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有山有水有文化,大江大湖大梦想

芜湖景物如画大江浩荡

气势雄伟名不虚传

历史人物风俗民情

芜湖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是皖南重镇和门户是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之一。早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代,诗人林和靖(公元九六七一一〇二八年)就在他的诗中赞叹“芜湖是胜游”今天,它又以更新更美的姿态,吸引着国内外游人,芜湖是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青弋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海拔六至十米,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十六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芜湖市辖镜湖、鸠江、弋江、湾沚、繁昌5个市辖区和南陵县,代管县级无为市。

安徽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其中芜湖常住人口为367.2万人,常住人口增长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合肥市芜湖市人口367.2万

芜湖是安徽东南部交通运输的枢纽,火车、汽车、轮船,四通八达,把它同大江南北、祖国各地连成一片。它是宁芜、淮南铁路的终点,又是皖赣、芜铜铁路的起点,每天有客车从芜湖开出,通向上海、南京、合肥、蚌埠、铜陵、屯溪、贵溪等地。它又是安徽东南部公路网的中心。长途客车每天有七百五十多辆班次从芜湖始发,通往南京、杭州、常州、溧水、黄山、九华山、祁门、电溪、安庆、马鞍山以及皖南各县、镇。芜湖港是长江沿岸的第四大港,上海至武汉、重庆的上水、下水客轮,每天数次在芜湖停靠

芜湖近江带河,山明水秀,风景如画。古往今来,都是游览题咏的胜地。赭山、铁山、范罗山、神山、赤铸山、火炉山、弋矶山、四褐山等五十多座小山,峰峰凝翠,疏密有致地点缀于市区和郊外;镜湖、九连塘、马塘、汀塘、大荷塘等湖泽池塘,似颗颗明珠镶嵌在绿树红楼之中。长江浩荡奔腾,流经城北;青弋江碧澄如练,穿城而过,注入长江

大自然以其神奇的画笔,把江城芜湖打扮得妩媚多姿。古人还给这座城池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

在赭山,人们可观赏九百多年前建造的豬塔、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读书处——“滴翠轩”和千古禅林广济寺;在城区西南,长江和青弋江交汇处,还可以看到傲视长江,气冲霄汉的中江古塔

芜湖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如果浏览一下城区古老的城台,华厦的遗址,就能看出它悠悠岁月的风貌,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芜湖的原始聚落就见于史书记载了,当时名叫“鸠兹”

《左传》上说:“鲁襄公三年(公元五七六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

“鸠兹”就是芜湖最古老的名字。从此以后,鸠兹一名史书不绝,也曾被写作“皋兹” “祝兹” “皋彝”《勾兹”,直到西汉初年,鸠兹一名沿用不废。吕后执政时封徐厉为“祝兹侯”就是一例

据史书记载“芜湖”之称始于汉代元封二年(公元前一〇九年)汉武帝刘彻改鄣郡为丹阳郡辖十七县,其中有芜湖县

唐代诗人刘秩在《过芜湖》一诗中,有“百里芜湖县,封侯自汉朝”之句。可见“芜湖”一名距今已有二千零九十多年的历史了,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说:芜湖“以地卑蓄水,而生芜藻”因名。这大概就是“芜湖”一名的由来

芜湖雄踞长江之滨“扼中江之险”历来为兵家攻守要地。据记载,从春秋战国时代的鲁襄公三年到清代同治二年,发生在芜湖的大战役就有五十四起之多,《五代史》说:“杨行密攻赵锃,战于褐山。”这场战争就发生在今芜湖四褐山;三国鼎立时期,刘备曾说:“江东形势,先有建业(今南京)次有芜湖”可见他对芜湖战略地位的重视

当时,东吴大将陆逊曾“部精兵数万人”屯驻芜湖,用以防范江北曹兵。为了加强对芜湖的防守,孙权还在长江对岸开辟濡须水口(今芜湖裕溪口一带)夹江立坞,筑城防守,传说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东吴大将周瑜是坐镇芜湖指挥的。至今芜湖仍有周瑜“点将台”“三气周瑜芦花荡”等遗迹

芜湖地处物产殷富的江南水乡,是古老的商业城市。唐代,芜湖有“近海鱼盐富,濒淮粟麦饶”之誉,宋代以后,芜湖发展成为皖南山区、巢湖流域以及淮河地区的米粮、食盐、木材、钢铁和多 种手工业品的集散中心

那时“请命官开厂于此”新发展起来的浆染业也闻名遐迩。清光绪二年(公元一八七六年)以后,芜湖推为中国四大米市(芜湖江、长沙、无锡)之首,每年出口大米八百多万担,有“堆则如山,销则如江”之说。这时,芜湖已成为“楼台数列”“市座鳞次,百货翔集,……至夕不得休”的城市了

然而,新中国成立前的芜湖,满目凄凉,百业凋零。那时,芜湖仅有“两个半烟囱”即一家小发电厂、一家裕中纱厂和处于半停产的美隆面粉厂以及几家手工作坊。如今,全市拥有近五百家工厂,形成轻工、纺织、手工业体系。畅销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四十多种

过去,芜湖仅有一条不到一百米长的柏油路,曾被国外一家报纸讥笑为“世界上最短的柏油马路”,现在,芜湖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截至目前,共建成624公里,完成投资1.85亿元,其中村村通597公里,75%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芜湖人民正在四化建设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芜湖,将以更新更美的面貌,热情地迎接中外游客

历史上的芜湖八景

芜湖素以自然环境优美著称,市区和郊野峰峦岗岭五十余座,湖泽池塘三十余口。真可谓翠岫罗列,碧水萦回,水色山光,相映成趣,延岩起伏,百态多姿。这些秀丽的山川和名胜古迹,成为历代文人游览吟咏之所。因而逐渐形成“芜湖八景”之说

据志书记载,芜湖八景为猪塔晴岚、玩鞭春色、白马洞天、雄观江声、镜湖细柳、吴波秋月、荆山寒壁、螺矶烟浪等八处。此外,人们还传说有神山时雨、犀牛望月、盆塘塔影等三景

芜湖的美丽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唐、宋、元、明、清各朝代,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游览过芜湖,并留下了许多歌咏芜湖风光的诗文

其中有杜牧、温庭筠、杜荀鹤、林逋、梅尧臣、黄庭坚、张耒、杨万里、张孝祥、文天祥、李纲、欧阳元、萨都刺、陶安、解缙、王守仁、王世贞、萧云从、施闰章等。他们中有的诗句给芜湖景致以很高的赞美

如张孝祥在题咏芜湖八景之一的“蜂矶烟浪”所在地的寺庙——宁渊观的一首五言律诗《宁渊观》里这样写道:“……日照山如画,云浓水似烟,休寻蓬岛地,只此水中天”,他将芜湖比作“蓬岛地”,可见芜湖风景绮丽之一斑可惜这些景致历经沧桑,大多毁坏

今天,唯有赫塔晴岚、镜湖细柳、盆塘塔影、蜂矶烟浪尚保留一些旧有风貌,白马洞天、荆山寒壁还残存一些遗迹

芜湖八景的位置、传说如下

赫塔晴岚

位于山南半山腰。赫塔建于宋代治平二年(公元一 六九年)。塔前有芜湖最大的禅林——广济寺和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山谷读书处滴翠轩。这里花木繁茂,篁竹蔽天,“每当雨后,岚光飘缈”因而得名

玩鞭春色

位于今芜湖二十里铺。宋代这里建造了玩鞭亭,还有假山和四时花木,直至清代都为芜湖一大游览胜地。玩鞭亭是纪念晋明帝暗察他的手下大将王敦的军事营垒后返回都城南京,途经此地,为逃脱王敦追兵,丢下七宝鞭这一历史故事而建的

白马洞天

位于今芜湖县白马山。此山东南两侧各有一洞,一名观音洞,洞外有观音庙;一名神仙洞,洞前有神仙庙。据说,观音庙旁有一株高四、五丈,粗够四、五人合抱的高大的白果树。一九五五年,此树被狂风吹倒

雄观江声

位于古吉祥寺右首,今芜湖第二十三中学内。宋代淳熙七年(公元一一八 年)在这里建造了一座雄观亭,亦名观澜亭,芜湖状元张孝祥题匾额。此亭于明代万历年间被江水冲毁《芜湖县志》说:明代崇祯八年僧人利用雄观亭遗砖在附近鹤儿山造了一座三元殿,也称雄观禅院。院里相传有一块响石,人立响石旁可听到长江水的波涛澎湃之声。雄观江声即指这一奇景。明代常遇春攻打采石矶时曾住过雄观禅院

蝗叽烟浪

位于芜湖对江无为县蜂矶大队。陆游《入蜀记》说:“芜湖江边有矶,矶有宁渊观,矶下有洞,洞中有螺长尺余,时为害人。”宁渊观又名水心禅院,即后汉昭烈帝刘备夫人纪念祠。此处四面环水,古为“江心第一境”,也称蝶矶烟雨。《太平府志》说:明太祖朱元璋有“螃矶烟锁在芜湖”,因而又称蝶矶烟锁

镜湖细柳

古称烟雨细柳,位于今镜湖西面小岛——烟雨墩,市图书馆所在地。昔日因垂柳依依,绿影照人而得名

吴波秋月

位于城西,濒临长江。宋代隆兴二年(公元一一六四年)这里建有吴波亭,风光优美,古人诗云:“万顷玻璃一色秋,水光蟾影两悠悠。冰壶倒浸银河冷,玉兔高悬夜气浮。客舫纵横依断岸,渔灯明灭隔中洲。”成为豪门权贵迎送宾客之所。后来,因江水上涨浸蚀,到清代遂废

荆山寒壁

位芜湖南十多里的大荆山。此山峰峦耸立,陡如刀削,山上山下,古木参天,人们即使在盛夏到此也感到凉爽如秋。传说明代嘉靖年间一官吏游玩到这里,豪兴大发,挥毫在山岩上写了“寒壁”两个大字,因此得名。《九域志》说,古代此山多玉,卞和得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欢迎关注更多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芜湖   芜湖县   黄庭坚   中江   皖南   芜湖市   长江   安徽   南京   宋代   大江   公元   梦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