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为打手游跳楼:别对孩子做这2件事!除非你希望他沉迷游戏

若问家长最头疼什么问题,孩子沉迷游戏必定榜上有名。


这一个暑假,学堂后台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私信和留言:


“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怎么劝都不听。”


“说好一天就玩一小时,玩起游戏就不撒手,我要不阻止,打游戏四五个小时都不休息,尿都能憋回去。”


“学习要有玩游戏那个劲头,成绩早就上去了!”


……


而更让人头疼的是——


家长越是阻止孩子打游戏,孩子打得就越厉害。


要是家长态度太过强硬,孩子还有可能做出过激的行为。


前两年,有位爸爸不让儿子玩游戏,孩子竟然从11楼跳下去了。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全身多处骨折,遭了不少罪。


据这位爸爸说,现在儿子依旧沉迷游戏,今年整个暑假门都不出,就在家打游戏。


爸爸呢,怕孩子再做出过激行为,也不敢硬管,可好言相劝收效甚微,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从游戏里把孩子“救”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明明是为孩子好,他却不领情?



你控制什么,孩子就在什么上失控


其实,类似于孩子沉迷游戏的新闻报道并不少见。


表面看症结都在孩子自身和游戏上面,但仔细看看报道,或多或少能感觉到家庭教育或家庭关系的缺失。


分享一个身边的真实故事。


我的邻居优优妈,是一位全职妈妈。


自打孩子上了三年级之后,母子俩经常爆发激烈的争吵,原因无它,就是因为优优沉迷游戏。


优优妈说,除了写作业,只要家里听不到孩子的声音,看不到孩子的身影,一定是他正在偷偷摸摸玩游戏。


一想到别的孩子在学习,自家孩子玩游戏,优优妈就坐立难安。


劝孩子不听,定规矩没用,那就只能跟孩子“斗智斗勇”了。


她尝试过惩罚孩子——


一旦发现儿子未经自己许可打游戏,就罚他写两套卷子。


可后果是,优优越来越讨厌学习,甚至一度用“你不让我玩游戏,我就不写作业”来威胁父母。


无奈之下,优优妈只能靠藏手机、更换手机密码的方式让优优少玩甚至不玩。


可是有一天,她发现问题更严重了。



一个周末,优优妈临时有急事,就把儿子送到姥姥家待一天。


她临走的时候,特意叮嘱姥姥,不管优优怎么撒娇,都不能把手机给他。


老人一口答应,说晚上带孩子出去玩一会儿,玩累了直接回家睡觉。


结果,第二天姥姥一起床,就发现优优根本不在床上。


姥姥找遍了整个家,最后在杂物间找到了优优,他眼睛眨都不眨一下,正盯着手机打游戏呢。


由于太过专注,姥姥叫了他好几声,他都没反应。


姥姥一把夺过手机,优优竟然扑过来又抢了回去,嘴里嘟囔着“让我打完这一局”。


看着小外孙通红的双眼,还有夺过手机时那烫手的温度,姥姥意识到,优优破解了她的手机密码,趁她熟睡,玩了一宿的游戏。


优优妈知道后,气得不行,直接上手揍了优优一顿,但同时她也很不解——


自己的本意是要孩子少玩游戏,学会自我控制。可从结果看,孩子不但没少玩,还熬通宵玩;不但一点儿都不自控,还学会“偷”大人东西了。



其实,从人的发展规律来看,孩子的“反噬”行为,是必然的。


单说优优妈的发心,确实是很好。她正是相信自己的安排一定会被孩子接受,所以不断对孩子提出限制性的要求,做出管控孩子的行为。


事实是,她把所有的“管理权限”都抓在自己手里,孩子哪里有机会学习自我管控呢?


他内心生长最多的,是叛逆和无力


这种情况下, 孩子想要在生活中获得自我掌控感,只能是“你不让我干什么,我想方设法偏要干什么”


如果这时,父母再训斥孩子几句。


那孩子心里就会产生被控制、被指责的愤怒感。


本来他可能玩一个小时就能放下游戏去做别的事情了,可为了让自己觉得:


“我能掌控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一切,别人控制不了我。”


他可能就会毫无节制地玩下去。



难道什么都不管,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那他岂不是为所欲为,以后都废了?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如此发问。


这个担心的初心,是希望孩子有个好的未来,但也在无意之间,把孩子放到对立面,进行了谴责:


“你管不住自己。”

“你就是不行。”

“你以后废了。”


我们知道,暗示的力量极其强大,长期处在被谴责状态下的孩子,很难积蓄出内在力量让自己走出困境。


换句话说,当我们抱着“解决”孩子身上问题的态度时,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充满了“敌意”。


显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你不让孩子打游戏

也不满足他的心理需求


那到底该怎么办?


我们需要先了解,打游戏满足了孩子的哪些心理需求


一个上五年级的女孩,特别喜欢一个叫《我的世界》的游戏,她经常自己在房间里玩。


虽然她自认为没耽误学习,可爸爸觉得,自打女儿迷上这个游戏,成绩就没多大进步, 女儿性格也变得更加内向。


有天周末,女孩玩到半夜才睡,第二天没按照爸爸规定的时间起床。


于是,爸爸以女儿没按时起床为由,删除了孩子玩了大半年的游戏。


女孩当场崩溃大哭:“我花半年多修建的城堡,你怎么不经过我同意就删掉,现在全没了!”


爸爸觉得女儿有些小题大做,呵斥了女儿几句。



之后,为了防止女儿偷偷在房间玩游戏,爸爸拆掉了她的房门门锁,电脑也不允许设置开机密码。


女孩当然不愿意,频频跟爸爸“交涉”,但每次都以爸爸的责骂作为结束。


她最后一次跟爸爸沟通时说:“别的同学家长都允许孩子玩游戏,为什么只有我家不行!”


而爸爸的回答是:“你这次考试比往常低了10分,别的同学呢?”


女孩至此不再跟爸爸说打游戏、加装门锁的话了,好像就是突然之间,她对周围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父母让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


当父母意识到女儿状态不太对,带她到医院检查时,孩子已是中度抑郁了。


根据医生的建议,爸爸给房门装上了门锁,跟女儿说电脑是她的私有物品,怎么用都随她,也不再禁止女儿玩游戏。


慢慢地,女孩的病情开始有了好转的迹象。



她爸爸庆幸的同时也感到无比困惑:


我们为她付出这么多,就不让她玩个游戏,怎么就抑郁了呢?现在孩子心理这么脆弱?


一声叹息。


也许在这位爸爸看来,游戏就是玩,玩物丧志会耽误学习。


但在女孩眼里,游戏里修建了大半年的城堡,是自己具象化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世界,她靠自己的努力,把想象中的美好事物“建造”了出来,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这个世界,她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这个世界,她有着无穷无尽的试错机会,一个方法不行,马上换下一个,永远不用担心被否定和批评;


在这个世界,她想干什么就什么,不像在现实中一直被父母老师安排生活和学习,她体验到了掌控感


直白地说,爸爸删除的不仅仅是游戏,也让女儿的心理需求无处安放。被剥夺了这些,孩子上哪儿去找价值感和意义感呢?



父母需要怎么做?


有人说,问题都出在游戏上,现在的游戏设计得太容易让人沉迷,家长就是想管,也管不住孩子。


这话看似有道理,但你仔细想想,没有各种电子游戏,孩子就不会沉迷某样事物吗?


我们小时候看电视、看漫画、看小说经常沉迷进去忘了吃饭、忘了睡觉,直到父母强行把我们“拉出来”才算完。


那时的我们,跟现在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按照尹建莉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


我坚信使人堕落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心灵的空虚,或有些素质的缺失。


那些在游戏中堕落的人,即使没有电脑游戏,也会有另外的什么东西使他不可自拔。”


也就是说,如果想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出来,我们就得想明白:


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不通过打游戏来满足,还能通过什么方式去满足呢?



基于此,我有三点建议给到大家:


一是,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连接。


心理学家克莱因说过:“人活着就是为了寻求和客体的连接。”


未成熟的孩子最想跟谁保持连接?毫无疑问是父母。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那里感受不到被接纳、被理解、被关爱,他就要重新找一个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客体关系,进行自我补偿。


于是我们看到,孩子沉迷游戏了。


这时候,想要让孩子离开游戏,我们就要先跟孩子建立一个有着良好互动的亲子关系。


不然,怎么劝孩子都没用,只能适得其反。


二是,孩子需要在现实层面不断试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很多失误和挫折。


如果父母总是去纠正或者批评,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导致他们不敢在现实生活中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转而投向能给予正面反馈、鼓励尝试的游戏中。


你不让孩子去试错,他们现实中的勇气很容易就被消磨掉。


其实,孩子遇到的每个挫折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导,只要他们自己感觉到了不对,就会去自行调整,并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而这也是他们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是,把控制权还给孩子。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都得承认电子游戏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管是出于减压、社交还是宣泄情绪等需求,他们最终都是要玩的。


我们把该给到的给到,该做好的做好就行了,千万别去干涉孩子打游戏。


我们越是反对,就越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越能加深他们打游戏的欲望。


把孩子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自由的孩子才最自觉。



最后,分享给各位父母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育儿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是自己。


共勉。


什么样的孩子沉迷游戏?

得不到游戏的孩子

或是在现实中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孩子


把控制权还给孩子

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才是把孩子拉出来最好的方式


邀您加入应对孩子手机沉迷训练营

与孩子共同成长,彼此成就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加入

应对孩子手机沉迷训练营 199 购买


作者介绍

晴川,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编辑,育儿学习者、观察者、分享者。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孩子   打手   游戏   姥姥   爸爸   家长   女儿   父母   需求   女孩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