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台湾游客到蒋介石故居,工作人员:展厅照片上的人是你

1996年,浙江奉化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根据当时中台办的指示,这是一位特意从台湾远道而来的客人,让他们好好接待,因此接待方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在整个过程中,这位特殊的客人看起来如普通人一般,按部就班地参观着当地的各个景点,不过他的表现有些让人不能理解。

首先,在身体状况似乎不太好的情况下,他却仍然拒绝一切帮扶,要一步一步走到终点;再者,每到一个景点,他总是会触景生情,或是表示哀悼,或是痛哭流涕,总之所流露出来的情感都极其真挚。

后来这位客人还顺势来到蒋氏先祖故居,在展厅内,他参观了包括蒋经国在内的蒋氏一族的生活照片,比此前更深受触动。

而就在他看着里面几十帧放大的旧照片时,展厅的一位老年工作人员却隐隐约约发现了一丝不对劲......

他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客人,再瞅瞅展厅内悬挂着的照片,竟然发现客人和里面一张照片上的样子居然一模一样。亲眼看到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位年迈的工作人员望着客人的背影,兴奋大喊道:前面的台湾客人,就是照片中的这个人。

当历史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连展览人员都无法克制自己内心的激动,这一幕在当年的确很神奇。那么问题来了,此人究竟是何人?他又与蒋家有何关联,在蒋家王朝历史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一、蒋家第三代

此人身份并不一般,他名叫蒋孝勇,不仅是“蒋家王朝”的嫡系人物,还是蒋介石的亲孙子。我们回顾其一生,会发现他的故事既有精彩传奇的一面,也有平凡朴素的一面,总之充满了戏剧性。

关于他的经历,我们最早得追溯到蒋经国年轻的时候。

作为台湾的二代领导人物,蒋经国年轻的时候曾经来到了苏联,但由于国共交恶的关系,蒋经国被苏联流放到西伯利亚,成为了一名工厂职员。

那段日子是蒋经国的黑暗岁月,不过常言说得好,痛苦可以锻炼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那极端黑暗的岁月里,蒋经国不仅很快成才成器,而且还遇到了他的一生所爱,一个白俄罗斯女性,也就是后来的蒋方良女士。

1935年3月,两人共同走进婚姻的殿堂,之后他们便陆续生下了蒋孝文、蒋孝章、蒋孝武以及蒋孝勇。在这些孩子中,蒋孝文,蒋孝武和蒋孝勇是儿子,而他们三人也成为了蒋家王朝的第三代“候选人”。

国民党败退后,蒋经国跟随父亲来到了台湾。而随着蒋介石的逐渐老去,他很快成为了第二代接班人。

从当时的背景来看,在蒋介石时代就已经在打造所谓的蒋家王朝,正如当时报纸所报道的那般,父亲当总统,儿子当行政院长,简直开世界政治之先河。

按照这个不成规的发展逻辑,那么第三代接班人就应该是蒋经国的儿子。

但可惜,三个儿子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首先是老大蒋孝文,由于是长子,所以得到了全家人的关爱,于是在成年之后成为了一个浪荡子,根本不具有执政的资格。

稍微好一点的是蒋孝武,当年也被蒋经国全力培养。

只是悲哀的是,虽然他担任了多个部门要职,已经积累了相应的经验,但突如其来的“江南命案”,直接将蒋孝武与蒋经国拉入到了政治深渊中。

在这场政治事件中,蒋经国被迫开放民主政治,而作为直接犯案人员,蒋孝武成为了政治牺牲品,被流放。这件事情不仅对台湾当局有莫大影响,更是直接改变了蒋孝勇的命运。

伴随着大哥、二哥的失败,原本醉心商界,不问政事的蒋孝勇,一下子就成为了热门人物。因为明眼人都知道,蒋家王朝要想继续,蒋孝勇是唯一的培养人,他注定了是未来的台湾第三代领导人。

二、成为“地下总统”

那么蒋孝勇是否符合领导人的标准呢?如果把他从小看到大,我们会发现老三蒋孝勇,的确是三个孩子中最靠谱的一个。

在蒋孝勇小的时候,老人们经常评价他:像一个猴子一般,天天喜欢打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变得越来越沉稳,而且特别擅长两面做人。

一方面,他继续保留了儿时的锐气;但另一方面,他又经常在父亲面前表现得乖巧,收敛自己的情绪。

蒋经国曾经评价:在几个儿子之中,蒋孝勇和他的性格最相似以至于后来有人说,蒋孝勇看起来非常简单,但他背后在干些什么,恐怕连蒋经国都不太清楚。

由于他懂得收敛情绪,而且还懂得隐忍,因此伴随着两位兄长退出“舞台”,他很快就被蒋经国推出来。虽然他一开始由于看透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此前将一门心思都完全放在了自己的商业版图上。

——当时自台大毕业后,蒋孝勇便没打算入政坛,他选择了经商,在出任鸿霖公司董事长时,使得集团利润连年狂飙;接掌中兴电工公司后,也是将亏本的企业办得有声有色。

总之,在曾经那一段短暂的岁月里,机敏能干的蒋孝勇“上位”成为过父亲蒋经国的代言人。在这一时期,台湾可以称得上是蒋孝勇的时代,甚至有人称他为“地下总统”。

那时候由于他能够“上达天听”,所以但凡是有人想要办事情,必须要通过蒋孝勇,于是那段时间有过数不清的人前来巴结他,无数的人都想讨他欢心。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后,蒋孝勇也曾经当选成为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但这是他最后一次与台湾政治有联系。

或许自己还是不想呆在这样的风气内,他突然请长假出国进修,随后举家迁往加拿大蒙特利尔,然后加入了加拿大国籍。当时他的这个举动,甚至没有提前通知自己的妻子方智怡。

方智怡后来曾描述当时的情形说道:“1989年初,他通知全家,移民申请已得到批准,两个星期后赴加。当时我和两个孩子都呆掉了。”

总之,在往后的日子里,蒋孝勇开启了自己的隐居生活......

他们一家相依为命,在加拿大这个每年都有五月处在冰天雪地之中的“世外桃源”过着极其平淡的生活,乐在其中。唯一一次搬家,还是为了孩子的学业,选择在1993年搬到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定居。

他似乎不再去刻意关注台湾政治,也不再对台湾政局发表任何言论、看法,而且他还会时常对人讲:“我的心愿是,蒋家涉足政治,到我这一代结束。”

因此,媒体在偶尔提到他时,也往往会用“沉寂”两字来形容其生活。

但我们也知道,后来台湾出现了台独的倾向。对于蒋孝勇而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父亲蒋经国经营了一辈子的政治心血,怎能让这样的人糟蹋掉?

所以,沉默良久的蒋经国再一次发出了声音,他提出了:“羊被赶出羊群还是羊,披着羊皮的狼还是狼。大肆呼吁国民党要爱国。”

但我们也知道,蒋孝勇早已不是当年的“地下总统”,所以他的言论虽然振聋发聩,可是却没有了太大的作用。

三、回到蒋氏故居

而且伴随着政治上的失意,蒋孝勇的身体也在急剧的恶化。

早在1995年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已经很不容乐观。随后在1996年1月,他又被确诊为晚期食道癌,考虑到当时的大陆对癌症方面的治疗经验相当丰富,于是他便来到了北京寻求治疗,希望能觅得一线生机。

当然此行的目的,除了治疗疾病,还有一个目的:回老家看看。如今即既然已经感到力不从心,就应该将这个目标在自己有生之年将其完成。

他来到大陆的主张是“不张扬”,因此他没有声张地住进了北京一个医院进行治疗,而大陆方面对他的到来也安排得非常得体,头三天都是让北京有名望的中、西医对他的病情进行会诊。

但是很可惜,此时他的病情已经无可挽回,医生们甚至负责任地告诉他:以其状况,从发病到生命结束,只剩下九个月到一年的生命时间。

深知自己大限将至,蒋孝勇决定要临死前带着全家回到自己的故乡浙江溪口扫墓。于是,我们故事中的开头那一幕就这样出现了......

为了防止惊动当地,蒋孝勇此次回到故乡还是没有声张,依旧保持着之前一贯的低调,他带着家人像普通游客一样,每人花了三十元人民币买了票,然后和大家一起参观各个景点。

在诸多景点中第一站就是蒋母墓道。相比较于其他的景点,这个景点应该对蒋孝勇的刺激最大。也许当看到这个景点的时候,蒋孝勇的内心风起云涌。

因为正是这个女人,她孕育了蒋家王朝的希望,这种血脉相连的感觉,让蒋孝勇的内心有一阵沧桑和悸动。也许他还会想到,祖父蒋介石,以及父亲蒋经国,毕竟这里都仍旧有着他们留下的印记。

昔日有多么荣耀,如今就有多么的沧桑与落寞......

上蒋母墓道,要上楼梯,看着眼前六百多米的石阶,很多人担心他的身体问题,所以提议安排他坐轿子。

但蒋孝勇看着眼前的石阶梯,却拒绝了坐轿子,而是一步一步地走上去,因为这是自己的回乡路,也是自己的认祖之路,他已经等了太久,觉得必须一步一步靠自己走过去才有意义,而不是借助外力。

整个过程大概有半个小时,年迈、病重的身体并不支持蒋孝勇一口气走到底,中间他走走停停不断地喘气休息,但疲劳的身体无法阻挡他那坚韧的意志。

四十多年的岁月很漫长,他终于踏上了归途,虽然身体极为痛苦,但他的内心、他的精神上却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感。

半个小时的艰难行走,蒋孝勇似乎再一次触及到了亲人留下的影子。当他站到曾祖母的墓前,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带着全家人献花跪拜。这一次不带有任何历史风云的感慨,仅仅只是晚辈对长辈迟来的祭奠。

之后,蒋孝勇又去祭拜了祖母毛福梅的墓,而后便是重点对蒋介石故居进行访问。

这一幕有点类似于电影中的溥仪回家,明明是回自己的家却要买门票,这种独特的心情,也许蒋孝勇会和溥仪有殊途同归之感。

不过历史的变化非个人所能阻止,蒋孝勇也只是默默地走过,看着一幅又一幅老旧照片,这些照片有很多的内容,每一幅都让蒋孝勇想起了曾经的回忆。

尤其是看到关于介绍父亲蒋经国与自己本人的清晰照片时,蒋孝勇的内心更是风起云涌,无法自制。也许是蒋孝勇的表现有些迥异,于是工作人员对他颇为关注,便在之后认出了他

由于当时工作人员太过于兴奋,说话声音大了点,以至于转过头去的蒋孝勇也听到了。但此时此刻,蒋孝勇内心却没有大声地说出:没错,那就是照片上的人,我就是这所房屋主人的后代,这就是我曾经的故居啊!

因为经历了这么多,如今的蒋孝勇早已经看淡了一切,他也知道蒋家已经彻底成为了历史,而他现在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所以他没有回应工作人员,而是忍着颤抖的身体,默默地和妻儿步出这生命的起点,最终离开了这里......

四、缠绵病榻的日子

在离开家乡后,蒋孝勇也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但是他内心一直有一个愿望想要实现,那就是父亲蒋经国对他的临终嘱托:蒋家原则上希望你祖父移灵到南京,我回到溪口。

这件事情一直是蒋孝勇的心病,在很早的时候他就已经在运作此事,但没有适合的良机。后来他又重提“移灵”之事,可是台湾方面始终把坚持“一个中国”的蒋家先辈视为仇人,因此有所阻挠。

面对这窘迫的局面,蒋孝勇所有的愤怒冲动和无奈,最终化成了一声叹息。很快他就因为身体恶化而住进了医院,接下来他的岁月就只剩下了倒计时。

此时的他已经想不了那么多了,他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从容地面对死亡。其实他并不害怕死亡,只是在当时,自己的母亲蒋方良还在,他并不忍心让母亲再一次扮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所以蒋孝勇即使身体已经无法支撑,也一直在坚持,不允许任何人告知母亲自己的病情。母亲后来知道他的病情时,还是从媒体报道中得知。

蒋孝勇曾伤感地告诉记者,在他过世后,蒋家将会是“一门五寡”,即祖母宋美龄、生母蒋方良、大嫂、二嫂,还有自己的太太。而在这其中,他最不放心的就是母亲与妻子。

在他看来,母亲跟着父亲很受苦,她完全无条件尊重父亲,从来不过问公事,甘心做一个家庭主妇,而自己的妻子也是一样,她们二人牺牲、舍弃的实在太多了。

当时在最后的岁月里,蒋孝勇还在医院内与家人达成共识,他拒绝进行任何积极性的急救,只是用止痛剂和镇痛剂来消极治疗,缓解情绪。

终于,在1996年12月蒋方良接到的通知,她的儿子即将离开人世。这位可怜的母亲在8点10分赶到医院和蒋孝勇见了最后一面,然后目送自己的儿子离去。

也许他在临终之前,还在心心念想着自己祖父和父亲的移灵之事;也许他在弥留之际,又会想起最后一次返回故乡的场景。

在那里他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时蒋介石还没有去世,他的父亲也依旧是那么的年轻,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的身边还有三个兄弟姐妹。

大家一起打闹玩耍,自己也享受着祖父和父亲的宠爱。那时候的他根本不需要在意未来,他只知道自己想吃好吃的,想得到爷爷和父亲的关爱。

奉化,一个多么普通的地名,但对于蒋家人而言,这却又是承载着多么重的历史。

一切似乎很容易回去,但一切似乎永远无法回到过去。从地下总统到蒋家孝子,再到一个普通的台湾客人,蒋孝勇终究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

也许正如蒋孝勇自己的评价:年轻的时候总会闯一些祸,其中有些是被别人利用,有的则是别人假借我的名义做的。又如同他对自己儿子所说的话:你爸爸一生做错的事情一堆,但有件事情一直都记得,那就是没有人可以收买你爸爸。

往事随风飘去,或许他的思想飞到了故乡,但可惜的是他留在了台湾,而且中间永远都隔着一个窄窄的海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台湾   蒋介石   蒋家王朝   景点   故居   展厅   蒋经国   客人   工作人员   父亲   儿子   身体   游客   政治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