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科学探索奖”公布,4位青年女科学家获奖!首位“90后”获奖者是她→

9 月 15 日,2022 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他们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由腾讯基金会资助的300万元奖金。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注意到,本届获奖者中有4位女性,4年来女青年科学家获奖人数已达到21位。在本届50位获奖者中,最年轻的获奖人仅31岁,系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王光宇,她也是“科学探索奖”首位“90后”获奖者。

本次获奖的女青年科学家是:

范宣梅 成都理工大学

陈婷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吴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光宇 北京邮电大学

范宣梅

现任地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范宣梅一直聚焦“强震地质灾害链生演化机制与预测”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针对灾害链不同演化阶段,在同震响应机制、震后灾害链效应与预测、灾害风险预警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并将其应用在我国强震山区的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范宣梅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 Richard Wolters青年科技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首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全国共10位)等荣誉称号。担任国际大型滑坡研究协会(iRALL)秘书长、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评奖委员会委,SCI期刊Earth Surface Dynamics、Geoenvironmental Disasters的副主编和Landslides、BOEG、工程地质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

陈婷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组织再生调控与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重点研究皮肤微环境在组织再生过程中调控干细胞命运决定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理,以及阐明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疾病的致病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已发表论文多篇,在毛囊干细胞发育、干细胞区域特异性、白癜风对称分布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成果。

吴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管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遗传学研究,在揭示肿瘤易感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以及遗传变异与患者预后差异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她带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检测队的业务骨干和移动P3实验室驰援武汉,负责武汉最大规模的东西湖方舱医院的患者核酸检测。她带领检测队日夜工作,核酸提取质量接近100%,检出率稳定在99%以上。高质量的检测结果,为东西湖方舱医院创造了“零回头”佳绩。

王光宇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首批小米青年学者,获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支持,长期致力探索智能医学生物计算新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前沿水平研究成果,在Cell、Nature、Nature Medicine、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MICCAI 等国际期刊或顶会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作为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相关数字健康医疗研究成果获学术期刊Nature在“Spotlight”专栏关注及报道。

勇于探索 打破常规

才能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

王光宇长期致力智能信息处理、智能医学生物计算新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当问及个人在科研工作方向上的定位时,王光宇这样说:

“从研究方向来讲,我所从事的是信息交叉方向。我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大学,当时相对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学术和科研环境,让我有了更多机会进行自由探索,也是在那个时候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选择从事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医学成像。在博士后研究阶段,我开始关注智能科学领域,进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在工作阶段,选择北邮作为科研工作的新平台,也缘于北邮作为信息黄埔的专业优势,希望有更广阔的平台开展跨学科工作研究。”

“说到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缘起,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专家Joachim Frank教授。由于读书期间所在的实验室与Joachim Frank教授有诸多交流,我了解到他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发明了电子显微镜图像处理的单颗粒算法,在解析核糖体结构和功能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后来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也因此被戏称为:一个物理学家因为解决生物问题,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这件事情对我研究兴趣的影响较大,我也想分享给大家。想说的是,科学的发展和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这种交叉不仅仅是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往往是如何提出问题。

将个人兴趣与事业相融合

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驱动的智能医学计算不断突破,催生了新的医学研究范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门领域。同时,基于生物技术启发的智能计算新方法,有望催生颠覆性的技术与应用。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王光宇将专业优势与北邮信息科技特色相结合,做出了系列成绩。

谈及硕果背后科研之路上的努力和付出,王光宇如是说:

“交叉工作需要不断保持对研究方向的追踪、热情、勇于试错和持续学习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要兼顾,时间是最大的挑战。尤其是前期面临组建团队和培养学生、申请项目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研究方向发展。因此,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印象中,这两年的除夕都是与科研项目一起度过的。当然,这个过程也会甘之如饴。因为将个人兴趣与事业能融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持续学习 科教融合

担育人使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王光宇认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为国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中坚力量,而科研的品味和创新的持续追求,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王光宇说:“我所在的张平院士领衔的团队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一直注重将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作为团队的一名青年教师,我也希望能够传承和发扬这样的精神,在积极推进前沿交叉研究方向建设的同时,能够努力探索新路径,将科研育人理念贯穿于育人实践中。目前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开始讲授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与应用等课程,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能激发更多学生开展科研探索的兴趣,帮助他们提升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的意识和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

面向未来

奖励潜力

鼓励探索

科学探索

永无止境

勇闯科学“无人区”

勇攀科研“最高峰”

加油

女青年科学家们!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综合自北京邮电大学、腾讯、成都理工大学等

编辑/廖芸卿

审签/乔虹

监制/席淑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东西湖   全国妇联   科学   干细胞   获奖者   首位   北京   科学家   科研   机制   兴趣   青年   智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