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西古镇

黄昏时分,我们到达海螺沟的磨西镇。沿途所遇的都是生机勃勃,一派繁荣的村庄。数不清的果树和苞米秆子,还有悠哉游哉的鸡鸭和三五成群嬉戏逗乐的狗狗们。那种熟悉的农村场景,让我闻到浓厚的乡土气息。

空气依然很湿润,天空阴沉沉的,看不到太阳的笑脸,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磨西镇很美。名副其实的风景名胜地的接待站。古镇修筑在一个东西北三面绕水环山的倾斜平台上,南高北低,一条宽阔的大街,自南向北形成一条长长的大坡。街道两旁整齐地种植着一眼望不到头的五彩鲜花,路边的灯柱上也点缀着各色海棠,每家店铺的前面都摆满鲜花,一个开满鲜花的地方,总是让人心驰神往,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磨西镇属于泸定县南部,地处贡嘎山风景区东坡,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的入口处,有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酒店,餐馆满街都是,也不足为奇了。因为到了晚餐时间,车马劳顿,我们赶紧找地方先安顿下来,听宾馆的老板说,前一天下了暴雨,发生了泥石流,冲断了管道,所以用水很不方便,我们的生活用水是老板从别的地方拉来储存的。那晚用水自然就特别省。

收拾完行囊,走出宾馆,沿着漂亮的街道一边散步,一边想着填饱肚子,家家餐馆里都有人,有的甚至人满为患,男人们喝着啤酒,大声地猜拳好不热闹。磨西镇的海拔才一千六百多米,雨水充沛,就是插根棍子都会发芽,感觉就像诗情画意的南方。远处的山峦,在淡淡的云雾遮掩中似一幅幅墨迹未干的水墨画,眼前的朵朵鲜花,都是芳翠欲滴,颜色搭配和谐,交相辉映,看着如此多的鲜花,令人陶醉。

那一晚我们吃的是一家川菜馆的麻辣粉,老板娘很热情,给我们的量也很足,还专门泡了她从老家带来的苦荞茶。

吃完饭继续逛,回去时,看到一个比较独特的建筑,建筑物的石碑上刻着几个字,这里竟然是毛主席住过的地方,同行的朋友说,他们累了,先回去了,我就一个人走了进去。

这里仍然保留着法国人修建的天主教堂。1935年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等人率领两万红军路过此地,就住在天主教堂,并在这里召开了长征路上著名的磨西会议。后来红军飞夺泸定桥,成功渡过大渡河,因为这段历史,我对这座特殊的教堂肃然起敬。这座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共有三层,青色的砖瓦,青色的墙体,墙上嵌着很有规则的窗户,历经一个世纪还保存的十分完整。我想去参观毛主席住过的地方,还没走进院子,就传来喧闹的音乐和嘈杂的人声,院子的一边是一个酒吧,主席住过的地方,有人把守。红色旅游景点不是都免票吗?门卫解释说,因为是基督教堂,他们是收门票的,我只看了看外景就退了出来。

出了教堂看到一个磨西古街的牌子,纯属意外,发现这条古街让我心添惊喜,磨西镇是汉、彝和藏民族的聚居地。“磨西”为古羌语,意为“宝地”,这里的确是块风水宝地,民居后面是宽阔的河水,葱茏的山峰,屋后的自流灌渠串成的水磨房形成独特的灌溉系统,这里还有保留比较完整的老镇古街区,基本都是清末明初的古建筑群。

走进古街,踏上青石板铺就的老路,仿佛穿越到明清时代,若不是华灯初上,有些铺面热闹起来,酒吧间有人充当麦霸,山下正在表演民族歌舞,我真忘记自己身在何处。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多民族文化的结合,让古街的建筑别有一番情趣,哥特式教堂,沧桑凝重,是砖混结构,中国式建筑古朴典雅,高高的吊楼,统一的古铜色木质结构,吊楼,有的两层,有的三层,甚至还有四层的,每层的窗户上都养着鲜花或者吊兰,木制楼梯隐藏在吊楼后面,窄而陡,真的很想爬上去看看里面的样貌。

老街不长,玲珑精致,不到半个小时就走完了。当地的住户大概也就十几户,自家的房屋大都是租给外地人,作为商铺用。老街上面的店铺,装修精美,有酒吧,银器店,服饰店等等,夜晚的老街相对显得热闹一点,

第二天,因为天气的关系,经过大家商议,取消了进入海螺沟徒步古冰川,远眺贡嘎雪山的行程。早晨离出发时间尚早,天空又飘起细雨,时下时停,不想浪费大好的时光,我又在古街转悠,古街夜景的繁华和早晨雨中的清冷,形成鲜明的对比,古朴的吊楼和厚重的青石板让人更添了一份怀旧和思乡之情。









本文作于2015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吊楼   老街   冰川   天主教堂   哥特式   青石板   古镇   教堂   鲜花   地方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