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铁码头耗费15万两白银建造,是青岛栈桥的哥哥,可惜位置不好

说起码头栈桥类的建筑,最知名的无疑是青岛栈桥。青岛栈桥成名已久,在民国时期就是青岛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标志性建筑,它始建于1891年,距今已经100多年了。当然,我们看到的青岛栈桥经过多次维修扩建,长度和造型已经跟最初有较大差别了。

不过,跟青岛栈桥几乎同时期建造、位于威海刘公岛景区里的铁码头,却少为人知。要知道铁码头在1891年就建成了,而青岛栈桥1891年才开始建造,直到1900年才由德国人完成收尾工作,彻底建好,而且它们俩完全就是亲兄弟,铁码头还是哥哥。

1、师出同门。

威海的铁码头和青岛栈桥同属清末北洋海防体系的一部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迫于形势,被迫拉开了海防近代化建设的序幕,威海铁码头和青岛栈桥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修建的。

威海铁码头和青岛栈桥都有同一个“父亲”,就是清末的直隶候补道员龚照玙,这两个工程都是他负责督造的,而且当时龚照玙对于青岛栈桥的称呼也是铁码头,直到1914年以后,青岛的铁码头才开始被称为青岛栈桥。

2、铁码头级别更高。

威海铁码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青岛栈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包括铁码头在内的刘公岛是甲午战争纪念地的缘故,但是铁码头自身的文物价值也很高。

3、铁码头曾是北洋水师的母港。

威海铁码头之所以叫铁码头,是因为它的墩柱确实是用铁做的,用厚铁板钉成方柱,中间灌入水泥,“凝结如石,直入海底”,足以抵抗风浪侵蚀,坚固异常。

码头于1889年开始筹备,1891年建成,是一座丁字形突堤式码头,共有84个墩柱,总长205米,宽6.9米,最初桥上铺设的是木板。整个工程造价高达15.15万两白银。1915年、1935年,铁码头分别进行了改建和维修。1971年,在铁码头原有基础上增建了“丁”字形引桥,现在舰艇都停在新建的这段引桥旁。

北洋水师毫无疑问是清政府水师中的精锐,刘公岛曾经是北洋水师的指挥中心,铁码头最初就是作为北洋水师的重要海防设施而建造的,它也曾经是北洋舰队舰艇的停靠地。

因为种种原因,铁码头并没有成为像青岛栈桥那样的城市地标性建筑,甚至不少去过刘公岛的游客都没有注意到它,这确实令人遗憾。

首先名字上就输了,青岛栈桥,这名字一听就挺高级是不是?铁码头,扑面而来的朴实感,倒是听着就挺结实的。虽然青岛栈桥原来也是铁码头,但是人家改名了啊,就像云南的香格里拉市,原来叫中甸县,名字一改,游客纷至沓来。论好名字的重要性。

其次,位置不太好。青岛栈桥与陆地相连接,而且紧邻青岛最繁华街巷之一——中山路,而铁码头却在刘公岛上,游客去刘公岛都需要乘船才能去。

去刘公岛的船票和景区门票是加在一起的,这意味着想看一次铁码头就得付出100多元的代价,当然去的人就少了。而且刘公岛很大,上面可游览的景点也多,不少游客逛到后面就累了,很容易把铁码头错过了。

再次,铁码头至今还被使用。也就是说,它仍能发挥军事作用,当然也就无法像青岛栈桥一样对外开放、任凭游客随意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威海   栈桥   青岛   北洋   码头   引桥   刘公岛   水师   海防   可惜   哥哥   不好   游客   位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