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北村落,“闯关东”后裔,不差钱,潍坊烟台人多

如果把中国地图比作一只金鸡,那么在鸡冠的最高处,就是最北端了,这里叫“北极村”。

北极村以前的时候叫漠河村,后来把邻近的三个村子合并在一起,改名叫了北极村。村口设在元宝山下,盖了一个挺大的门口子,上书“北极村旅游风景区”,很快就出了名。

黑龙江从北极村的北面缓缓流过,江边树立“神州北极”标志碑,江对岸就是俄罗斯。

北极村旅游,主打的就是极冷、极光和极昼,每当夏至前后,24小时几乎都是白昼。这里1月平均气温零下30.6摄氏度,曾经出现过零下52.3摄氏度。

坐火车到漠河站,然后换乘汽车,不到两个小时就会到这里,但来了才会发现,看极光那是凭运气的,可遇而不可求。

在东北,北极村人口算是多的,有2800多人,毕竟是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走进村子,村民淳朴热情,不用担心那些所谓的消费套路。而更让我们诧异的是,村民们大多一口纯正的山东话,听到我们济南口音,格外热情。

在后来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这里山东人后裔很多,大部分是闯关东来这里的,以潍坊人和烟台人最多。

和很多山东人闯关东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不一样,第一批来漠河的山东人,来这里是为了挖金子,实现致富梦想的。

据民国《漠河县志》载:清咸丰十年,漠河元宝山谷地发现金矿。

这里矿脉丰富,100公斤金沙中,可以淘出来黄金541克。

最先来到这里的是俄罗斯人,他们在金矿发现后的头10年中,开采出来黄金约6843公斤。

在漠河周边,形成了客栈、餐馆、典当、娱乐于一体的商贸之地,集中大小商号150余家,15000人之多。

清政府发现这种情况后,采取了针对性措施,1887年,开办漠河矿务总局,李金镛为第一任督办。他开辟了直达漠河的“黄金之路”,设立了漠河金厂、奇乾河金厂、洛古河金厂三个金厂。

漠河金厂祭山开工,当年就生产黄金达1.9万两之多,在此后近两年时间内,淘得黄金4.8万两,漠河也因此得名老金沟。

在传说中,因为黄金多,慈禧太后一度把这里封为“胭脂沟”,意思是这里出产的黄金,能够供宫廷脂粉的开销。

当年,来漠河淘金的人,很多来自山东,他们沿着清政府的金子驿站,从嫩江开始,一站一站,然后沿着黑龙江往上,到漠河是第33站。

此后,太多来自山东的闯关东人来到这里,他们普遍沾亲带故,或者伐木放排,或者打猎垦荒,而北极村,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东村”。

如今的北极村,依旧有着当年的历史印记,李金镛祠堂、观音山及老金沟女坟区,也成为特色旅游景点。

而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熟悉北极村,是因为董宇辉推崇的那本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因为作者迟子建,出生在北极村,而祖籍就是烟台海阳。

迟子建曾经在采访中说:“我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都是山东人,他们来到东北,是为了填饱肚子,所以我是逃荒人的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烟台   额尔古纳   漠河   潍坊   山东人   黑龙江   极光   山东   后裔   中国   当年   黄金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