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行迹 - 中村草洋

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伯四肇基中村草洋至今已653年。张伯四原居永邑贡川流栏阁乡,后移居沙县二十四都,至白水村前村仔牧牛,见秀一洋,四水拱聚,地暖风和,符牛珉之兆,因筑茅房以牧业,巧遇堪輿,定向辟基,构建祠堂,取名草洋。发派邻村有顶太、坑源、牛架山、小坑源、杜水、廖源村,以及建宁、铭溪等地。

高海拔村

草洋村,地处三明市区第一高峰莲花峰主峰山麓,共178户,约800人;距市区19公里、锣钹顶4公里,海拔1022米。

莲花峰海拔1502米,“太阳半天现,峦峰接汉霄”,可观日出、观云海、观晚霞。峰顶有齐天大圣香炉,下有仙人锯石、叠石、乞丐石、棋盘石、蛇碣石、仙人示迹、仙人泉、古驿道等风景古迹。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村民张茂春、张宾海等集资三百两白银,修成从草洋至十周峡砌石路面,迄今每年仍有数万人到此观光旅游。

草洋村新一届村委,拟将草洋及周边开发成以水源涵养、生态休闲、高山避暑、森林康养、户外拓展、骑行健身为一体的城市周边基地,以助推乡村振兴。

张氏汉剧

汉剧为我国古老地方剧种之一,属西皮、二簧声腔体系,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台湾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已有400多年历史。

相传汉剧有800多出传统剧目,如《二度梅》《百花亭》《祭风台》《状元媒》《宇宙锋》《王昭君》等。明人袁中道日记云: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秋节后一天晚上,在沙市接受诸王孙宴请,其间观看了“楚调”《金钗记》演出。“楚调”乃汉剧前身,清初又称“楚曲”“汉调”,早年流行于湖北境内长江、汉江流域。历史上襄河、府河、荆河、汉河四大河派,在武汉不断融合发展,最终形成汉剧。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说:“京剧剧目很多是从汉剧里搬过来的。”如《击鼓骂曹》《乌盆记》《卖马》《碰碑》《琼林宴》等。京剧早期演员如米应先、余三胜、李六、王洪贵、谭志道等,亦皆出自“汉班”。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郑传寅认为,“汉剧首创的西皮二黄板腔体系,向北直接孕育了京剧,向南对粤剧等地方戏曲剧种的形成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草洋张氏汉剧,于清同治年间从江西传入,又名江西调,传入草洋后取名“乐乐欣”,属小腔戏种;伴奏分文武场,妆容近京剧,依旧保留年代久远的“封台”“拍八仙”“加官”等传统仪式,原以本地方言演唱,现多以普通话替代。

张氏汉剧至今仍在演出的剧目有《三仙献宝》:凡间积善人家新构华堂,福、禄、寿前往庆贺,并献上各自携带的珍宝,以祝福幸福、吉祥、长寿。其警示世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积德行善,才会幸福美满、健康长寿。《杨波上寿》:兵部尚书杨波寿诞,其子贺寿时,朝廷降旨他调任地方官,杨波叮嘱其为官三条:清廉、爱民、守法。警示世人为子要孝、为长要慈、为官要廉。《杨延昭发兵》:杨延昭镇守边关,辽兵犯境并摆下无名恶阵,杨元帅无法破阵,派焦赞、孟良去请马氏四夫人、五哥杨五郎前来一同破阵,派其子杨宗保沿途打探消息。此乃警示世人精忠报国,位卑勿忘忧国。

草洋张氏汉剧伴奏乐器含唢呐、笛子、丝弦三类,有胡琴、二胡、月琴、三弦、笛子、琵琶、唢呐、锣、钹等,并间用马锣的“川打”,有一定特色。

遗存古迹

福兴堂,张氏家庙,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岁次己未,供奉如来佛祖像、三宝佛像、前行南海观音佛像,门楹额有“鹫岭”题匾。

福兴堂。三明市社科联供图

德昌祠,张氏宗祠,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岁次戊午。相传地理先生到草洋一游,行至朱家以茶相待,行至范家不予理睬,行至张家淡饮以待,家中仅有一床,母子二人坐立一夜,将床让与地理先生。地理先生感其德,而教其迁居此处,建屋居之,取名德昌祠。

飞凤阁,又名文昌阁、书斋楼,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岁次壬申。二层楼阁,上层供文昌君像,左朱衣、右魁星,额曰“六府”;下层有杨、罗、李、朱闽学四贤禄位,额曰“继往开来”,有楹联“斯文传自鲁,吾道在其南。”梅列魏圣辉诗云:“行如飞凤势冲天,楼阁层上住圣贤。爽气直凌霄汉表,文光横射斗牛边。四园松竹侵檐外,万里江山歆眼前。不是寻常烟火境,抠衣云路舞翩翩。”

紫云寺古石碑:紫云寺位于莲花峰半山,建于闽王龙启元年(933年)岁次癸巳,由张氏始祖明慧公为首创建。本殿正厅供奉释迦摩尼佛像,左厅供齐天大圣佛像。

(作者:林日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飞凤   德昌   紫云   汉剧   西皮   长寿   行迹   剧目   佛像   京剧   仙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