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的猴子都饿瘦了!”半年亏损超5800万,多地景区花式自救

目前来说,全国旅游行业在疫情的加压之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2022年上半年整体旅游城市的游客热度,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下降,对于部分旅游城市而言,旅客荒,成为了运营困难的主要原因。

而往年的热门景点,峨眉山也出现了少人问津的现象,

导致亏损的现象原因

峨眉山旅游在以往的旅游季,一直是热门的旅游景点,而在疫情开始,由于人们的旅游限制,旅游人群开始以周边游的形式为主。

而也因为这样的行为改变,即使在峨眉山发出低票价的公示后,市场仍然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亏损。

8月24日晚间,峨眉山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5857.06万元。

而相关的从业人员则表示,由于游客的减少,山内的猴子已经饿得没有猴样了。

但本质原因在于,其产业具有一定的炒作行为,且此炒作行为是旅游城市之间达成的某种共识。现象点主要也在于以下两点。

1、票价的问题,对于峨眉山这样的自然景区而言,门票是主要的收入方向。

而在此前,由于各地旅游团以及部分不良人员对于票价的干预,使得票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泡沫,人们花高价买来的,也并非是一次满意的旅游。

而长期的市场压缩也导致,旅游人群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该景区的不满心理,而在外部影响引发人群内部影响的同时,对于旅游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下滑。

上半年全国旅游行业的缩水也因此成为了定局,虽然在6月份,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但由于此前产生的问题,结果只是收效甚微。

2、景区内的问题,旅游城市的乱象,除了门票,更多的是在旅游过程中的用户不良体验。

近年来,随着商家的竞争,景区内的产品价格,在本就高于外部市场的前提之下,继续出现了增长。

而在疫情之内,虽然在商品售价上有一定的调整,但对比外部市场而言物价不实,早已成为定局。

而仰仗这部分收入的景区运营单位,也因市场的热情下降,使得亏损继续产生。

而此亏损或在以往旅游季收入的一定比例,虽然仍然是在收支红线范围,但实际而言,早已形成变相的亏损。

峨眉山亏损的实质

大量的营收项目的维护成本是主要原因,对于类似峨眉山这样的景区而言,自身成本抛去员工费用以及相关的修缮费用后,所有的收入都是盈利项目。

但是,由于人们对于旅游行为,开始有了更多的主张后,对于旅游景点的要求,也迫使旅游场所做出必要的相关升级。

而在升级之后,相应费用的产生,虽然有景区租户的收入支撑,但疫情的影响也使得这部分的支撑形同虚设。

而连续性的景区开发,虽然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达到预期收入,但对于特殊时期而言,维持成本却成为了产生收益下滑的主要原因。

而长期保持盈利的景区,又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呢?注意,这里的亏损是变相的亏损,并不是传统意义的亏损。

由于收入减少,使其不得不拿出一部分自有资金,进行相关的项目扶持,而为了得到更多的游客,在门票上的优惠政策,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在这样的链条轮转之下,也形成了变相的亏损。

如何有效拯救景区的运营现状

在网红经济的大力推崇下,社会面曾有传闻,一个网红一晚上产生的收益,超越一个中等公司,一个月的实际收益。

对于景区而言,网红项目的接入,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但是与直播不同的是,景区项目往往需要实际体验,而并非是作为观众时的猎奇心理。

此类项目中,网红以及相关MCN机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夸大项目的体验乐趣,从而隐藏项目的不足。

虽然广告有时也这样,但广告与网红的差距在于,网红往往需要有相关的明示,而广告的宣传成功,主要在于对于用户的心理暗示。

不少网红推荐的项目,在用户的实际体验之后,纷纷被骂,其中,就有炒得火热的玻璃桥,该项目虽然在观看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用户心流(一种体验现象)。

但在亲身体验后,由于安全性以及个体原因,此项目并没有得到一定的市场满意度。

那么除了网红项目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解决景区的运营现状呢?

简单来讲,旅游的顾客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压力,而景区的不断收割,也致使人们开始产生抗拒。

如果真的想恢复旅游市场活力,对于相关乱象的整改,才是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盲目增加不必要的营收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峨眉山   景区   目的   疫情   票价   猴子   现象   半年   收入   项目   旅游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