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商超巨头转型之困:关店、巨亏、市值腰斩、大本营失守

关店、亏损、市值腰斩,永辉超市困在转型的焦虑中。

3年走出福建,9年登陆资本市场,凭借“生鲜”,永辉超市在商超行业杀出一条血路,斩获千亿市值。

然而,随着电商与社区生鲜的崛起,面对日益惨烈的竞争环境,永辉不得不开启新零售模式的探索。真金白银砸下去,换来的却是关店、巨亏、市值腰斩、大本营失守

2021年,永辉超市迎来上市以来的首亏——39.44亿元。2022年上半年,永辉超市再度亏损1.12亿元。与此同时,永辉三年关店393家,市值更是跌去700多亿。反观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两兄弟,却是抛售套现超百亿。

01

商界大佬的创业史从不缺少年轻狂。

19岁之际,张轩松辍学搬砖。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了几年,张轩松的性子越发坚毅。1990年,在亲戚的介绍下,张轩松成为福建啤酒厂的代理商。

此时的福建啤酒批发市场尚未成型,张轩松凭借“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的理念,从三级代理商做到省代理,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5年,张轩松开了家名为古乐微利的超市。依靠低价策略,古乐微利火了

超市生意顺风顺水,张轩松有了更大的野望。1996年,听从朋友建议,张轩松进军啤酒生产。怎料自产自销没实现不说,还赔了2000多万。

两年后,福建火车站旁,一家不起眼的超市——永辉超市开业。张轩松没想到的是,借着大卖场的东风,这家小店乘风而起,拉开了千亿商超帝国崛起的帷幕。

此时中国商超市场,一干国际巨头进场,竞争可谓惨烈,平价毫无吸引力。张轩松潜伏到沃尔玛、麦德龙等商超进行市场调研,发现外资超市尽管售卖生鲜,但对不易保鲜的蔬菜肉品却少有售卖。

2001年,借助农贸市场超市化政策,张轩松创办永辉屏西超市,生鲜经营区占地50%-70%,营业时间更是提前到了早上六点半。

以生鲜为主打的定位,不仅吸引了爱逛早市的大爷大妈,也让永辉在一众巨头中脱颖而出。

02

让永辉超市崛起的,还有其极致的性价比。

通过原产地企业合资入股的方式,永辉和上游供应商深度绑定,去除中间商,将差价抽成抹去超四成。与此同时,永辉砸钱建设物流配送中心,降低运输成本。

一连串动作下来,永辉拿捏了成本,掌握了定价权,建立起专属的生鲜销售壁垒。3年时间,永辉开出50家门店。此后,永辉超市走出福建,辐射全国,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2010年,永辉登陆资本市场,以380亿元的市值成为“生鲜第一股”

在资本的加持下,永辉以高双位数的增长速度飞快扩张。2013年,永辉营收超300亿元。2015年,京东斥资43.1亿元拿到永辉10%股权。2017年,永辉再获腾讯青睐,后者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永辉5%股份。

2018年,永辉超市市值达1064亿元,成为中国首个市值破千亿的商超企业。2019年,永辉以931.5亿元的营收一举超越沃尔玛,跻身中国超市百强榜前三。2020年,永辉以1045.4亿元的营收再度超越华润万家。

但令人诧异的是,2021年,永辉迎来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一亏便是39.44亿元。

03

按道理来说,永辉不仅成功上市,且收获京东、腾讯的青睐,不说平步青云,怎么也应该顺风顺水吧?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马云。

2015年之际,电商虽来势汹汹,对实体零售冲击不小,但对永辉的影响并不大。2016年,新零售概念被提出,阿里的“线上线下全渠道”无疑刷新了传统商超的“三观”。

紧接着,无数企业加入这场新零售革命中,永辉超市自然也是其中一员,永辉云创应运而生。永辉云创孵化出第一个新业务便是对标盒马鲜生的超级物种,将生鲜超市升级成连锁餐饮。

2017年,超级物种首店在福州开业,当年便开出27家店。2018年、2019年则相继新开46家、15家门店。

零售+餐饮”的商业模式让投资者对永辉有了殷切厚望。一时间,永辉超市估值远超传统商超,并在2018年1月突破千亿,达到巅峰。

然而,一个超级物种却将永辉干崩了。

张轩宁认为重点应该放在餐饮,张轩松则看重“送货到家”。结果,张轩宁带着永辉云创和永辉小店出走。

与此同时,张轩松开始布局永辉mini店、永辉买菜,以对标社区生鲜店。高喊“只管向前冲,不用管亏损”的口号,张轩松定下全年开出1000家mini店的目标。

结果不言而喻,划江而治让永辉人效下降、组织构架失控,产生大量内耗,管理成本大幅上升。2016年-2018年,短短3年时间,超级物种携手永辉mini,干出13亿的亏损。2018年,永辉超市净利润首次大跌,同比下滑40.8%。

04

真金白银砸下去,不仅没有超越同行,反而砸出一个个巨坑,将永辉摔得凄惨。

自2019年,超级物种和永辉mini店相继迎来关店潮。截止2021年底,永辉mini仅剩33家。至于超级物种,更是从其官网公司业态品牌介绍中“除名”。

2020年7月,永辉超市将永辉云创购回。然而,此时的市场早已变革。

疫情来袭,互联网巨头下场掘金,社区团购裹挟千亿资本来势汹汹。引流、补贴,疯狂烧钱搭建起来的团购网络,直接将永辉的生鲜壁垒干崩盘了。

没有了价格优势,2020年,永辉到家业务贡献出59.1亿元的销售额,成为其除传统超市外唯一赚钱的业务。

2021年,永辉发布新十年规划,明确科技永辉战略,开始深耕全渠道科技零售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的同时,永辉再度搞起了创新。这一次,其学习的是沃尔玛、Costco的仓储店。只可惜,永辉只学到了皮毛。

Costco的仓储店玩得是会员粘性,而永辉则面向大众。前者开店精细选址,后者则在现有门店基础上改造。除了“天天平价”显示仓储超市的标语,和一般商超并未二致。

果不其然,永辉的仓储店业务并未获得成功。

自2019年达到1440家的顶峰后,其门店数快速下滑。据其官网数据,截止2022年8月31日,其门店数为1047家。同高峰值相比,共计关闭393家。而其市值,相较于2018年的高点,更是跌去700多亿。

与此同时,张轩松、张轩宁兄弟大举减持套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两人通过减持、协议转让等累计套现达86.94亿元。再加上永辉超市派发红利,合计套现超百亿元。

如今的永辉超市还困在转型的焦虑中,距离扭转颓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市值   巨头   来势汹汹   腾讯   生鲜   微利   福建   物种   大本营   到家   超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