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很久没有读儿童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今天有时间,想到自己近期因为带娃上网课的暴躁,需要再看看书,平静一下,于是又拿起这本一直没有读完的书。

这本书以童话寓言的方式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娓娓道来,比较让人能看得下去。

今天读了第五章,成长的寓言。

说实话,确实让人边看边反思。书中提到儿童表现出来的各种情感,真挚又深情。孩子是无助的,他无法选择怎样的父母。父母天然拥有无比强大的权力,儿童并不是天生知道该如何应对。这让我想到,无论我怎么生气,暴躁,孩子在接受完我的破坏性情绪后,依然会转身就来抱着我,蹭我的脸,要我抱抱他,无论怎么推也不愿意离开。在我生气的时候,他内心该是多么的无助和伤心啊。他的世界只有我,而我不断的控制不住自己的坏脾气,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了他。有时,自己会忍不住大声吼他,每次看到他恐惧的眼神,自己万分自责。可下一次,却又无法忍住。可能,潜意识里,大人都在享受这种貌似一下子就见效的暴行。渐渐的,发现孩子也喜欢发脾气,虽然他知道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可是每次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他都在发脾气。这个场景何其相似,不就是那个看着孩子不听话又控制不住脾气的我么。这种场景,好像在与延续的基因一样往下走。

想起我的小时候,其实父母脾气都非常不好,他们经常吵架,打架,也经常打骂我和姐姐,有时不一定是我们真的不乖,而是生活压力太大,或者不如意,正好那个情绪的发泄口对准了我们。然而,很神奇,我和姐姐长大后对具体的事项的记忆千差万别。很多很不好的事情,姐姐一直都记得,当她给我提起时,我完全没有印象,这些不好的具体事项就像是在我记忆中从未发生过一样。感觉自己是抹去了这些不好的记忆,选择性失忆。与此同时,我记录下了很多童年非常温馨的时刻,比如很小的时候,妈妈背着我在灶台边做饭;冬天很冷很冷的时候,妈妈给我捂脚;夏天发大水的时候,爸爸背我过河。

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但我一直记得他说的三句话:每一颗草草都有一颗露水养,都能活下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隔着一层窗户纸,没必要捅破了;嗯,今天我又完成了好几件事情,你呢?这几句话,一直就像刻在我脑子里一样,甚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记得爸爸说这几句话的时候的场景,神情。这几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这几句话在鼓舞着我前行。似乎爸爸一直在告诉我,无论何时,一定不要放弃,无论怎样都可以生活下去;人际关系没有那么复杂,又不是那么简单,有时糊涂一点好;不要虚度光阴,每天都要做有意义的事,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

但同时,我把爸爸的那些缺点和不好的,都一点一点从记忆里删除了。甚至,会把他对我们的过于苛责,解读我他一定是在为我们好,只是那时我们不懂,但就应该按照他说的去做。比如,夹菜不应该夹别人面前的,喝汤不应该发出声音,女孩子不能翘二郎腿…等等。以前,这些做不到,我们是会挨一顿打的,打一次记不到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今天再看,这种教育方式不一定对,但它影响了我在教育下一代时,思维和行为的惯性会很难刹住车。

是的,经常现在教育孩子时,我会觉得是不是打一顿就好了,是不是吼一顿,凶一顿就对了。但其实不是,只要内心还能做在情绪失控后感知孩子的情绪就会知道,只要你吼,凶,打,一定会后悔。所有的这种行为,情绪,都会传递,最后变成回旋镖,回来刺伤自己。

反思自己的行为,能进一步真正的看见自己,感知孩子,然后从容前行。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是甜蜜的负担,其实也是一次心灵的自我救赎,人生再一次成长的机会。只要真正的感知和看见,那么美好一定会一点一点的出现。耐住性子,静待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儿童心理学   开卷有益   心理医生   暴躁   蛤蟆   寓言   场景   情绪   爸爸   不好   姐姐   父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