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252)丨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大家好,我是扈俊丽。

一个陪妈妈们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创业者。

为了增加公众号的可读性,周六、周日、节假日发布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内容来自:书籍、公众号、知乎、微博、付费社群、群聊、朋友圈等,不代表个人观点,也不清楚原始出处,所以大部分没有注明摘自哪里,侵删。

这是第252篇学习笔记: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以下为学习笔记正文。


1、沟通

互动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人们以为沟通就是尽可能详细地向对方表达清楚一切。

但我们需要留意一种情况:

当两个人产生冲突的时候,彼此会因为情绪唤起而失去应有的心理空间。

因而也无法接收到对方所表达的全部信息,无法分辨对方的核心意图是什么。

在这种体验受限的情况下,倘若对方的反馈信息是超载的,那么接收者会因为自己的内存被迫溢出而暴怒。

就像一个人在气头上,另一个人对自己解释,哪怕说得都对,但这些「对」是无法被接收的信息。

那一刻的数据吞吐,大大超过了自身的带宽容量,它会被接收者体验为一种侵蚀,一种对于自己感受的漠视和暴力抗拒。

这也是为什么在关系冲突中,对自身的辩解会成为更加激烈冲突的助燃剂。

因为它在不断占据对方的心理内存,而没有帮对方释放空间。

对方根本听不进去,也不想听。

那一刻唯一能感知的就是自己的核心诉求是否被看见和回应。

这是人在情绪高度卷入后表现出的一种注意力窄化(无法心智化)。

它加载不了核心需求以外的信息。

从调谐的角度来讲,我们优先关注的不是澄清事实,而是在对方有限的内存里,给出最关键的信息。

当一个人的内存已经满溢的状态下,可以说:“别生气,我去给你弄点吃的,其他的等会再说”。

更简单的:“先消消气,待会我和你好好说”。

甚至也可以什么都不说,等待对方把所有想说的话说完再去回应。

那些澄清和解释的话语当然也是重要的,但它要根据另一个人所处的情绪状态去匹配介入的时机。

就像在心理咨询中,当来访者处在一种高度情绪化状态下的时候,这时候给予直接解释只会让ta更加暴怒,甚至连过于中立的共情也会引发破裂。

因为它不是调谐的回应,哪怕它是正确的。

以上这些当然不是一个公式化的东西,你可以采取任何你认为对的方式去处理那一刻的紧急情况。

但核心原则是根据对方心理内存的冗余程度,去介入相应的回应动作。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两个人的内存都爆缸时,先避开冲突去自我调节,可能会是更好的处理方式。

2个人沟通时,除了在沟通“内容”,同时也会产生“关系”。

内容是明线,关系是暗线,明线是物资,暗线是通道。它们同时发生、同步进行、交融在一起。

就像铁轨和货物的关系。

想要达到沟通的目的,首要的目标是要保障“铁轨”的畅通。

也就是关系的和谐、畅通,才能达到把“货物”——“内容”送达给对方的目的。

2、不争论

我不太喜欢和别人争论,因为就算我是对的,也没有必要去证明别人是错的。

人的位置不同那么认知也就不同,所以还是少言为贵,俗语说得很对: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一个人在很弱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的,那说的话再正确别人也会当空气。

而强者就更没有必要去证明什么了,他的成果就能证明自己了。

3、不做任何评判

人随时都在改变及成长,尤其是小时候。

描述你看到的孩子的具体行为,并说出你欣赏的优点,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笼统的评判。

比如,与其说“你的数学很好”,不如说“我很喜欢你做算术题时聚精会神的样子”;

与其说孩子“画得好”,不如说“我很佩服你为这幅画下那么多功夫;

我喜欢你画的那栋房子,看起来好像在微笑,让我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

赞赏孩子的努力,描述你看到的东西与感受,并鼓励孩子,而不要做任何评判。

描述你的观察,并发现一些具体的特质给予称赞,远比“干得好”“太棒了”之类的笼统评语更鼓舞人心,也远比批评更实用。

如果孩子写的作业看起来像鬼画符,乱成一团,但有个字母P写得很完美,你只需要说:“我喜欢你把P写得那么工整。”

下次你会看到另一个完美的字母,这就是成长,也是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暗线   明线   目的   闭嘴   冲突   说话   内存   核心   关系   孩子   内容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