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模仿,不分好坏,怎么引导?有3点要注意

彤彤今年一岁半了,最近交了一个好朋友,这位好朋友是邻居家的四岁大的小姐姐。

他和邻居小姐姐玩时,特别喜欢有样学样。小姐姐在吃东西,他也要吃,小姐姐在地上打滚儿,他也跟着在地上打滚。小姐姐冲大人做鬼脸,他也跟着做鬼脸,小姐姐写字画画,他也学着小姐姐的样子,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总之就是小姐姐做什么,他也要跟着做什么。

他也爱模仿大人,妈妈拿着手机打电话,或者拿着手机发微信,他也要学着妈妈的样子打电话、玩手机。

相信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很多东西从来没有教过孩子呀,怎么就学会了呢?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认为,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爱模仿。因此,孩子的许多行为都带有身边人的痕迹,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

心理学家安德鲁.梅尔多夫早在1978年就发现,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幼儿就会模仿其他人的面部表情。

比如 当父母对着孩子吐舌头,宝宝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吐舌头。当父母夸张地张大嘴巴时,宝宝也会张开嘴。见,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具备了模仿的能力,他们就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有高校研究发现,孩子在模仿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他们所看到的动作和行为,他们会试着去理解模仿对象的行动意图,并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模仿。

比如,孩子看到父母右手受伤了,不得不用左手吃东西时,孩子并不会模仿家长用左手吃东西,因为他们会猜测家长是因为右手受伤了才不得不用左手吃东西。

但是,如果孩子看到父母两只手都没有受伤,还是在用左手吃东西时。他们就会学着家长的样子用左手吃。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会猜测,可能觉得好玩儿,父母才这样做。

模仿是孩子学习因果知识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观察和模仿,孩子可以有效地了解事物是如何工作。掌握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比如,孩子看到父母按一下遥控器的红色按钮,电视机就出现了声音和画面,当父母又摁一下遥控器的红色按钮,电视机就关了,就会了解电视机是如何工作的,并且学会了用遥控器来开关电视机。

再比如,当孩子看到姐姐吃东西时,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受到妈妈的表扬,那么孩子就了解到,把垃圾丢进了垃圾桶和表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学会吃东西时,应该把垃圾丢进垃圾桶这件事情。

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会一些事情,而不必亲自行动,在心理学上,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作替代性学习。

心理学家班杜拉把孩子这种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方式叫做观察式学习。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有样学样。

爱模仿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模仿是孩子探索世界,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如果你发现孩子非常喜欢模仿,那说明孩子很聪明,学什么都快,适应性强,可塑性强。

不过,对于处在模仿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父母仍需要特别注意,让孩子通过模仿往好的方向去发展。

第一,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对于六岁前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接触最多的、最亲密的人,因此,父母自然成了孩子最喜欢模仿的对象。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等,其实都是在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如果父母爱玩手机,生活作息不规律,背后议论别人,爱发脾气,大吼大叫,不受规则,那么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学会这些坏习惯。

曾经看过一张照片,地铁上,两对母子坐在一起的。不同的是,一对母子分别拿着一本书在阅读,而另一对母子在玩手机。

作为孩子学习的模板,家长需要在各个方面。给孩子提供积极正面的模仿对象。

第二,父母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避免孩子学坏。

孩子在模仿时是不分好坏的,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是好的也学,坏的也学,跟着什么样的人就学,看到什么就学什么。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孩子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因此,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比如不要让孩子观看血腥暴力的影视动画,尽量让孩子习跟惯比较好的同伴玩耍等等。

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看展览、逛图书馆等,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

第三,父母要有意识引导孩子的模仿行为,强化积极行为,忽视消极行为。

由于孩子在模仿的时候是没有区分好坏的,因此发现孩子模仿不良的家长要注意恰当地引导,当孩子出现积极的模仿行为时,则可以多多给予鼓励。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逐渐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比如,家长发现孩子在模仿小伙伴的样子读书写字。就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宝宝今天好厉害,都可以读书写字了!“或者”宝宝可以给妈妈讲讲,你看到的是什么呢?妈妈也好想看呀!“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模仿行为,比如打人、骂人,就需要及时的引导。

告诉孩子打人和骂人是不对的。如果生气的话,可以主动说出自己的需求:“我不想把我的玩具给你玩儿,我自己也想要玩儿。“或者”你把我的玩具拿走了,我很生气“等等

家长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绘本中优秀的人物形象帮助孩子形成积极向上、勇敢自信、乐观坚强的价值观,帮助孩子分辨是非。

总之,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要做好,对积极的行为给予肯定与鼓励,对消极和错误的行为要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孩子   好坏   电视机   左手   样子   家长   姐姐   父母   妈妈   方式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