申报机会,考虑到交河故城的特殊文化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破格给予交河故城“留评”资格,待其改善后再重新审查。

首次“申遗”失败后,交河故城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文物保存状况大幅改善。功夫不负有心人,交河故城独特的城市建造方式、规模宏大的建筑遗存,以及沟北、沟西墓地丰富的出土文物,为研究丝绸之路东西文化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珍贵资料。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交河故城作为申报项目的组成部分,成为新疆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交河故城,随意抓一把泥土,都是沉甸甸的历史;随意捡一块断砖,都凝聚古人的气息;随意抚一缕轻风,都有一种钟磬般的声音深入心底。作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4世纪吐鲁番盆地的重要中心城镇,交河故城较完整地再现了城址与墓地规模、整体格局、城址建筑布局、建筑形象、材料和工艺、墓葬形制、周边环境,真实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吐鲁番盆地中心城镇的格局及墓葬,各类建筑、设施的形制和技术特征,是集诸多文化之大成、极富文化多样性的遗址。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故城   安西   吐鲁番   大路   西域   官署   天山   城市   建筑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