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3》余初晖对母亲大呼小叫:你为什么爱抱怨、爱指责别人

一不小心,又跟朋友聊到了《欢乐颂》中的余初晖,朋友说虽然不喜欢,却非常同情她。

余初晖经常会跟妈妈吵架,实则是因为无赖爸爸总会家bao她的妈妈,可妈妈竟然不知道反抗和拒绝。无奈之下,只会用对母亲呼喊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随时还要关注母亲是否跟父亲有过联系。

朋友说在阿初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模样:胡思乱想、乱发脾气,爱指责别人,不如意就会患得患失。

就比方说,上司布置了一道任务。她总会担心出错,就会反复问,XX跟你说的不一样,你是不是说错了,要不要按照XX说的改?通常领导听到这句话后脸色都会大变,有时还会问她是否听懂了自己的意思。

她说自己问完也很后悔。与人交往时,她都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有时还会对孩子歇斯底里。

相信,我们的身边也会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或许,你也是一位敏感、多虑,时常还会情绪化的人吧?如果是这样,建议你看看《情绪钝感力》这本书。

它的作者是加藤谛三,日本很有名的心理学家,担任过某咨询类电台节目的主持人。他也写了很多家喻户晓的好作品,比如《性格中的蜜与甜》、《摆脱不安》都曾在日本风靡一时。

在《情绪钝感力》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有人能轻松摆平,而有的人却压力山大,想东想西也解决不了问题。

作者说,存在这样的情绪,大多数的原因是由于过于敏感的情绪造成的。过于敏感,我们就会放大压力,使自己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郁郁寡欢,一蹶不振。

虽然如此,也不必担心害怕。这本书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摆脱敏感的四种方法,通过加减入乘除的四则运算,我们很轻松地就可以克服焦虑。从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稳定心态,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

01压在头上的稻草只是一种敏感情绪

我们的身边,总会看到怨天尤人的人。抱怨孩子不懂事、职场上司不会用人、同事只会溜须拍马……他们的举止行为总是受内心的情绪蛊惑。

作者说,这类人经历的一些事情,很多时候都会误判自己的感觉,并对事实的客观性存在偏见。

他在书中举了自己朋友的例子。

那个朋友是职场新人,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自己的业绩也很平常。为此他感觉很自卑。部门领导的一句玩笑让他感觉颜面无存。而其他人某种无心行为也被他情绪化处理了。在他的内心中时常会有声音提醒:自己被人耍了。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曾说:“情绪的产生基于大脑对信息的选择性捕获。”

其实,就是说我们的思维认知不同,产生的处世行为也会不同。积极乐观的人会向阳处看,以饱满的状态解决遇到的问题;敏感脆弱的人则会遇事退避三舍,不知道与人相处的办法,更会让彼此关系恶化,偏执到自己受伤、自暴自弃。

02谁的内心还没点“被害妄想”?

说到妄想,相信你不会承认这种想法的,可如果提到“总有刁民想害朕”,或许你会感同身受。

朋友跟我讲起一件事。

有一回加班到深夜,马上走到了小区门口就感觉身后有人跟着她,好像还有搭讪的意思。回头只见那个人一袭黑衣。她加速,后边的人也加速。吓得她拔腿就跑,后边的人也加快了脚步。

跑到楼前跑不动了,后边的人也气喘吁吁地跟到了面前,原来是自己老公。因为联系不上她(手机没电了),夜深还不好意思大声喊她。

她说在自己“逃跑”的时间里,一直想的都是身后的男人会怎么加害她。

大概是因为我们太过敏感,会把听到的那些可怕的新闻强加在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想象交织起来,可能就演变成“被害妄想症”。

拥有妄想症的人,通常身上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压力刺激神经,产生焦虑和疲惫,出现了更大的压力。表现的情形就是:

“我真倒霉!”

“这件事怎么能轮到我身上!”

“为什么是我不是你!?”

“都怪你,就是你的错!”

情绪敏感的人会不断把外界的小事件转化为攻击性的思维,找个出口宣泄出去。

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有些人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会大吵大叫。

所以当我们有了这种不良的情绪感受,一定要问问自己事情的真相,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把所谓的情况当真。

这时培养情绪的钝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03用四则运算法,构建自己的钝感力

现在我们知道了,同一件事情当思维不同时我们产生的情绪感受就会不同。

那么我们就要学会换思维去思考问题,学会就事论事,培养自己的情绪钝感力。具体应该怎么做吗?作者给我们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方法,叫做四则运算法。

简单地说就是用加、减、乘、除法调整自己的情绪。

加法:往好处想,给生活加点甜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通过实验证明人们经常会因为某些偶然的事件,而让自己的恐惧感被激活。

因为恐惧感,他们就会无法表现出自己实际的模样。

如果我们能够暂时忘掉恐惧,就会感受到身边快乐的存在。忘掉恐惧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要学会尝试尝试,做一些以前未做过的事情、未学过的东西,去以前不愿意去的地方。

减法:放下包袱,避免情绪内耗

放下包袱的简单方式就是不喜欢就甩开。如果你讨厌对方,干脆就远离他,不需要继续纠缠下去。重要的是找寻快乐而不是自寻烦恼。

放下包袱还要学会停止抱怨。因为抱怨的同时会消耗我们自身的精力,内心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抑郁情绪,非常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放下那些不快乐的事情,克制自己内心的冲动。慢慢会找回那个隐藏很深的自己。

乘除:相信自己,快乐随时陪伴

情绪敏感的人,zui大的特点就是自卑。他们习惯于看别人的脸色办事。寄希望于别人的表扬和恩惠来确认自己。

关注别人的看法并不是一种爱自己的方式。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不是由别人来决定。拥有钝感力的人都懂得专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所以想要变成一个有着钝感力的人,想要摆脱敏感情绪的好办法,就是要找到自我的价值,相信自己,提升自己,不断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除法:轻装上阵,提升生活勇气

时下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负面的新闻,对于敏感者来讲,就会对号入座这些负面的事情。

而拥有情绪钝感力的人,他们不会让负面的新闻对自己形成压力,他们会试着去抵抗这些信息,会纠正这些错误的认知。

非常喜欢书中的一句话。

“猫眼看世界。猫可以把你当成空气,但他的眼里永远都藏着自己的星辰大海。”

拥有钝感的人会轻松自如地应对自己的周遭世界。

什么是钝感力?

就是遇事要保持冷静,不急躁。停顿,停顿再停顿。

不必在乎所有外界的信息,外面的人,只要能安慰自己、帮助自己,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乘除   欢乐颂   大呼小叫   心理学家   敏感   内心   情绪   思维   母亲   事情   压力   朋友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