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琅琊榜》,终于明白梅长苏的悲剧,罪魁祸首根本不是梁帝

谈到《琅琊榜》,我们能够想到什么?


是身负国仇家恨、却不改赤子之心的江左梅郎,还是一身正气、勇敢坚毅的靖王萧景琰


是可爱执着、忠心耿耿的飞流,还是精明干练、美艳动人的秦般若


是心机深沉、终作茧自缚的谢玉,还是看似愚钝、却性情耿直的纪王……


作为架空历史剧,《琅琊榜》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做到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除了细节把控突出之外,还与主配角演技都十分出色,能够立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当年看这部剧时,会为梅长苏的悲惨经历难过,也会为他爱而不得而伤心。


如今再看这部剧时,突然明白,原本梅长苏的悲剧,罪魁祸首并不是梁帝,反而是他的父亲林燮,那位活在众人回忆中的赤焰军主帅。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梁帝最后的一段话,已经道出了答案。


01

军权与皇权


当众人逼迫梁帝重审赤焰旧案时,梅长苏和梁帝有过最后一段对话,梅长苏说:“祁王临终前说了一句‘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梅长苏认为,梁帝若知祁王,当不会怀疑他有大逆谋位之心;祁王若知梁帝,也不至于到死还不相信梁帝会杀他。


梁帝终于吐露心声:


林燮拥兵自重,这是事实,朕派去的人,他一概旁置,只重用祁王的人;出征在外,他总是说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岂能姑息。


还有祁王,在朝笼络人心,在府清谈狂论,连大臣们的奏本,都言必称祁王之意,朕如何容得。


他既是臣、又是子,却在朝堂之上,屡屡顶撞朕,动不动就是天下、天下,你说这个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啊!



梁帝的一番话,道出了林燮的两大死穴,一是佣兵自重,二是结交藩王,架空皇权。


他已经犯下了武将的大忌,纵观历史,一旦武将拥兵自重,必然会遭到帝王忌惮,轻则废除兵权,重则身死族灭。


不要说猜忌心颇重的梁帝,就是历史上那些善待忠臣的帝王,比如刘秀、李世民、赵匡胤,面对林燮这样的武将,恐怕也会做出相同的决定。


如果将我们放在梁帝的位置上,又会作何感想呢?


林燮统帅七万赤焰军,皇帝的命令他不听,说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话来搪塞你;并且你还无法往赤焰军派遣任何武将,军中重用的全是祁王的人,你该怎么办?


即便真像梅长苏说的那样,林燮等七万赤焰军忠心赤胆,但这份“衷心”你真的敢相信吗?


一支只有林燮和祁王才能指挥的军队,那不就是一支私兵吗?


可以想象,林燮放在任何一个帝王时期,结局都不会好到哪里去。




02

反复上演的历史大戏


历史上,武将拥兵自重的例子比比皆是,像林燮这般架空皇权的武将,又有几人能留下“忠臣”之名呢?


东晋桓温通过北伐树立个人威望,从而掌控军权,清除异己、废帝立威,因为受制于王谢势力的阻碍,才没能走上篡权之路,其后其子桓玄篡位成功,建立桓楚政权。


侯景投降梁武帝,被册封大将军、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却于投降第二年便发动政变,给予信任他的梁武帝致命一击,最终导致了南梁政权的灭亡。


赵匡胤在北周禁军中结交一大群兄弟,最终禁军完全掌控在他的手中,这才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成功登顶。


……


那些善终的武将,又留下怎样的经验呢?


王翦统帅秦国六十万大军出征前,向秦王嬴政请求大量田宅园池;出关前,又连续五次向秦王求赐田地;原来面对生性多疑的秦王嬴政,他就是利用这种方式,表明他只贪图金钱而已,借此打消秦王对他拥兵自立的猜忌


卫青在漠南扫荡匈奴时,面对部将苏建兵败、只身逃归,坚决不敢擅自处理,反而押回京师交给汉武帝定夺;漠北之战后,不敢养士博取好名声,惧怕被天子忌讳,以此打消天子的忌惮


李靖统兵一战消灭东突厥,彻底解决唐朝北疆威胁后,却被弹劾治军无方、纵兵劫掠,面对李世民训斥时,直接叩首谢罪;统兵灭吐谷浑后,便阖门自守,杜绝任何宾客,即便是亲戚都不能随意进入;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前,亲自向李靖询问对策,李靖托着病体请求出征,这才打消帝王的猜忌。


李勣投降李唐时,将疆土交给故主李密,被李渊认为是纯臣;李世民临终前,将李勣贬到外地,并告诉太子李治,如果他拖延上任、立马除掉,李勣接到命令后,毫无怨言即刻走马上任;一生谨小慎微,临终前依旧叮嘱弟弟李弼,要严加防察子孙的言行,严禁结交恶人





03

储君和皇权


赤焰惨案的另一个罪魁祸首,便是祁王萧景禹。


作为梁帝长子,结交军中权贵林燮,并且安插大量亲信;朝堂之上结成朋党,军队和朝廷全部能做到一呼百应。


这样的祁王,梁帝看到后能不惧怕吗?


所谓的“忠诚”,在皇位面前一文不值,至少梁帝心中是这样想的。


如果祁王造反,凭借战斗力爆表的七万赤焰军,外加那些上奏本必称祁王之意的“朋党”,也许这天下还真成为梁帝口中“祁王的天下”了。


其实自古以来,储君和皇帝就是一对矛盾体。


太子作为政权“二把手”和未来继承人,他的存在本身就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毕竟太子最大的期望便是迅速转正,真正成为“一把手”。


祁王,梁帝的皇长子,并不是储君;而他却插手军队事务,使得梁帝都无法插手;他插手政务,操纵群臣影响梁帝的决策。


这样的祁王,梁帝能不害怕吗?可能在他心中,对于祁王的惧怕,已经战胜了亲情和血缘。


祁王,已经成为不是皇帝的皇帝了。


梁帝,已经快成为被架空的“傀儡”了。


祁王,还不是天子,却急于插手军政大权,意欲何为呢?


即便祁王从未想过篡权,但麾下这群“朋党”,谁能保证没人会铤而走险;难道祁王重用的就全都是正直之人,梁帝重用的只能是奸佞小人吗?


李建成兵败玄武门,有没有想过,李建成也有能力封锁玄武门,如果他在玄武门下除掉了李世民,然后兵峰指向李渊,他又会怎么做呢?


刘据起兵诛杀江充失败,如果他成功杀入皇宫,汉武帝又该如何自处呢?


恐怕军政大权在手,结果只能有一个。李世民已经为我们做了榜样,李渊主动退位,或李世民逼帝退位,有什么区别吗?


而祁王,已经有了这样的能力,下一步如何,其实所有人都明白,只是不能说出来而已。


这不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吗?


祁王,他的目标便是成为下一个梁帝,如今军政大权在手,他已退无可退,因为退的结果只能是一个字:死。




结语


赤焰惨案的爆发,梁帝自然脱不了干系,但赤焰军主帅林燮和祁王,才应该是罪魁祸首。


不得不说,两人的政治智商近乎于零。


林燮拥兵自重,皇帝都不能插手赤焰军,祁王却随心所欲,你意欲何为?


祁王插手军队,官员上奏本都向皇帝严明是祁王之意,这是在逼宫吗?


如果你是梁帝,你会不会忌惮呢?


正是因为这种局面的出现,才会让谢玉和夏江捕捉到梁帝的心思,赤焰冤案便在梁帝默许下欣然成行了。


梁帝真的不懂祁王吗?他怎会不懂,但他却不敢赌,因为赌注便是他的性命和江山。


历史上多次出现谶语,哪位帝王敢去赌呢?


秦始皇不敢赌,所以北伐匈奴;隋炀帝不敢赌,因此杀掉了李浑;李世民不敢赌,所以除掉了李君羡。


一条谶语,皇帝尚且不敢赌,难道面对掌控军政大权的臣子,依旧去赌他们是忠臣?


林燮不懂明哲保身,反而插手储君和皇权的争夺;祁王不懂韬光养晦,反而培植自己的党羽,这才酿成了赤焰惨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秦王   奏本   朋党   皇权   军政   武将   大权   自重   罪魁祸首   帝王   悲剧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