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气太空舱储备技术,首次获得宽视场X 射线天图,这颗卫星获首批科学成果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经过一个月的在轨测试,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院抓总研制的“创新X”系列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工作正常,搭载的多个科学载荷按计划开展了测试,获得首批科学成果。

2022年7月27日,该卫星由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迄今我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龙虾眼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载荷成功获得一批天体的真实X 射线实测图像和能谱,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并公开发布的宽视场X 射线聚焦成像天图。 该仪器观测视场可达340平方度,是国际上首个宽视场X射线聚焦成像望远镜,相比其它同类望远镜,视场大小提高了100倍或更多。科学家利用该仪器首先观测了银河系中心天区,结果显示,单次观测就能同时获得大视场中不同方向的X 射线源,包含了恒星级质量黑洞和中子星。观测也捕捉到一个X射线辐射增亮数倍的中子星X射线双星。同时,从数据中还能获得这些天体X射线辐射强度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以及天体的X 射线能谱。

X射线望远镜对银河系中心天区单次800 秒观测获得的X射线图像。国家天文台科学团队提供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伽马射线暴探测载荷已探测到其在轨运行以来的首个伽马暴,并跟我国前期发射运行的慧眼卫星和“怀柔一号”极目卫星已组成伽马射线爆发天体探测网络。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天体物理学家张双南研究员表示:“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与伽马射线暴探测载荷同时同视场的观测特别令人期待,尤其是对于新的爆发天体和现象,不但能够获得宽能段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能谱与光变,X射线望远镜还能够精确定位,这个能力目前在国际上是独一无二的,预期会有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全铝自由曲面相机取得了首批图像。其中,对地观测正常工作模式下拍摄的地物可见光全色图像表明成像幅宽和分辨率等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图像清晰。

自由曲面相机对地观测成像图。西安光机所团队提供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制无机材料太空固化验证平台已开展材料的在轨加热。测试结果表明无机材料已基本固化,未发生结构损伤,该项测试将为未来建造大型充气展开式柔性太空舱提供技术储备。

无机材料在轨固化试验图像。工程热物理所团队提供

创新X系列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龚建村表示:“一个月的在轨测试获得如此多的科学成果,令人振奋,也说明这种新技术的快速验证思路非常正确。”据介绍,科研团队克服疫情影响,创新研制开发模式,在1年内完成了卫星的集成验证与飞行,后期将与火箭联合建立“航班式”新技术飞行验证模式,提供常态化、开放式、低成本服务,助力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太空。

题图来源:中国科学院提供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黄海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视场   射线   伽马射线   中国科学院   太空舱   载荷   天体   中科院   望远镜   图像   成果   测试   科学   技术   卫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