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塔村“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花塔村地处晋、冀两省和灵丘、阜平、繁峙三县交界处,位于大同市最南端,隶属于灵丘县独峪乡,距灵丘县城90公里。因村后山势如塔、桃花满山而得名。是晋北海拔(558米)最低、无霜期最长(180天以上)的地方。人工开凿的红沙岭隧洞打通了花塔通往外界的大门,有“塞上江南、世外桃源”之誉。全村版图面积3.46万亩,耕地面积598亩,户籍人口213户576人,常住人口94户146人,脱贫户87户201人,现有监测户3户4人。先后获评“生态民俗村”“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近年来,花塔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自身优势,确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乡村旅游为形态,群众增收为目标,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乡村振兴实现稳健开局。

一是乡村旅游+务工增收。脱贫攻坚以来,花塔村累计投资3071万元,实施各类景区建设工程项目21个,包括:建设仿古游客接待中心,修建停车场和游客广场,建设花塔生态民宿和红纱岭教育基地,购置17辆观光车,铺设百草湾步行道、回龙湾彩虹道、青云木栈道,修筑凉亭、景观坝、软桥、长廊,实施民居风貌改造、建设卫生公厕,等等。进一步提升了花塔景区的基础设施、游览环境和服务水平。同时,在景区建设过程中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累计带动100余人家门口务工增收,其中脱贫人口70余人,通过劳务人均年增收6000元。

二是乡村旅游+公益岗位。在日常运营维护过程中,景区大量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作为公益岗,获取劳务性报酬,目前共有环卫工21名,观光车司机9名,游客接待中心工作人员5名,保洁员2名,解决了37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32人,公益岗人均年增收4000元,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三是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借助乡村旅游东风,花塔村激活山水资源这“一池春水”,引导群众发挥房屋、土地、农产品的经营属性,带动68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其中,日接待能力50人以上形成一定规模的民宿有3家,3间以下客房的农家乐有20户,带动45户村民提供瓜果、蔬菜、肉蛋等增收,其中脱贫人口占85%。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摊位销售农副产品主要包括:花椒、核桃、黑枣、柿子、桃子、李子等,带动30余户村民每年销售农产品18万元,其中脱贫户占比35%。2021年,景区共接待游客8.3万人次,门票、停车费、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收入278万元,其中带动脱贫人口人均增收5000多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

四是乡村旅游+消费助农。为了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的作用,花塔村下大力气打造“塞上江南、世外桃源”品牌,实现了景区知名度和群众获得感的相互促进。连续两年承办“艺术乡村·相约花塔”大同市乡村艺术节暨文旅消费季活动,累计吸引游客1500人次,增收10万余元。今年我县首届乡镇长助农直播,把花塔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带上云端、推向网络,实现农产品销售2.8万元。此外,聘请清华美院团队进行全面规划设计,按照星级景区相关要求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全力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预计可通过增加游客量使群众增收20%以上。

五是乡村旅游+集体增收。去年,花塔村新建了花塔生态民宿和红沙岭教育基地,两个项目预计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2万元,带动门票、农产品销售等增收30万余元。在村集体经济“蛋糕”做大的同时,兼顾困难人群保障和村级事务发展。老弱病残等困难人群每月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全村87名困难群众每年人均发放生活补贴3000元;村集体按比例保留公益性事业经费,用于水电路网等集体事务支出。

2015年花塔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两万元,2021年达到52万元。下一步,花塔村将继续发挥好自身优势,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深入,预计2025年达到80万元,全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奋斗目标。


责编:李忠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大同市   乡村   塞上江南   旅游   全村   景区   农产品   村民   群众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