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豫: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曾是凤凰卫视一姐,风光背后有泪水

“今天你们帮我这妹妹断一断,我觉着她这两年添了一毛病,就是爱哭。”

《圆桌派》上,窦文涛指着鲁豫调侃道,

“那天她送给我她这本书,我也是半夜里躺床上看,光看封面。我说诶,这个鲁豫拍照,怎么能眼泪刚好在眼眶里,但是我自己一看,她这一滴眼泪流到这儿。”


连鲁豫自己都承认道,“我深刻地反思过这个,我是2017年开始变得爱哭了。”

曾经的她,在《鲁豫访谈》中,看着对话的嘉宾痛哭流涕也能波澜不惊,

被网友大骂“没同情心”,“没人性”。


而如今只是听到霍建华饱含深情的谈起女儿,

“终于有一样东西是真正属于我的了,那就是我的女儿。”

她都会控制不住泪水,抹着泪哽咽道,

“你把我说的都想要孩子了。”


只是很可惜,她从来没有遇到过那个对的人。

蹉跎到52岁,她只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没有孩子。

她的生活几乎全部奉献给了工作。

看似风光的背后,是她难以言喻的泪水。

01

1970年,鲁豫在上海呱呱坠地。

她的父母都是播音员,工作繁忙,无力照看年幼的孩子。

便将她寄托给了祖父祖母照顾。

小时候的鲁豫常常看着别的小朋友依偎在父母的怀里,

可她和父母却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

每当这时她都会含着热泪,充满不解的问祖父母道,“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都不愿陪我呢?”

而祖母总会温柔的抚摸着她的头道,“等他们忙完了,就会来陪你了。”


彼时的鲁豫对父母播音员的工作充满了抵触。

认为它阻拦了父母陪在自己身边。

连她自己也不会想到,今后她会成为比父母更拼命的“拼命三娘”。

并且将播音主持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


春去冬来,鲁豫的个子开始抽条,她也到了该入学的年纪。

为了给女儿更好的教育,夫妻俩将鲁豫接到了北京。

起初,夫妻俩还担心她能不能适应北方的生活。

却没成想,鲁豫不仅环境适应的很快,连学习进度都赶得飞快。

她没有上过额外的辅导班,也承担不起所谓的精英教育。

但鲁豫从小就有一颗十分好学的心。

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她就会想一块海绵,孜孜不倦的吸收着新知识。

在学校,她犹如鱼儿入了水,每次成绩都名列前茅。

是名副其实“别人家的孩子”。

每次父母在外提起她,总是充满了骄傲。

鲁豫一路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读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高考那年,她思虑再三,最终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

跟父母生活的这些年,曾经对播音工作的怨怼,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

她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辛劳,也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她怀着忐忑的心填报了志愿,

高考成绩出来后,她终于如愿以偿。

在中国传媒大学,她见识到了更广阔的风景。

还曾在北京市申办英语奥林匹克竞赛荣获了一等奖。

但成绩优异的她,也不是什么书呆子。

在大学的校园里,她还邂逅了自己的初恋。

02

初恋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就是纯真美好。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鲁豫的初恋是她的青梅竹马。

两人从13岁相识,一起有过很多美好的回忆。

小时候缺爱的经历致使鲁豫一直都很慢热,没有安全感。


但朱雷跟她截然相反,活泼开朗,十分外向。

两人性格互补,关系十分的要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他们会一同上下学、做功课,或者外出玩游戏。

那时年纪尚幼,感情还很单纯,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学业上。

后来随着升学,两人的关系渐渐断了。

谁料大学报道的第一天,两人又撞倒了一起。

虽然专业不同,却心有灵犀的选择了同一个学校。

看着彼此惊喜的面庞,一缕情丝在他们心间悄然种下。

上大学后,身边谈恋爱的朋友不计其数。

学校里的爱情是那么的纯粹又美好。

看着每天都默默过来陪着自己的朱雷,鲁豫的心中也是小鹿乱撞。

他们漫步在校园的杨柳小道,

在绿草茵茵中谈着理想和未来。

于楼道下依依不舍时,朱雷终于鼓足勇气,捅破了两人间的窗户纸。

他们就这样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

但鲁豫并不是一个“恋爱脑”,

真正的感情是势均力敌,相互进步。

在谈恋爱时,也没耽误她在学习上的努力。

她依旧花费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提升自我能力上。

大学期间鲁豫并非播音主持专业,而是属于外语系。

为了练口音,她每天大早起都要去天台练习发音。

在清晨的凉意中,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大声念出来。

天道酬勤,所有的努力和付出终将会有所收获。

1993年,鲁豫不仅夺得了奥林匹克英语竞赛的桂冠,

还因为过于出色的表现能力,被央视一眼视中,将她这根“好苗子”收入麾下。

在央视,还是新人的鲁豫丝毫不惧。

很快凭借《艺苑风景线》打响了名号。

那时的她还不像现在这么瘦的这么病态。

而是一张小圆脸,笑起来十分讨喜。

别看鲁豫现在被吐槽是个“纸片人”,

但她从小都是“珠圆玉润”的类型。

不是过度的胖,而是恰到好处的一种健康和丰润。


这样的体型,在豪迈大气的北方算不得什么。

可在纤细秀美的上海,就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连她的父亲都会叹气道,“闺女,你考试这么辛苦,怎么就不见瘦呢?”

有时候,越是无意间的话语就越伤人,

更何况身处青春期的少女内心本就敏感。

那时起,鲁豫的心中就萌生了要减肥的念头。


但真正的导火索是和朱雷的分手。

相爱容易相守难。

两个人的性格天差地别,总需要有一个人进行让步。

让步一次两次容易,可没人愿意让步千次万次。

尤其正值年轻气盛的年纪,没有人愿意让步,就只有分开。

有时候分手不是不爱,而是相爱太难。


初恋的离去对鲁豫的打击很大,

伤心难过中,她清减的厉害。

可能她自己也没想到,清减后的自己上镜更好看了。

失恋给人的打击是巨大,尤其会让人产生不自信的情绪。

可消瘦之后的她竟意外的收获到了大家的一众认可。

也是从这时候起,鲁豫开始了病态的减肥之路。

“人越瘦越美”也成了她一生追逐的信条。

在相关的传言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她吃饭都要数着米粒吃。

这个习惯,她坚持了很多年。

甚至为了更瘦更美,她不惜要取掉两根肋骨。

不过幸好,这个疯狂的念头被她的亲人阻止。

但他们无法阻止鲁豫发了疯想变瘦的念头。

曹景行曾形容她,“你瘦得就剩下一根火柴棍加一个大脑袋了。”

虽然被网友不止一次吐槽过“像个骷髅”,

但她依旧我行我素。

03

情场失意,职场得意。

失恋的阴影并没有笼罩她太久。

在央视工作一年后,凭着优秀的主持能力,

鲁豫荣获了“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的称号。

喜欢她的观众不计其数,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信件。

这些鲜花和掌声并没有阻挡住她的步伐。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力的不足。

不是专业出身的她,在人才济济的央视,能靠运气红一时,却不能靠运气红一世。

没有实力,一切荣誉都终将化为虚妄。

1995年,鲁豫远渡重洋,来到美国进修。

在这里,她遇到了第二份孽缘。

对方是当地人,有着美国人的热情很奔放。

在看到鲁豫的第一面,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热情。

他有别于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情感让鲁豫很是新奇。

通过搭讪,两人有了不少的共同话题。

和他聊天时,鲁豫感受到一股不一样的放松感。

他们天南海北,什么都可以聊到一块儿去。

这种灵魂上的契合感让她很是震惊。

随着一点点的深入了解,鲁豫愈发认定了他就是自己命中的真命天子。

于是在两人相熟的第三天,他们便拜见了双方父母,开始谈论结婚的相关事宜。

没过多久,两人举办了盛大的典礼。

婚后,鲁豫也没忘记学习。

学成之后,她并没有就此留在美国。

而是毅然回国,继续之前的事业。

同时她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央视是很大,但优秀的人才太多了,反而不利于她的发挥。

因此思虑再三,她接下了凤凰卫视的抛来的橄榄枝,翻起了她的事业新篇章。


鲁豫的第一个改革就是《凤凰早班车》,

她是当时国内第一个开创了主持人“说新闻”先河的人。

为了七点准时播出新闻,她凌晨四点就要上班做准备。

楼下的大爷每天看着她凌晨披头散发的离开,清早浓妆艳抹的回来,

还曾一度怀疑过她是不是在做违法的勾当。


值得庆幸的是,那些心酸的血泪,都化为了累累硕果。

这种模式一经播出,便收获了巨大的反响。

鲁豫的举动不吝于在新闻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地震。

从她之后,这种模式成为日常。

回忆起那段日子,鲁豫也只是淡淡道,

“除了头疼,心慌,胸闷,四肢发沉,浑身哪都不舒服以外,也没什么特别难受的地方。”

所有的风光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

除了对身体的巨大消耗,鲁豫的第一段婚姻也迎来了红灯。

两人结婚结的痛快,离婚离的更痛快。

有关两人离婚的原因,媒体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因为鲁豫不顾家,太专心事业,导致婚变。

也有人说是因为男方家暴,不是良人,鲁豫趁机跳出火坑。

但不管外界怎么评说,鲁豫已经带着她的《鲁豫有约》来到了观众面前。

《鲁豫有约》现在经常被当做成攻击鲁豫没情商的话柄。

除了八零九零外,已经很少人记得它曾经的辉煌。

如今大火的《奇葩说》、《十三邀》等访谈节目,对上曾经的《鲁豫有约》,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它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靠着《鲁豫有约》,鲁豫整个盘活了凤凰卫视。

她和她的访谈,不仅是凤凰卫视的“王炸”,更是它的“恩人”。

那时候的明星,甚至以上《鲁豫有约》为傲。

这是多少访谈都做不到的。

事业再次扬帆起航之际,鲁豫跟朱雷又一次相遇了。

此时的他们早已过了年少轻狂的年纪,在时间的打磨下成熟了很多。

时过境迁,两颗沉寂已久的心再次疯狂跳动。

都以过了而立之年的两人,重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勇气。

这一次,他们携手走进了婚姻。

多年后的破镜重圆原以为会迎来一个圆满的句号。

然而2013年,鲁豫竟被曝出与某老总幽会。

在网友将矛头对准鲁豫时,才愕然的发现,鲁豫不知什么时候起,已经悄然地跟朱雷离了婚。

如今正是单身状态,追求新的恋情本就无可厚非。

04

仔细想想,鲁豫真的成也《豫鲁有约》,败也《鲁豫有约》。

《鲁豫有约》是她成功的开始,也是她被质疑的开始。

如今提到《鲁豫有约》,绝大部分人首先想起来的就是鲁豫的“真的吗?我不信。”

有无聊的网友整理过她的访谈,其中“我不信”的次数高达165次。

论“尬聊”,鲁豫根本没在怕的。

周迅说“现场有好多我想合作的演员,这种开心你能想象吗?”

鲁豫,“我不能想象。”

周星驰问她“我说我很英俊,这好笑吗?”

鲁豫,“很好笑啊。”

笑完她又说,“啊,我不应该笑是不是?”

她还拍拍一边的林娇,“你说应不应该笑?”


留守儿童说他们没有饭吃,

她盘根问底道,“为什么不吃肉呢?是肉太容易坏了还是什么原因?”


胡歌来宣传新剧《琅琊榜》,

鲁豫直接耿直道,“我根本没有看过琅琊榜。”


张朝阳谈到曾经失败的创业经历,自己坐着飞机,看到了外面的月亮,觉得很是感慨。

鲁豫问他,“飞机上怎么能看到月亮?”……


靠着别具一格的采访能力,鲁豫以一己之力承担起了全网的吐槽。

但你无法否认的是,靠着这些“尬聊”,《鲁豫有约》走过了20年的风雨。

20年的节目什么概念?

多少红极一时的明星,星途都没它的时间长。

有人说,“鲁豫本来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会装傻的主持人’”

不过鲁豫也坦承过做节目时的不成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她也有过不充分的表现,会脱口而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像胡歌谈过往的车祸,她随口一句“那你要感谢那一场车祸。”


但更多的是她愿意俯下身,认真的聆听。

无论咖位大小、人生经历,所有人在她心里都是平等的。

所以罗永浩会说,

“录了那么多期节目,只有鲁豫这次全程没有让人感觉到一丝的尴尬。”

连一向不爱夸人的马未都,都对她赞赏有加,

“我就觉得鲁豫特别聪明,在这个时代,主持人都不是她这个状态,她特别松弛,非常不像主持人,其他的主持人一到镜头前就特别死板,只有她有那种机灵劲儿让我眼前一亮。”


主持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鲁豫采访过很多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

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很容易班门弄斧而不自知。

但鲁豫不是这样。

李延亮曾经说过,他和鲁豫只聊了三句,鲁豫立马就猜到了他平时涉猎过的书籍。

你能看到的风光,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努力。

她的编导杨馨惠曾经说过,她从来不用提字器和手卡,连录四期节目,70多页的稿子,她都熟记于心。


世界上的天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99%汗水的普通人。

但普通人能一直坚持做普通事,那他本身就已不再普通。

正如她说,“如果一件事,你坚持做二十一天,它会成为你的一种习惯。如果一件事,你坚持做了十八年,那它一定包含了很多情感因素,比如说责任,比如说爱。”

在主持这个行业上,她坚持的早已远超20年。

无论外界如何议论纷纷,只有她内心的坚持始终不变。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鲁豫的事业真的很成功。

虽然毁誉参半,但能达到与她相同高度的主持人很少。

然而事业有多风光,她的生活就有多落寞。

鲁豫并不是一个坚定的单身主义,她也向往爱情。

在跟霍建华访谈中的失控,也可以看出她对孩子的渴望。

但也许就像她说的那样,“我从来没有碰到一个人,让我有想要孩子的冲动。”

如今已经52岁的鲁豫无子无女,只有两段失败的婚姻。

随着芳华逝去,她也会下意识的回避起死亡的沉重话题。

甚至也会坦承道自己“有点怕死”。

但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的遗憾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奥林匹克   都会   凤凰卫视   主持人   央视   泪水   风光   父母   婚姻   能力   节目   事业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